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兩艘中國航母將中國影響力擴及太平洋
2025/06/14 17:58
瀏覽142
迴響0
推薦16
引用0

   兩艘中國航母將中國影響力擴及太平洋



一、兩艘航母將中國影響力擴至西太平洋

 

       過去十幾年來,中國積極發展海軍和航空母艦的現代化。根據外媒報導,前些時解放軍山東號及隨行軍艦在宮古島附近航行,遼寧號及其打擊群同時在菲律賓海開展行動。如果發生台海戰爭,日本南部海域將成為重要的戰場,因此兩艘中國航母出現在該地區引起日美擔憂。儘管中國有全球最大的海軍,但在遠海投射軍力仍力有未逮。山東號和遼寧號及其戰鬥群一直在西太平洋水域進行訓練,以測試它們在遠洋保護和聯合作戰方面的能力。例行訓練是根據年度計劃組織的,旨在不斷提高解放軍海軍完成任務的能力,符合相關的國際法律和慣例,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或目標。根據日本防衛省報告,中國的055型遵義驅逐艦、兩艘054A型護衛艦和一艘905型補給艦與山東艦一起出動。由大連船舶重工建造的山東航空母艦於2019年底服役,是加入解放軍的第二艘航母。遼寧號航母是第一艘服役的航母,在交付給中國海軍前,該航母進行了一次大修,以配備更先進的能力。日本表示,中國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距離日本巡邏機45米範圍內飛行。遼寧號是一艘短途起飛但停滯恢復 (STOBAR) 航空母艦。與使用彈射器的配備CATOBAR的軍艦不同,STOBAR 航母更短,並使用滑躍來幫助戰鬥機起飛。飛機必須具有高推重比,可以產生大量動力,才能在與航母飛行甲板一樣短的跑道上起飛。就尺寸和規格而言,遼寧號長約1,000英尺,寬略超過244英尺。排水量為 43,000 噸,中國航母無疑很大。然而,相比之下,美國海軍福特航母排水量約為十萬噸。雖然美國海軍在航空母艦的數量和品質上都超過了中國,但中國繼續發展下一代航母技術,這表明其在海上更佔主導地位地投射力量的能力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可能。

 

         航空母艦是攻擊利器可將軍事力量投向世界各處,美國就是靠航母稱霸世界幾十年。這些大型浮動空軍基地為發射戰鬥機、直升機和其他飛機提供平台。美國航母一直是美國核心軍事力量,也是美國海上戰略的象徵。由於中國的東風21及東風26彈道反艦導彈可攻擊美國航母形成拒止力量,美軍航母已不能隨心所欲接近中國海域。但若中國不發展航母,則無法將中國力量投射出去,無法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目前美軍航母面臨2艘退役,3艘半身不遂,新造成本龐大等問題。美國最新福特號航母在建造和試航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技術挑戰和延誤,這對中美航母競爭產生了局勢變化。而美國政府在國防預算上的壓力和限制,使海軍必須對艦隊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隨著軍事技術的不斷進步,航母作為海上作戰的主力裝備,也需不斷更新與改進。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越來越多的國家建造或升級其艦隊,這些大型船隻將繼續成為世界海洋的主導力量,塑造海戰的未來和全球影響力。航空母艦是任何想要在全球範圍內維護其海洋權利和投射力量的國家的關鍵資產。這些艦艇在全球13個海軍中服役了 41艘現役航母,在現代海軍戰略中發揮關鍵作用。美國海軍以11艘航母領先。目前世界上最大的7艘航母,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福特號航母,福特號於2017年服役,是第一艘取代尼米茲級的航母。排水量70,000噸的山東號採用滑躍起飛系統,由傳統引擎提供動力。該艦可搭載約36架殲-15 戰鬥機和幾架直升機。山東號受益於雷達和電子戰系統的升級,配備了先進的飛彈防禦能力,使其能夠抵禦潛在威脅。山東號主要關注中國在南海的利益,常被視為中國海軍野心日益增長的象徵。

二、中美對抗的航母戰場

         中美競爭越來越激烈,在軍事力量上,中國的陸空軍都不輸美國,只有海軍航母數量輸美國。根據歐亞時報報導,到2035年時,中國將擁有6艘航母且包括核動力航母。中國的前二艘航母屬於舊式滑躍起飛遜於美國的彈射起飛,第三艘航母福建號雖採用先進的電磁彈射起飛,但其使用傳統動力仍輸美國的核動力。第四艘超級航母更大,並配備核動力、整合電力系統以電磁彈射起飛,並裝有雷射武器和軌道炮。在中國兩會上,解放軍海軍政委袁華智稱004航母沒有技術問題。核動力航母不必操心燃油補充問題,只要艦上的航空燃油和彈藥足夠,就可繼續在海上執行作戰任務。除了補給困難,核動力航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漫長的維修時間。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每次換料大修都要持續數年時間,這使得美國需要維持更多的航母數量以便換班。儘管新一代的「福特」級改用高濃度核燃料後可以終身不需要換料,但實際上由於航空母艦反應器系統的複雜性,定期的維修依然不可少。儘管核動力相比常規動力存在許多麻煩和不足,但不須海上加油可抵消大部分缺點,可以說核動力航母的戰術優勢是常規動力航母所無法比較的。美國作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目前有11艘核航母。目前中國的航母兵力投射能力並不強大,但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儘管中國的航母艦隊規模遠小於美國,但中國的造船能力強大,差距可能會比預期的更快縮小。航母是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一項關鍵能力。中國戰略家暸解現代海軍的關鍵作用,航母可幫助中國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中國想要彎道超車美國核動力航母,就須提升核反應堆性能。在第4代核電方面,中國已成功在甘肅武威運轉了全球首個釷基熔鹽堆。釷儲量豐富且較易提取濃縮,一噸釷可產生的發電量相當於200噸鈾。一旦中國採用釷基熔鹽堆作為未來航母的核動力,瞬間就在航母核動力技術上領先美國。釷基熔鹽堆的優點是高度安全,而最突出的優點是小型化能力非常強適宜艦船使用。隨著中國宣佈建造核動力破冰船後,江南造船又要建造世界最大24000TEU級核動力貨櫃船的設計,而且採取第四代堆型熔鹽反應堆,其總噸位是23萬噸等級。近八萬匹馬力,航速約22節左右。這證明中國在核動力艦艇領域終於現實了技術突破,那麼中國下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幾乎沒有瓶頸了。釷基熔鹽堆具高轉換比,高功率密度,燃料組合耗費低,用起來非常省錢,這也是能夠商業化應用的前提。僅從原理上講,一座熔鹽反應器生產的燃料在運行幾年以後還可以重新再裝備一座新的反應堆,具有極高的經濟性。最重要的是釷基熔鹽堆體積小易於安裝上艦。熔鹽反應堆的高安全性、經濟性、設備的小型化,預示著中國下代核動力航空母艦獲得了幾乎完美的動力解決方案。如果再考慮到中國在中壓直流電磁射器領域的領先優勢,再加上殲-35和空警-600的後發優勢,再過10年,中國在核動力航母領域將領先美國。

 

三、航母發展趨勢

 

       今年1月19日,美國國防部發布了新版《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其中航母是重中之重。五角大廈2023年中國軍力報告稱,中國海軍擁有約370艘軍艦。預計到2025年,船隊數量將增至395艘,到 2030 年將增加至 435艘。目前美國船隊規模較小,約有 280 艘船。但顯然,在航母戰力上,美國海軍遙遙領先。中國建立一支航母力量可用來維護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整體地位和形象。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是戰略國防力量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已經幾乎控制了南海和第一島鏈地區。他們正在進軍東海和第二島鏈,並希望最終主宰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一艘強大的航空母艦可以帶頭爭奪制海權,它們無疑仍然是地緣政治棋子,也是外國海軍和政府覬覦自己的航空母艦艦隊的關鍵原因。美國的“航母無用論”多是“戰略欺騙”,美媒認為核動力航母將使中國海軍徹底走向深藍。中國日益拓展的海外利益,遍佈全球的華人華僑,需要一支有力的遠洋海軍。只有核動力航母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藍水海軍,實現有效的遠海護衛。 

          中國建造航母的戰略需求主要有三:一是提高中國沿海防禦作戰能力,二是維護中國海上運輸通道安全與海外利益,三是透過航母展現國力及威懾力量獲取影響力,發展航母是中國海軍邁向深藍遠洋戰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共成為世界大國的踏腳石。中共自建的第一艘航母 001A 型在開工後 3 年半即下水進行艤裝, 再施工 3 年後就將入列服役,顯示中共國防工業已掌握航空母艦的設計、研製、建造與試驗的全過程,隨著003航母下水,中國即將邁向「三航母」時代,提升中國海軍影響力。航母是國家意志和戰略威懾的標誌。近年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及制海權陸續喪失,美國眾議院長佩洛西訪台後,解放軍進行圍台軍演。中國大陸不僅會造各型軍艦及潛艇,先進隱形戰機也會製造,無人機更是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這都是本於自力更生及自行研發。台灣一直依賴美國,不肯下苦功自行研發武器,美國賣給日本韓國F35先進的四代隱身機及神盾級戰艦,卻只肯賣給台灣F16V三代積極派里級靶艦,靠美國武器怎能抗中,隨著中國發展東風26及東風17飛彈可反美國航母介入台灣海峽,台灣受到的軍事威脅與日俱增。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國防軍事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日本能源白皮書強調推動核能發電
下一則: 一斛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