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向北,逸情
2011/07/10 23:03
瀏覽1,191
迴響1
推薦30
引用0
六月,芒種,入夏。
六月,旅遊,宜北。
亞熱帶氣候區的臺灣,進入六月後,不管是否過了端午,整個島嶼正醞釀著一股蒸氣等待冒出,顯得悶熱。然而,若是往北方去,越過海,或是再越過幾個大小島嶼,同樣是座島,但在那高緯度區域的六月時候,熱氣似乎還未飄散至此。此時,春雪已融,雖偶爾可見路旁石縫間殘留的薄霜,倒是別有風情的點綴。此時,陽光亮了天空,白雲拂過是輕輕的、暖暖的。
於是,六月,我來到了北海道。
初夏的北海道,對當地人來說應該也算熱了,但對從南方而來的我們,這溫度則顯得可親可愛。有人會質疑這季節的北海道有什麼精采可期的?缺少了熱鬧的雪季和銀白大地的浪漫,也沒有入秋後溫帶植物繽紛多彩的紅葉斑斕,不就是隨處可見的夏日風景嗎?然而,也正因為是這季節才能享受到那閒情與自在。據說赴北海道旅遊的的觀光客以日本本國人居多,因為這塊人煙稀少的北國大地被整頓得有些像「小歐洲」的風情,自然不像京都等地能吸引歐美觀光客的注意,但卻適合日本人自己從本州來個三兩天的小旅遊。若真要待到七、八月的暑假,到處都擠著觀光人潮,就算風景再美也多少失了些細細品賞的心境。
夏日的北海道,近年以花著稱,尤以薰衣草為最。六月,差不多可見得第一批綻放的薰衣草,像是搶了這一次花季的頭香,有些雀躍。薰衣草單個兒存在的時候,只是一束努力頂著天的小花,從根莖到花瓣包含著香甜的油脂,等待不經意的旅人路過,沾惹一身甜香。當它聚集一起,一大片佔領了整個平原或是丘陵,那樣狂野奔放的紫,讓人幾乎忘了它有著舒緩人心的功效。這很淡很淡的紫參雜了莖葉的綠,沒那麼華麗爭妍,像一群哼著歌的小姑娘,裙口正被風吹起了波浪。攀爬到最高處,俯瞰那前頭的薰衣草花田,正巧成了個紫水晶寶石鑲嵌在天地之間的縫隙,遠處是猶覆著積雪的群山,視野似乎無限,卻又礙於人類目光所及的限制,只能想著視線之外的遼闊。
紫色,怕是北海道入夏後的代表色。
受到許多女孩喜歡的Hello Kitty,本來是粉紅色的,但是在北海道,她成了紫色。紫色的Hello Kitty是北海道限定版,據說在日本別的地方完全沒有販售。這讓我不得豎起大拇指佩服日本人,不管是為了刺激觀光消費的商業利益考量還是其他原因,既然已經「限定」了,便「限定」到底,大家也都能遵守規範,不像臺灣的觀光景點,走到哪裡都可買到全臺各地的特產,模糊了各個地區的特色。
或許是心境變得開闊了,本來我極度排斥的粉紅Hello Kitty,見到了紫色版的,竟也覺得還滿好看,不禁買了一些送給朋友當禮物。
不僅是Hello Kitty換上了紫色裝扮,許多紀念品也是紫色的,連狐狸和貓頭鷹的飾品擺設也都可以沾染上薰衣草紫,煞是可愛。
一大片的薰衣草花田,以及放眼所及的紫,我宛如走入了一幅紫色調的畫,上頭的顏料未乾,融入了一雙雙旅人的足印,卻不互相干擾,透明而純粹。
轉個彎,陽光從左邊曬到了右邊,天空依舊,幾朵又幾朵的浮雲正在那上頭不知想些什麼,我在它們堆高的沈思中走著,低頭卻是金綠色的麥田,正等待冒出啤酒的泡沫。
昨天才喝過的札晃啤酒,是這些麥穗的精華嗎?
所幸未醉!
不過,這夏日,怕也容易讓人醉。
不覺已近黃昏。見到麥色跟夕陽餘暉融為一體,想起人們喜歡用「小麥色的髮」這樣的詞彙來形容某種淡金色的髮色。記得聖修伯里在《小王子》一書中,他也是用小麥色來形容小王子的頭髮。或許不只是顏色,整片麥田被風吹起的波浪,怕也像是豐盈長髮會展現出的曲線呢!
入夜,時序雖已稱夏,但在這高緯度地區仍透著涼意,而這涼意剛好適合來泡溫泉。因為火山地形,北海道幾乎各處都有溫泉。日本人泡湯向來喜歡公共大池,不管是室外或室內的,一律全裸入湯。自從曾在日本東北地區的一處滑雪地伴著夜空飄下的細雪泡過戶外溫泉後,我就迷上了這一熱一冷的反差之感以及獨享夜空靜謐的美好。可是,我又怕冷,為了泡幾分鐘的溫泉,要忍受好幾天的冬季嚴寒,是怎樣也不願意的。因而這僅有攝氏十來度的北海道初夏之夜,無疑成為泡溫泉的好時光。浸在溫泉裡的身子是熱的,鼻子嗅得的空氣卻是颯爽的,是剛剛好的和諧。
然後,我們喫蟹。一隻又一隻煮得鮮紅剔透的蟹,讓我們飽食一餐又一餐。有時弄個海鮮雜煮,暖暖胃,吸吮湯汁的鮮甜。更多時候這蟹只用水蒸煮過,很純粹地品嚐蟹肉本有的滋味。這對嗜食蟹的我來說,又是另一大享受。
轉眼又是一季。
電影〈巴爾札克與小裁縫〉裡頭的鄉下村姑小裁縫常會對下鄉的知青說,「你們城市人好安逸。」從北海道回來,我似乎真成了一名安逸的城市人。
將飄洋過海帶回的彩色燭台安置於餐桌上,幾盒和菓子點心放入冷藏,該給親朋好友的紀念品也一一歸類;我的心裡飄著一塊浮雲,又輕又軟,卻不知要怎麼處理了。
等到照片洗出來,這塊浮雲化成了棉花糖,我才一口口舔著,在舌尖成為記憶中的甜。
其實,這不過是一次旅遊,北海道也不是什麼多了不起的地方。若比薰衣草,法國普羅旺斯怕是略勝一籌;若說景致之美,歐洲鄉間田園似乎更為標緻。但是,我忘不了那隨手可及的藍天白雲,那一波又一波的搖曳花田,以及某種寧靜的美好。
那兒的鄉間幾乎無人。很大很大的土地,只蓋了很小很小的房子,連馬路也是足夠車行就好的寬度。在天地之間,人很渺小,渺小到比花還小;可是當身在其中,只覺得我是天、我是地,那樣的天寬而地闊。
六月旅遊,無非安逸而已。
(初刊於幼獅文藝,2011年6月號)
六月,旅遊,宜北。
亞熱帶氣候區的臺灣,進入六月後,不管是否過了端午,整個島嶼正醞釀著一股蒸氣等待冒出,顯得悶熱。然而,若是往北方去,越過海,或是再越過幾個大小島嶼,同樣是座島,但在那高緯度區域的六月時候,熱氣似乎還未飄散至此。此時,春雪已融,雖偶爾可見路旁石縫間殘留的薄霜,倒是別有風情的點綴。此時,陽光亮了天空,白雲拂過是輕輕的、暖暖的。
於是,六月,我來到了北海道。
初夏的北海道,對當地人來說應該也算熱了,但對從南方而來的我們,這溫度則顯得可親可愛。有人會質疑這季節的北海道有什麼精采可期的?缺少了熱鬧的雪季和銀白大地的浪漫,也沒有入秋後溫帶植物繽紛多彩的紅葉斑斕,不就是隨處可見的夏日風景嗎?然而,也正因為是這季節才能享受到那閒情與自在。據說赴北海道旅遊的的觀光客以日本本國人居多,因為這塊人煙稀少的北國大地被整頓得有些像「小歐洲」的風情,自然不像京都等地能吸引歐美觀光客的注意,但卻適合日本人自己從本州來個三兩天的小旅遊。若真要待到七、八月的暑假,到處都擠著觀光人潮,就算風景再美也多少失了些細細品賞的心境。
夏日的北海道,近年以花著稱,尤以薰衣草為最。六月,差不多可見得第一批綻放的薰衣草,像是搶了這一次花季的頭香,有些雀躍。薰衣草單個兒存在的時候,只是一束努力頂著天的小花,從根莖到花瓣包含著香甜的油脂,等待不經意的旅人路過,沾惹一身甜香。當它聚集一起,一大片佔領了整個平原或是丘陵,那樣狂野奔放的紫,讓人幾乎忘了它有著舒緩人心的功效。這很淡很淡的紫參雜了莖葉的綠,沒那麼華麗爭妍,像一群哼著歌的小姑娘,裙口正被風吹起了波浪。攀爬到最高處,俯瞰那前頭的薰衣草花田,正巧成了個紫水晶寶石鑲嵌在天地之間的縫隙,遠處是猶覆著積雪的群山,視野似乎無限,卻又礙於人類目光所及的限制,只能想著視線之外的遼闊。
紫色,怕是北海道入夏後的代表色。
受到許多女孩喜歡的Hello Kitty,本來是粉紅色的,但是在北海道,她成了紫色。紫色的Hello Kitty是北海道限定版,據說在日本別的地方完全沒有販售。這讓我不得豎起大拇指佩服日本人,不管是為了刺激觀光消費的商業利益考量還是其他原因,既然已經「限定」了,便「限定」到底,大家也都能遵守規範,不像臺灣的觀光景點,走到哪裡都可買到全臺各地的特產,模糊了各個地區的特色。
或許是心境變得開闊了,本來我極度排斥的粉紅Hello Kitty,見到了紫色版的,竟也覺得還滿好看,不禁買了一些送給朋友當禮物。
不僅是Hello Kitty換上了紫色裝扮,許多紀念品也是紫色的,連狐狸和貓頭鷹的飾品擺設也都可以沾染上薰衣草紫,煞是可愛。
一大片的薰衣草花田,以及放眼所及的紫,我宛如走入了一幅紫色調的畫,上頭的顏料未乾,融入了一雙雙旅人的足印,卻不互相干擾,透明而純粹。
轉個彎,陽光從左邊曬到了右邊,天空依舊,幾朵又幾朵的浮雲正在那上頭不知想些什麼,我在它們堆高的沈思中走著,低頭卻是金綠色的麥田,正等待冒出啤酒的泡沫。
昨天才喝過的札晃啤酒,是這些麥穗的精華嗎?
所幸未醉!
不過,這夏日,怕也容易讓人醉。
不覺已近黃昏。見到麥色跟夕陽餘暉融為一體,想起人們喜歡用「小麥色的髮」這樣的詞彙來形容某種淡金色的髮色。記得聖修伯里在《小王子》一書中,他也是用小麥色來形容小王子的頭髮。或許不只是顏色,整片麥田被風吹起的波浪,怕也像是豐盈長髮會展現出的曲線呢!
入夜,時序雖已稱夏,但在這高緯度地區仍透著涼意,而這涼意剛好適合來泡溫泉。因為火山地形,北海道幾乎各處都有溫泉。日本人泡湯向來喜歡公共大池,不管是室外或室內的,一律全裸入湯。自從曾在日本東北地區的一處滑雪地伴著夜空飄下的細雪泡過戶外溫泉後,我就迷上了這一熱一冷的反差之感以及獨享夜空靜謐的美好。可是,我又怕冷,為了泡幾分鐘的溫泉,要忍受好幾天的冬季嚴寒,是怎樣也不願意的。因而這僅有攝氏十來度的北海道初夏之夜,無疑成為泡溫泉的好時光。浸在溫泉裡的身子是熱的,鼻子嗅得的空氣卻是颯爽的,是剛剛好的和諧。
然後,我們喫蟹。一隻又一隻煮得鮮紅剔透的蟹,讓我們飽食一餐又一餐。有時弄個海鮮雜煮,暖暖胃,吸吮湯汁的鮮甜。更多時候這蟹只用水蒸煮過,很純粹地品嚐蟹肉本有的滋味。這對嗜食蟹的我來說,又是另一大享受。
轉眼又是一季。
電影〈巴爾札克與小裁縫〉裡頭的鄉下村姑小裁縫常會對下鄉的知青說,「你們城市人好安逸。」從北海道回來,我似乎真成了一名安逸的城市人。
將飄洋過海帶回的彩色燭台安置於餐桌上,幾盒和菓子點心放入冷藏,該給親朋好友的紀念品也一一歸類;我的心裡飄著一塊浮雲,又輕又軟,卻不知要怎麼處理了。
等到照片洗出來,這塊浮雲化成了棉花糖,我才一口口舔著,在舌尖成為記憶中的甜。
其實,這不過是一次旅遊,北海道也不是什麼多了不起的地方。若比薰衣草,法國普羅旺斯怕是略勝一籌;若說景致之美,歐洲鄉間田園似乎更為標緻。但是,我忘不了那隨手可及的藍天白雲,那一波又一波的搖曳花田,以及某種寧靜的美好。
那兒的鄉間幾乎無人。很大很大的土地,只蓋了很小很小的房子,連馬路也是足夠車行就好的寬度。在天地之間,人很渺小,渺小到比花還小;可是當身在其中,只覺得我是天、我是地,那樣的天寬而地闊。
六月旅遊,無非安逸而已。
(初刊於幼獅文藝,2011年6月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 1樓. 溫哥華 千里傳音2011/07/11 22:32羨慕這個安逸的清涼之旅
這個安逸的清涼之旅
腦海 構築您所謂的隨手可及的藍天白雲
謝謝分享
Victor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謝謝閱讀。 廖之韻 於 2011/07/25 13:2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