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樹梅
2010/05/29 21:10
瀏覽3,036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名稱

    俗稱 楊梅

別名

椴梅、樹梅、朱紅。

原產地

自古即為我國地區特產果樹,此由古籍可証明

原產於中國長江及珠江流域各省,在台灣南部亦有野生的恆春楊梅,實小而酸不俱食用價質。

生長

分佈

其種類約有100多種,也傳到歐美,台灣楊梅產地以中、北部低海拔山坡地種植較多,產期多在春季清明節前後。楊梅變種甚多,主要栽培品種有野楊梅、鈕釦楊梅、紅楊梅、粉紅楊梅、雪楊梅、烏楊梅。

科名

楊梅科Myricaceae.

學名

Myrica rubra Sieb.et Zucc.

英名

Strawberry Trees,Babysberry.( CHINESE BABYBERRY)

生長

形態

多年生長綠性喬木。楊梅株高5~10餘公尺,樹冠球形。

性 味

,,

用 途

健胃,理氣,風濕酸

葉的

形態

葉互生、革質、單葉不分裂,倒卵狀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全緣,葉面深綠色,背面稍淡,兩面皆平滑無毛。

花的

形態

花雌雄異株,花序著生於葉腋、雄花為圓柱形,雌花為長橢圓形。

果實

果實為核果、球形,外果皮暗紅、鮮紅、粉紅或白色。果肉柔軟多汁,果汁鮮紅。

花果期

花期約在4月,果期為5.6月,採收時間僅有3週。

繁殖

楊梅一般用種子繁殖,但生長緩慢,未經嫁接的實生苗,需經10年以上才會開花結果。楊梅樹形優美,葉片綠而有光澤,適合作庭園關賞樹木,定植以春季較適宜。

栽培

現在台灣的楊梅可大致分為:紅楊梅、白楊梅和外來改良品種。適合直接食用。

其他

記事

<<本草網目>>:「楊梅,形如水楊子,而味似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憤惡氣」,

蘇東坡也曾說:「閩廣荔枝、名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

楊梅品種繁多,風味差異也頗大,有些品種味道甜美,適合鮮食,有的品種果實小而酸,大都作為加工醃漬材料,作成楊梅乾。選購鮮果以色澤鮮美,成熟度適中者為上品。
營養成分:水分83.4%、蛋白質0.7%、脂肪0.2%、醣類8.5%、纖維0.3%、灰分0.4%、鈣、磷、鐵、維他命A。

據現代科學分析,含有豐家的糖類、果酸、維生素C和維生素B群等。是好處多多的水果。 

 

感謝創作分享  http://blog.udn.com/HsiaoPeiHan/4078768

概述:李時珍《本草綱目》"形如水楊子,而味似梅",故稱楊梅。楊梅樹常綠,樹冠整齊,圓滿如傘。樹葉密生,二三月間,在葉腋間開紅色小花。五六月果熟,圓球形,外部有多數小顆粒的突起。楊梅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藥用價極高。楊梅具有止煩、和五臟、滌腸胃、除惡氣之功效,對於火上炎、口煩熱、腸胃不適等症有一定療效。   

營養成分:水分92.0克、蛋白質0.7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6.3克、熱量31千卡、粗纖維0.4克、灰分0.3克、鈣12毫克、磷微量、鐵0.6毫克、胡蘿蔔素0毫克、核0毫克、菸鹼酸0毫克、抗壞血酸0毫克。

營養分析:據現代醫學分析,楊梅含有豐富的糖類、果酸、維生素C和多種維生素B等,老年人與兒童食用可起良好的保健防病作用。

食用驗方:

   1. 下痢不止:楊梅燒存性,研末,米湯調服2次,6克。

   2. 頭風作痛:楊梅為末,飯後薄荷湯送服9克,或以清風散同煎服。

   3. 痧氣腹痛、吐瀉:楊梅酒0.5杯,或吃用酒浸過的楊梅果23個,即可治療。

性味:苦,溫、酸、甘、平。

效用:樹皮:散瘀、止血、止痛。治吐血、血崩、痔血,跌打損傷、骨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腸炎、痢疾,牙痛;果:生津、止渴。治口乾,食慾不振;根皮適量研粉撒敷或食油調敷患處,治創傷出血、燒、燙傷。具有生律止渴、消食健胃、止瀉、利尿、除濕、消暑、解酒、除煩、解毒、降糖、補鐵等功效,對痢疾、霍亂、糖尿病有很好食療作用,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生活情報
自訂分類:花花草草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