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 天氣一如盛夏, 羅斯福路兩旁原本翠綠蓊郁的巒樹群, 已開滿了金黃耀眼的花, 遠遠望去璀燦亮麗, 充滿了青春與朝氣。
秋風習習, 鮮黃的小花飄落在人行道上、草地上, 有如灑下陣陣黃金雨, 巒樹因此有個美麗的名字~「台灣金雨樹」。

秋如彩繪, 巒樹梢上的金黃已悄悄轉變為紅褐色, 燈籠般的蒴果掛滿樹梢頭, 微風中輕輕搖曳著秋之風華。

秋高氣爽, 去哪裡走走呢? 兒子建議去「寶藏巖」看看! 夏天他曾與朋友去逛過, 很喜歡那裡的清幽與豐富的文創展示。 真好! 有兒子相伴同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天空清澄透藍、綠樹蔭濃, 這裡是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的停車場, 進入「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之前可在此停車, 再步行入內參觀。 停車場旁一面以市民生活為主題的彩繪高牆很吸引人, 在彩繪高牆旁的是線條優美的福和橋。
白牆上又是一幅頗富童趣的彩繪圖, 路標上指引著方向與距離, 還有五十公尺抵達「寶藏巖」。
彩繪牆上詳細的描繪著「藏寶圖」、「藝文空間寶藏巖公共藝術」等參觀項目及所在位置, 提供遊客相關的參觀資訊。 而我只想隨興所致走走看看。
樹蔭下彩繪牆上傳來陣陣的擊球聲, 劃破了寂靜無人語的午後。 有人正在練習打網球。
穿過市定古蹟「寶藏巖」後即是市定歷史古蹟「寶藏巖歷史聚落」, 也是今天要參觀的地方。 依山而建的老舊眷舍仍散發出濃濃的懷舊風情, 新進駐的文創者將此地做為自由揮灑的藝術空間, 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個人的創作理念, 帶給遊客不同的新體驗。

老眷舍因注入藝文創意而有了新生命與新面貌。
接待中心外牆上擺滿了藝文簡介, 中心內坐著幾位年輕的工作人員可隨時答覆遊客的詢問與要求。
古老的眷舍有的仍有眷村原住戶住著, 門牆上會特別註明, 例如安伯伯早年來自湖南省等等, 也請遊客不要打擾住戶們。

既是依山而建, 上下坡道及層層台階則是免不了的。 狹窄的小巷弄、節比鱗次的屋舍, 有如迷宮般的引人好奇, 轉個彎、過個牆角又發現了新天地, 藝術家的創作更是引人入勝, 這是此地的特色, 也是讓年輕遊客樂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半樓廣場」其實是一棟面對繁忙的高架橋又沒有屋頂的半樓, 斑駁破損的白瓷磚牆上只有一個沒有了窗框的窗, 外牆上稀稀落落的長著幾撮野草, 站在窗前望向窗外車輛往來疾駛的高架橋, 對照這破損的半樓更顯得歲月的無情與滄桑。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 「寶藏巖歷史聚落」是指在「觀音亭」附近依山而造的違章建築群所構成的小鄰里社區, 它位在福和橋與自來水園區之間, 整個面積只有3.97公頃, 但是地處虎空山、前傍新店溪, 旁有漳泉廟宇, 也有戰後違建眷村等的人文特殊景象, 它緊挨著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及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 不但揉合古今, 更富有跨時代的意像。 站在觀景台前, 遠方山林鬱鬱蒼蒼中矗立的是黃頂紅柱的「寶藏巖」。
古老簡陋的水泥牆上爬滿了牽牛花, 生氣勃勃又綠意盎然的守著老眷村。

沒門沒窗框的破舊老屋, 裸露的紅磚、斑剝脫落的白瓷磚牆, 這裡早已人去樓空。 不過依然可認出曾經是間飄著菜飯香的廚房, 流理台上應該有炒菜煮飯的瓦斯爐, 旁邊擺放著瓦斯桶, 靠著牆應該有個廚櫃擺置碗盤筷勺的; 如今只有綠色爬藤仍依戀著窗台, 也只有藝術作品在此展示。 現代藝術品與破損老屋形成強烈對比, 是該緬懷過去? 還是展望未來? 新舊交融, 讓人印象深刻。

外牆上的繪圖與窗內的人物圖案似乎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
以前每次開車經過水源快速道路都會注意這裡, 也不知這是什麼地方? 現在站在這裡, 多年的疑惑終於解開了!
窗前古老的爐灶上還擺著電影裡的廚房用具, 以及電影海報「麵引子」。 這裡是拍攝電影的場景, 敘述老兵對著窗外的山光水色揉著麵團, 一邊揉一邊將無限的思鄉也揉進了麵團裡了!
透著窗上的紅色窗花, 退休老兵似乎寄望著春臨江南、燕回故里。
探出窗外, 下方溪水靜靜流淌, 綠草如茵, 候鳥飛來, 人們坐臥草地上或溪邊釣魚, 或在寬敞的步道上慢跑、騎單車, 看來幽靜閒適一派輕鬆自在。
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水源快速道路上下交錯, 交通十分繁忙; 然而橋下卻是人們休憩運動的好地方。
國內外的藝術家進駐「寶藏巖歷史聚落」形成了藝術村, 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人文歷史, 想必更能醞釀激盪出絕佳的藝術創作。
因是非假日造訪此地, 有些藝術工作室並沒有對外開放, 但是年輕的遊客倒是絡繹於途。 最後順著梯階來到「寶藏巖歷史聚落」的正下方。
守著菜園的狗狗用一雙黑色眸子安靜的看著我們, 樹林裡擺放著鴿子石雕, 午後秋陽在樹林裡留下長長的影子。
碧綠草地上人們或坐或躺著, 微風吹亂了髮梢卻帶來了涼爽。 藤蔓繁茂攀爬在冷硬的水泥牆上, 以豐沛的綠意成了「寶藏巖歷史聚落」最佳綴飾。
新店溪這邊的歷史聚落充滿了復古懷舊, 溪那邊卻是熙來攘往市民努力工作生活的地方。 一條溪兩樣情。

不知是誰將單車隨意的躺在草地上, 給人一種閒雲野鶴般的隨興自在。

午後的河濱自行車道總是有騎著單車來來去去的人們, 一邊騎車運動一邊欣賞沿途美麗的山水風光, 看著看著突然羨慕起他們了。
這裡是永福公園, 擺放著動物的石雕。 可愛的小青蛙石雕讓一旁的小朋友忍不住爬上爬下的玩耍。

離開時經過菜園, 籬笆旁的狗狗也該回家了, 前方傳來學童放學回家活潑高亢的說話聲!
大樹下亭子裡空無一人, 清靜悠閒的午後, 我們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離開這裡。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的誕生也是人們開始重視人文歷史藝術並緬懷過去、展望未來, 最重要的是珍惜所擁有的並努力當下。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地址: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 相關資訊請參考: http://www.artistvillage.org/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7樓. 保羅隨筆2014/10/29 22:47旅行家的好網站
旅行家的好網站,圖文並茂,難得一見!謝謝格友來訪留言! 重陽 於 2014/11/01 22:38回覆 - 6樓. 浮生2014/10/29 22:46
從您的圖文中
再度印證一個事實
秋天果然是最適合出遊的季節
- 5樓. 航迷老叟2014/10/29 11:19
夏花絢爛,秋葉靜美,同樣的也是一個絢爛的秋天,
寶藏巖當年的老眷村,看盡了落葉繁華,
經過了轉型,但很難再複製往日的風華,
來到這裡卻可以回憶往日的生活情景。
- 4樓. IVY LIN2014/10/22 16:10來這裡走走看看, 感覺很輕鬆自在, 其所呈現的多元文化的意涵也很值得細細品味! 重陽 於 2014/10/23 00:30回覆
- 3樓. 竹子2014/10/22 15:32
這裡離我很近,我卻都沒去過
以前常搭208公車走福和橋,遠遠就看到山坡上很多違章建築
過了幾年,聽說那些違建戶大多遷走了,卻蹦出個「寶藏巖國際村」.....
多次開車經過水源快速道路, 只能很快的看一眼就過去了, 印象中是老舊雜亂的屋舍, 直到年初看到夜晚燈火輝煌, 才知道它已蛻變成為國際藝術村了! 重陽 於 2014/10/23 00:24回覆 - 2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14/10/22 11:57汀州景泰
臨河適居, 樂水近山, 臺灣有新店淡水, 大陸有長江黃河。
歲月悠悠, 白雲蒼狗, 當年隨政府來台, 在寶藏巖覓得棲身之處, 安居樂業.
重陽 於 2014/10/23 00:19回覆 - 1樓. divagirl2014/10/22 11:50
這麼個鬧中取靜的地方, 我也從來沒去過
不, 應該是說連聽都沒聽過呢
下回回台 就跟著您的腳步去 準沒錯
其中有兩個幸運餅, 我也用白瓷做了幾個呢
去年做了幾個 原本打算當姪女結婚時送給朋友的紀念品
後來 他們怕我太累 只讓我做了兩個他們自己留著收藏
寶藏巖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一個可以讓他們感受上一代幽幽思鄉之情的地方, 也是個開啓藝文創作的自由空間. 我很高興這裡沒有被拆除, 反而成了聚落共生及多元文化發展的地方.
Rachel 多才多藝, 也會做幸運餅!
重陽 於 2014/10/23 00:09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