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源白皮書強調推動核能發電
一、日本《能源白皮書》強調推動核能
日本政府在6月13日於內閣會議上敲定了2024年版《能源白皮書》,指出俄烏戰爭長期化和美國川普政府改變能源政策「凸顯了日本在能源穩定供應上存在的脆弱性」。白皮書提出推動運用核能、太陽能發電等下一代技術,強調了兼顧去碳化和穩定供應的必要性。俄烏戰爭引發化石燃料供需失衡,日本的電力、瓦斯和汽油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白皮書也提及川普政府調整去碳化政策,意欲加快阿拉斯加州的資源開發,並分析稱「對穩定供應和價格造成影響的風險已顯現」。鑑於上述能源環境的變化,白皮書寫入將致力於實現「下一代新型反應器」投入實際使用,其安全性與燃料燃燒效率高於現有核電機組。關於輕薄且可彎曲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白皮書指出“以不遜色於其他國家的規模和速度推進投資是不可或缺的”。作為新能源計劃的一部分,日本正在大幅增加對核電的依賴,目標是到2040 年核能貢獻該國20%的電力。這一轉變是在福島災難後核能產量減少一段時間之後發生的,反映了對能源安全和氣候目標的推動。該計劃還涉及延長現有反應堆的運行壽命和探索開發新的先進反應堆。日本最新的能源戰略預計,到2040年,20%的電力將來自核能。專家表示,隨著對新核技術的投資不斷,日本實現其凈零目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根據日本2040年的目標,40%至50%的能源將來自可再生能源,20% 來自核能,其餘來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熱能。如果日本未能實現可再生能源或核能目標,可能會被迫燃燒化石燃料來彌補缺口。至於可再生能源,由於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土地面積狹小,使用可再生能源很難滿足能源需求。
日本政府在2025年2月18日批准的第七次戰略能源計劃中確定了未來將充分利用核電的方向。在第六次計劃中,設定了2030財年20~22%的目標,在第七個計劃中設定了2040財年20%的目標。截至2025年3月14日,日本共有33座核反應堆,裝機容量為33 吉瓦(吉瓦 = 100萬千瓦)。加上正在建設的三個反應堆,這36個反應堆的裝機容量將達到37 GW。此外,還有26個核反應爐已經退役。在現有的33個反應堆中,有14個(13 GW)已經重啟。這14個反應堆中有7個被允許運行40年以上。最古老的反應堆是高濱發電廠的1號機組,已經運行了50年。現有反應堆中的三個(4 GW) 已獲准重啟,但實際上尚未重啟,包括柏崎-刈羽核電站的6號和7號機(各1,356 MW)以及東海核電站的2號機組(1,100 MW)。此外,還有8個核反應爐(8 GW)正在等待重啟。在建設新反應爐方面,大間核電站(1,383 MW)和島根核電站3號機(1,373 MW)。
二、核電可抑制電價上漲
自從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日本東部地區的核電站就一直處於關閉狀態。女川核電站的重啟對東日本來說是大事。從日本東、西部角度看日本電力的供應系統的脆弱性,日本東西部電價差異明顯,目前東日本電價相對較高,這是因為高度依賴火力發電且燃料成本較高,而擁有12座核電機組的西日本地區,由於核電便宜因此電價相對較低。例如,關西電力公司已重啟7座核電機組,標準家庭(每月用電量260度)的電費為7,014日圓。相比之下,東北電力的價格貴了近20%,為8,186日圓。所以,重啟女川核電站將會導致電價下降。東北電力公司估計,此次重啟將為一般家庭每月減輕約150日圓的負擔。這對東北電力的收入和支出有何影響再據該公司估計,透過減少一直是主要電力供應來源的火力發電廠的使用,到2024財年,燃料成本可減少約260億日圓。除女川2號機組外,東北電力公司還擁有兩座反應器:女川3號機組和東通核電廠(青森縣)。它們均未通過核監管局的審查,重啟時間也尚未確定。一旦這兩台機組投入運行,燃料成本可再降低。另一方面,與日本西部正在重啟的壓水堆(PWR)不同,女川核電廠與福島第一核電廠一樣,都是沸水堆。這也將是核子事故以來反應爐首次重啟。
福島事故後,日本一度關閉所有核電廠檢修,但如今已重啟了14部機組。日本為何決定重啟及延役核電站,目標讓核能發電佔比從目前的不到5%,在2030年提高到20~22%。2011年東北大地震前,日本原有54部運轉中核電機組,核電佔比達25%。日本震後一度關閉所有核電廠檢修,但如今已重啟了13部機組。對於已運轉屆齡40年的核電機組,日本也保留彈性,讓機組繼續服役。一個例子是關西電力的美濱三號機在2021年重啟,成為福島核災後,日本首座重啟超過40年的核電機組,如今已進入第46年。今年3月,日本政府更進一步通過修法,允許再延長核電廠運轉年限,在安全前提下,核電廠可運作超過60年。為何在經歷福島事故後,日本還要重啟、延役核電,目標讓核電佔比從目前的不到5%,在2030年提高到20~22%,以達到穩定電力供應及抑制電價上漲的目的。
三、日本核電發展已成為政治正確與台灣廢核相反
日本將碳達峰的時間定在2030年,爭取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除了要將火力發電佔比從2021年的73%降到2030年的41%,需要將再生能源的使用比率提升一倍。日本政府已出台新政策,將延長現有核電站運轉年限並新建核電機組,這標誌著日本核電政策明確轉型,放棄了自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輻射洩漏事故以來所堅持的盡可能降低對核電依賴的立場。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允許運轉超過60年,因為日本希望增加核能發電的配比。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財年讓核電提供20%~22% 的電力。屆時可再生能源預計將佔總發電量的 36%~38%。可再生能源佔日本2021財年發電量的20.3%,而核電佔6.9%。但再生能源有其侷限,負責電力事業的經產省認為,從地理條件來看,日本並不適合風力發電。日本附近海洋太深,不能像歐洲國家那樣採用固定式海上風力發電,要用的話也是浮動式離岸風電。經產省認為陸地及離岸風力發電,今後在日本電力總量上的佔比不會超過5%左右。而在土地私有制下,日本難以出現中國這樣的大面積光伏發電廠。而使用生物垃圾等的生物發電,受日本國內生物資源的影響,能擴大的規模有限。由於中東局勢不太安定,為了能源安全,日本最終選擇擴大核能發電中的佔比,重走重視核能的路線現在正成為政治正確。
日本與台灣一樣都靠進口能源,為避免發生能源危機,要求提升核電站在日本的使用數量,為經產省的核電政策敲邊鼓的意味十分濃重。新的小型核電廠、開發新一代核融合技術的輿論現在也已經在日本逐步興起,今後將持續擴大影響範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應努力重啟停運核電機組,考慮機組延壽,並開發下一代新型反應堆。岸田文雄也呼籲應在即將到來的冬季最大限度使用核能,以避免電力短缺。除了確保已重啟的13座核電機組正常運行外,日本政府將採取一切措施重啟獲准恢復運行的機組。2021年,日本核發電量僅佔該國總發電量的7.2%,而2011年福島核事故前約佔30%。日本不得不重啟核電而台灣也不該廢核,日本政府想在2030年將核電佔總發電量的比例恢復到20~22%。眾所周知,日本與台灣都是能源匱乏的國家,長期以來,出於能源安全的考慮,日本也一直採取多元化的能源發展戰略。因此,能源發展的現狀決定了日本不得不挖掘本國核電潛力,滿足能源供應。台灣那麼崇拜日本,為何沒看到日本的醉心支持核電的能源政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