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新書序,作者已死
2018/09/06 20:46
瀏覽78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五年聖經靈修之第二年》序

作者已死

李鴻志牧師

法國作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曾說:「文本誕生,作者已死。」意思是文本寫出後,作者不能跟讀者面對面討論,讀者讀出怎樣的觀點,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這樣,作者不能提出反駁或與讀者進一步討論,也形同作者已死。

聖經,這本古老的書問世之後,原作者已不能跟讀者面對面討論了。從某個角度來看,作者對讀者而言,也像死了一樣。若是這樣,有人想讀聖經卻讀不懂,該怎麼辦呢?

第一次讀聖經的人都有類似的經驗,聖經中的字幾乎都懂,但裡面的意思卻不一定明白。此時,若有人在您身旁,把他讀懂的部分告訴您,不知該有多好。

「作者已死」對某些人而言,是負面的想法,但藉此可引出正面的意義──認識作者與讀者的關係。若作者把他學到的分享給讀者,讓讀者能明白並應用在自己的身上,那是很美的事。

可能有人會問:「你憑什麼寫這解經書?」寫解經書,讓更多人明白聖經在說什麼,是我多年來的願望,也是我的使命。基於此,我認為寫好解經書的三個條件是:長期委身於聖經、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一顆關愛讀者的心。

一、            長期委身於聖經:除了平時個人研經之外,我寫解經書較特別的地方是,我參與BSFBible Study Fellowship)兒童英文查經班十餘年了。從中我發現BSF的解經是我看過最貼近聖經原意、也最有質量的,我的亮光多半從它而得。

二、            豐富的人生經歷:過去二十年來,我採訪過幾百位基督徒的生命見證,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都是解經美好的註腳。在此同時,我也主持過幾百場的安息禮拜,每個過世者都是一個故事,能擁有他們的生死經歷,也是成就本書很重要的參考。

三、            關愛讀者:這部分我不能多說什麼,因為多說只會自吹自擂。

  「作者已死」對我而言,是表明有一天我會死,趁死之前,若能把我所發現的亮光寫出來,讓讀者讀得懂、也應用得通,我死而無憾。

有一天我若死了,那真是作者已死。當死亡來臨之前,願我們都能藉解經去幫助人認識聖經的意涵。不知道這是不是您的心願?若是,現在您就要認真去理解聖經,並積極應用在自己的身上。期待有一天,您也能用另一種方式、另一個管道、在另一個時空,把神的話帶到下一代的身上。

歡迎轉寄、彼此鼓勵

Ps.今天下午收到書,心中非常高興,這書像是我剛生的孩一樣。拿到書時,我第一個想問的是:「它長得像我嗎?」過去兩年來,我一字一字地寫、也一句一句地改,無論到哪裡,我總是掛念著它。正如上帝創造了我,我也創造了它;若不以外表來論,它真的很像我。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