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界面活性劑的毒性與生物分解性之關係
2010/03/03 13:15
瀏覽6,610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界面活性劑本身會造成皮膚之刺激性,於低濃度時,界面活性劑會使 細胞膜失去保護、屏障之功能,造成細胞通透性之增加,於高濃度時則會使細胞本身溶解。界面活性劑與角質結合,加上蛋白質之變性,會使細胞水腫,引起皮膚之刺激性反應,在各種界面活性劑中,陰離子類的刺激性反應較嚴重,陽離子與之類似,但在細胞毒性上,陽離子比陰離子類還更明顯,而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對皮膚刺激性則較低。

關於界面活性劑的毒性問題,若以普遍毒性而言,是對人體有溶血的作用,若皮膚長期浸入界面活性劑的水溶液,就會造成皮膚表面的皮脂脫脂而造成外傷。而有些界面活性劑是因其獨特有害的化學結構,再加上本身具有的界面活性力而造毒性,可由其對皮膚的傷害、急性經口毒性、及慢性經口毒性來判定。另外,毒性也與生物分解性有密切的關係。對於毒性強的界面活性劑,只要是生物分解性良好,對環境的毒性也會在短時間內消滅;但是對於毒性較弱的界面活性劑,若生物分解性不良,在環境中累積的濃度愈來愈大,對生態的危害反而更大。

界面活性劑

2009/09/28 11:58

界面活性劑(intersurface active agent or Surfactant)

以清潔劑而言,係指清潔劑中具有高度清潔效力的活性劑,它存於溶液的交界面,產生膠體質點,改變溶解度,降低表面張力,而且增加溶解溶液的滲透性。由於水與油互不相溶,因此如果只用水,不能將皮膚之油垢清洗乾淨,所以必須藉由界面活性劑使油被分解為小油滴,使其溶解掉,達到清潔之目的,人類使用最早的界面活性劑俗稱肥皂,其化學簡式為RCOOMR:長鏈烷基,M:鹼鹽)。因此界面活性劑就是一個分子中同時含有長鏈烷基(如脂肪酸等)之親油基及足以使油性部份在水中分散或溶解之親水基的化學物質總稱。

1)天然界面活性劑

天然界面活性劑的種類有很多種,如天然皂夾、無患子等都是,以「天然手工香皂」而言,它被一般人公認是一「天然的」界面活性劑,但若以化學性質來分類,它是屬脂肪酸系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但它較無害的原因,就是容易被環境中的細菌分解,即使吃到肚子裡,也會被胃酸分解成脂肪酸及食鹽,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成份相同。就算殘留在皮膚上,其鹼性也會被皮膚本身自動調整,所以,在使用上是比許多「合成的」界面活性劑的清潔用品來得安全。

2)合成界面活性劑

合成界面活性劑是一般化粧品、洗潔劑的常用的主原料,有時也會用 在外用藥膏以及纖維柔軟加工方面也。這些物品都是直接接觸在人體皮膚上的,常會使皮膚有脫脂的現象,以及角質層皮膚蛋白質變性的保濕物質流失,有過敏性皮膚炎或富貴手的人會因接觸而症狀更惡化。另外、合成界面活性劑也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功能,使許多化學物質,藉機侵入皮膚內部。所以,因為合成界面活性劑因接觸而產生皮膚傷害的症狀,像時常接觸的美容、美髮業、餐飲業工作者的手部,常見粗糙、指掌角皮症(富貴手)等,這都與合成界面活性劑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界面活性劑在構造可以分為兩部份,即厭水與親水的,其中厭水部份可以溶於油性物質,而親水性部份可以吸引水份,所以不同凊潔劑的洗淨能力與其界面活性劑的分子大小和化學組成有很大的關係,依界面活性劑特性可以分為四種 :  

1)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大部份之清潔劑屬於此類,包括有carboxylateSulfonateSulfate等,其中今carboxylate 類的即日常生活中所用之肥皂,它是由動、植物油與鹼,經過化學反應形成的脂肪酸鹽,另一個常用的 Sodium lauryl sulfate(SLS),也具有清潔、乳化等特性,常用於個人清潔用品,軟膏與其他藥品中,此外其本身也具有抗菌之效用。因為價格低廉、清潔力強,在清潔用品中最常被使用,但是,對於皮膚及環境的傷害也是非常大

2)陽離子界面活性劑:

包括胺鹽與四級銨鹽,常用於洗髮精與潤絲精以及衣物柔軟精中,可以增加毛髮及纖維的柔軟度,由於抗菌性強(好菌、壞菌一起消滅),對於皮膚及環境的傷害是比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大得多。

3)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

其結構之一端為陰離子基,另一端為陽離子基,所以在鹼性狀態下具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的特性,而在酸性狀態下則具有陽離子界面活性劑的特性,也就是活性與pH值有關。由於其具有陽離子界面活性基,同樣也具有殺菌力,只是毒性比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低,約為1/10而已,對眼睛與皮膚之刺激性也較低,所以一般常用作嬰兒洗髮精。

4)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此類界面活性劑可以與其它種類之界面活性劑相容,又不受 pH值之影響,且毒性低,故常用於日常生活之清潔劑,洗髮精、美容業、食物、乳化劑、工業用品等。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手工皂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