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紐約時報擔憂台灣的能源困局
2025/06/20 11:30
瀏覽106
迴響0
推薦18
引用0

美國紐約時報擔憂台灣的能源困局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的軍事刊物《艦船知識》最近發文指出台灣的一個國防安全軟肋。台灣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度超過96%。其中石油、煤炭和液化天然氣都是通過海上運輸進口,且大部分石油來自中東。該雜誌稱,中國可通過封鎖這些運輸船隻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近期頻繁的環台軍演模擬了此類封鎖行動,這些封鎖舉措不僅會重創台灣,還可能令全球經濟陷入停滯,因為全球先進計算機晶片的主要產能集中在台灣。核能和核廢料專家托馬斯·艾薩克斯表示,所有國家都需要多種能源組合,以確保燃料供應的安全。「但對台灣來說,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要高出一個數量級,」他說。包括耗電量巨大的晶片工廠在內,台灣的製造業消耗了全島逾三分之一的能源供應。隨著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商在台灣建造更多工廠以滿足人工智慧晶片飆升的需求,確保電力自主對台灣而言愈發重要。但顯然核能發電是台灣能源多元化中最重要的一項,由於政策制定不明智,台灣的光伏及風電無法滿足再生能源的規畫需求,而所謂地熱發電或潮水發電也只是作秀無法發揮功能。為蘋果和英偉達代工的台積電目前在台灣運營17座工廠,並計劃今年再建六座。英偉達、谷歌和亞馬遜也已宣布在台投資。當局預計,未來五年內為滿足人工智慧產業的爆發性需求,全島電力需求將增長13%。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在3月的一次商業高管聚會上表示:「裝滿人工智慧伺服器的數據中心、日益精密的半導體、最先進的晶圓廠——所有這些先進的工業突破都需要前所未有的能源消耗量。」隨著台灣能源需求的增長,其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的努力變得更加重要——也更難實現。

            2016年,台灣政府宣稱將有20%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但到了2024年,官員們承認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政府背景的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呂采穎表示,立法者之間的分歧和土地徵用困難減緩了能源轉型的速度。台灣電力公司在台灣西海岸建造了巨型風力渦輪機,並安裝了發電量為14兆瓦的太陽能板。在東海岸山區——台灣地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國有石油公司台灣中油把原本用於石油開採的鑽機進行改造,用來打地熱井,深度超過3000米,利用地球內部的熱量發電的地熱能是一個新興領域但對台灣能源需求毫無幫助。台灣的能源供電能力上個月再次受到打擊,當時台灣關閉了最後一座核三廠核電站——馬鞍山2號核反應堆,而核電是台灣少數實現自主發電的設施之一。台灣核能發電量佔比的最高峰,大約是在1996年至2000年之間,當時核能發電量約佔總發電量的25%左右。之後,隨著非核家園政策的推動,核能發電量占比逐年下降,可說是自廢武功。目前,台灣重啟核電的勢頭正在增強,公眾和政治層面接受核能的意願也正在緩慢轉變。楊家法是清潔能源倡導組織氣候先鋒者聯盟的創始人,他同時也在台灣電力公司任職。去年夏天,他與十多名活動人士前往台灣南部抗議馬鞍山核電廠的關停計劃。「核能是真正乾淨的能源,」楊家法說。在馬鞍山核電廠關停前數日,立法機構通過了一項可能令該反應堆重啟的法案。該法案需經總統簽署方能生效,屆時台灣核設施運行年限將從40年延長至60年。近年來,台灣在熱浪和乾旱期間屢遭停電困擾,導致數百萬人無電可用。外界擔憂政府在風能、太陽能和地熱能方面的現有投資將無法滿足台灣工廠日益增長的需求。「如果用現在的能源發展的速度來推進的話,其實電力的需求很可能會遠遠不夠,」支持重啟核電的在野黨國民黨立法委員葛如鈞表示,「我們沒有樂觀的條件。」

          由於台灣天然氣靠海運由國外進口,台灣大量使用天然氣將國家安全置於險境,天然氣不易貯存,安全存量通常11~14天,而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及制海權都不在台灣手上,中共潛艇有70多艘還有兩棲艦及航母,只要海上封鎖不讓天然氣運輸船到台灣,那台灣就會斷氣斷電。若重啟核四再將核二、三廠延役,則北台灣將不會缺電,更由於飛機一架次運送的鈾燃料可讓核電廠連續運轉一年半,有足夠長時間抵抗中共的封鎖,將更有利國家的防衛安全!中國大陸積極發展核電,目前運轉中的核電機組有58座,每年還將增加6座核電機組,甚至將核電視為綠電。中國大陸的太陽能及風力發電都是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與核能是相輔相成,中國是核綠共生的模範生,重啟核四與開發綠能可同時進行。先進國家如美國的、加拿大、日本、韓國、俄羅斯、法國、英國都發展核電。根據政府規畫的能源配比,2025年天燃氣發電將占50%,放眼全世界,靠能源進口的國家無人敢如此大膽。台灣天然氣全依賴進口,安全存量僅2週遠低於核電的一年半存量,且天然氣由海上貨輪運輸,上次前美國眾議院院長佩洛西訪台後,解放軍已實施圍台軍演確證有封鎖台灣能力。電力是國家生命力,把能源安全置於高風險將使國家陷入危險。在政府執意廢核下,擴增天然氣發電機組勢在必行。而不顧環保及居民反對,天然氣接收站才能如期完工。核四若不重啟,不但缺電夢魘再起,且溫室氣體排放將達不到巴黎協定的要求,更無法達到碳中和承諾終將接受貿易碳稅制裁。對於一個天然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言,選擇安全存量偏低的能源是相當不智的決定。天燃氣貯氣槽易受戰火攻擊,更易受天候與外力因素的影響,影響國家安全。另一方面,鉅款投資的離岸風電不但緩不濟急,且易受海上攻擊及天候影響,同時再生能源配比目標20%無法達成斷電機率也增大。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