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頭壟斷供需失衡 內存價格上半年漲勢難止
目前,全球內存市場被國際巨子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壟斷,三家公司的內存市場佔有率合計跨越90%。
對於媒體有關發改委約談三星的報道,證券時報記者向發改委新聞辦發去採訪函。發改委回復僅示意,一般來說,這類案件一般會比及所有事項都查清晰,有定論后才會對外發佈,並建議記者守候進一步的新聞。
三星方面則透露表現「臨時沒法接受採訪」。
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1月11日,全球電阻第一大廠國巨上調電阻價錢的新聞不脛而走。據領會,此次調價首要是因為匯率延續升值、原物料及人工本錢的延續上漲,價錢上調幅度為15%至20%。現實上,電阻價錢上漲只是去年以來存儲器、被動元器件價格大張旗鼓上漲行情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客歲內存(DRAM)價錢每季度漲幅都跨越20%,被動元器件中的電容更是收穫了4~5倍的漲幅。
客歲12月底,國度發改委就內存漲價事宜約談三星的消息被曝出,作為內存範疇的絕對頭部廠商,約談事件也晉升了市場對這一輪漲價的存眷度。
面對上游的價錢上漲,國內終端廠商的本錢壓力陡然增添。乃至有消息顯示,一家重要的終端廠商已寄但願於經由過程特殊渠道拿到三星內存。在如許的背景下,內存的國產化進程一樣遭到存眷,記者也就此睜開了查詢拜訪。
內存供需偏緊
xyz xyz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最新展望顯示,2017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首度沖破4000億美元的大關。而2018年仍會是樂觀成長的一年,預估半導體產值將成長4%~8%,且2019年產值將有望挑戰5000億美元關隘。
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手藝研究部部長朱晶認為,客歲內存漲價的基本緣由是供需失衡。供給方面,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廠商此前有一部分內存生產線已轉做快閃記憶體,導致產能減少。加上內存工藝節點向前推動遲緩、產品良率不高檔緣由使得供給不足。
據認識,今朝,全球內存市場被海外幾家國際巨子壟斷,上述三家公司的內存市場佔有率合計跨越90%。在手藝工藝上,全球第一名廠家已大範圍採用20nm工藝,並已率先量產18nm工藝;全球第二位廠家則以25nm工藝為主,已導入21nm工藝;全球第三位廠家以30nm工藝為主,20nm工藝已進入良率提拔階段。
「前兩年,存儲器市場認為快閃記憶體的增速要快於內存,是以這些企業在做產品計劃的時刻縮短內存產能,轉向偏重於快閃記憶體也是公道的,然則沒想到下游需求依然很強勁。」朱晶向記者說道。
證券時報記者獲得的一份2016年數據顯示,內存的主要下游中,手機、伺服器及PC離別佔總需求的37%、26%和22%。2017年,調研機構估計客歲全球手機出貨量增速將達到2%,接近20億部。同時,手機內存容量也進一步進級,內存需求進一步擴張。另外,在數據中間、AI晶元等高性能計算範疇,對內存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內存市場的缺口確切存在,一旦上游供給跟不上就會形成漲價。」朱晶告訴記者,固然美光和海力士的內存質量不如三星,特別是在高性能計較領域,三星的內存一直受市場追捧。可是在缺貨的情況下,所有內存廠商一定是會一路漲價的,跟隨企業與領跑企業之間差距不大。
據報導,有行業人士指出,內存代辦署理商基於渠道優勢,通過原廠排單拿貨,其價錢會跟著原廠和市場行情波動而分歧;在缺貨行情中,小批放量,階梯上漲。同樣,因為很多商業商會從原廠先得到動靜,包孕原廠庫存、定單排期、出貨情形等,一旦收到切當消息后,這些貿易商就入手下手大舉囤貨。
在內存的上下游鏈條中,上述闡明將中心渠道看做本輪內存漲價的主力。不過,一名不肯簽字的闡發人士更偏向於認為,內存價錢的傳導與分銷、代理沒有太大關係。「渠道商、代辦署理商囤的是其它元器件,例如電容就存在署理商囤貨、原廠也隨著炒貨的現象,但這與內存並沒有關係。」
事實上,這也是由於三星的內存首要是直接銷售,從渠道和代辦署理路子走的量其實不多。可是對於電容等其它元器件,原廠對價錢的影響力及把控力不如渠道商,也就更依靠於經由過程中央渠道走貨。
下游廠商受影響大
針對內存價錢上漲對終端產品本錢及毛利造成的影響,記者詢問了多家廠商。但對於供給鏈問題,廠商多半不肯做過量回應。不外也有一家終端廠商人士告知記者,近期公司的終端產品沒有調價,個中的勞績歸於公司供給鏈部分把本錢壓了下來。
事實上,在客歲,大都手機終端品牌都進行了調價。以魅藍為例,客歲曾通知佈告,由於產品元器件價錢赓續上漲等影響,魅藍Note5的BOM本錢已超越了當初產品界說時的範圍,並綜合成本壓力和市場溢價等身分,對部份型號的魅藍Note5價錢進行了上調。
在朱晶看來,存儲器是手機的關頭部件,而且跟著手機愈來愈智能,存儲也越用越多,內存價錢的上漲一定致使手機終端本錢增加,但是手機廠商卻不敢等閑漲價。「手機品牌之間的競爭已特別很是劇烈,同款設置裝備擺設的機型稍一提價就可能致使消費者流失,終究的結果就是擠壓ODM廠商以及品牌商的利潤。」
xyz xyz事實上,包羅手機廠商、做SoC(系統級晶元)整體方案的終端用戶受內存漲價的影響都異常大。據了解,內存原廠向下游供給內存時的價錢基本是隨行就市,缺貨帶來內存漲價,而更令下游廠商煩惱的是即便加價也拿不到貨。
在內存市場的寡頭壟斷款式下,下游廠商話語權並不大。據媒體報道,即使是擁有極強產業鏈整合能力的蘋果公司,在存儲器方面,也必須贊成三星的漲價要求。然則,對於站在產業鏈條頂真個內存原廠而言,客歲的漲價潮讓它們賺得盆滿缽滿。
客歲1至9月,三星半導體業務收入為53.15萬億韓元(約492億美元),同比增長46%。英特爾同期的半導體收入為457億美元,同比僅增加6%。而據業內估計,三星在2017年的半導體收入也會超越英特爾,此前英特爾已經佔據半導體收入第一的位置長達25年。
飆升的存儲器市場需求正助推價錢的進一步上漲,巨子們也跟著創出了事迹新高。然則三星的半導體業務同樣面對不確定性,需要存眷的是,一旦產能增添,或下游需求不那麼強烈的時候,美光和海力士可能會率先降價,這就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三星的客戶轉投其它廠商。
在談到本年的內存行情時,朱晶預測,2018上半年,內存供給仍然偏緊,價錢將延續上漲的趨向,最少要比及下半年供需均衡,價錢才可能會往下走。「本年內存是不是會缺貨取決於兩方面身分:一是供給商擴產,例如三星方才決意擴大內存產線,可是真正投產可能要到2019年;二是產品良率,因為良率不高也是客歲缺貨的主要身分之一。」
是不是組成壟斷待查詢拜訪
對於媒體有關發改委約談三星的報道,證券時報記者向發改委新聞辦發去採訪函,進展確認約談事實,並認識約談細節以及目前的查詢拜訪進展。不外發改委在回復時僅透露表現,一般來講,這類案件一般會比及所有事項都查清晰,有定論后才會對外發佈,並建議記者守候進一步的新聞。
同時,證券時報記者也向三星發去採訪提綱。不外,三星方面始終三緘其口,暗示「臨時沒法接管採訪」。
上述匿名闡發人士告知證券時報記者,因為三星佔據全球內存產能的40%以上,發改委此刻嫌疑三星對內存產能是不是進行了必然節制。「如果三星說本身的內存沒貨,外界是沒法知道三星是真沒貨照舊假沒貨的。因為它有可能有心放慢產能的增速,從而更輕易在價錢上漲過程當中獲取暴利,究竟三家廠商在內存市場的壟斷效應太集中了。」
這也印證了前述的邏輯,即只有在內存產能鬆動的情形下,降價才會成為三家廠商的博弈選擇,而在缺貨的情形下,三家是不存在博弈的,惟有價錢上漲才契合好處最大化。
該人士認為,內存價格延續上漲的場面構成以後,三星宣布了擴產,而且也沒有施展闡發出惡意囤貨等行為。是以,三星在價錢上漲過程當中是不是存在違法行為還沒有終究定論,有待發改委進一步審查。
從《反壟斷法》的劃定來看,當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到達二分之一的便可推定其具有市場安排地位,《反壟斷法》制止具有市場安排地位的經營者從事濫用市場安排地位的行為,包孕沒有合法來由,謝絕與買賣相對人進行買賣,和沒有正當理由,限制生意業務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買賣或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買賣等多項景象。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此前表示,目下當今預測發改委會對三星採取何種進一步辦法還為時尚早。然則,若是三星被認定介入了價錢把持行為,那麼發改委可能會參考其他國度在這一方面實行的處罰辦法。
在記者採訪過程當中,業內遍及認為,發改委對三星內存漲價的處置可以參考此前發改委對高通案的查詢拜訪效果。
2015年2月,美國高通公司在中國手機晶元市場歷時一年的反壟斷查詢拜訪臨時畫上句號。根據發改委發佈的懲罰通知佈告,高通公司因違背中國反壟斷法令,被罰款9.75億美元(約合61億元人民幣),高通也需對中國市場的智妙手機專利授權做出多項調劑。這一案例創下了其時中國反壟斷領域的最高罰單。
上述匿名剖析人士認為,固然對高通的處罰可以作為參考,可是由於高通案觸及的基帶晶元在中國已經具備國產化能力,展訊、海思等廠商都已可以出貨,是以高通認罰是一件沒有太大風險的工作。但是今朝內存的國產化能力還不具備,若是因為監管機構的措置不妥,致使三星向中國的大企業斷供存儲器的話,工作就會變得加倍複雜。
近似的以本身優勢揮動產品大棒的案例其實不少見。當年HTC憑藉發佈第一款安卓手機的基礎和後續的幾款產品獲得用戶認可,奠基了安卓手機老邁的地位;不外,在HTC最巅峰時打算發佈的新機,卻因三星屏幕的斷供,稽延好久才發佈,三星為的就是讓本身的同類型新機先一步上市。
「賞罰高通的時候,展訊和海思的產品已經做得十分好了,因此那時的責罰現實上利好國內的廠商,也有助於鞭策國產化。可是,在國產內存沒有任何替代能力的時候,監管機構可以賜與三星震懾。如果是要重罰的話,在懲罰的時候點上還要再考慮一下,懲罰機制也需要更矯捷一些。」該匿名闡明人士說。
以下內文出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112/25380122.html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