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擬。悲秋歌》
2009/11/06 00:23
瀏覽3,381
迴響7
推薦224
引用0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7) :
- 7樓. 度荒2009/11/25 10:13
度荒/度荒晢星覷柴扉,顛觴醉月邀。
寒暑荏苒度,稼閑與風聊。 - 6樓. 度荒2009/11/25 10:11
拾穗/度荒春時犁荒壤,夏氣麃片草。
秋日采芳穗,冬節廩豐餚。 - 5樓. 度荒2009/11/25 10:10
樂秧/度荒紅袖摺藕臂,羅裙束柳腰。
瀑絲盤螓首,呢歌蓺碧苗。 - 4樓. 度荒2009/11/19 00:49
【薤露歌】/度荒
靄中雨,虛空邅,雨邅濱流迴雲處,生消魂紆蕪方寸。*
【薤露歌】/古.樂府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薤露歌】/花箋
濮上音,亡其靡,音靡朝暮吹鄭聲,祚衰何復鳴商羽。
------------------------------------------------
鄭國的音樂多淫聲,為靡靡之音 。故稱淫蕩不雅正的音樂為「鄭聲」。論語˙衛靈公:「放鄭聲,遠佞人。」漢書˙卷七十二˙王吉傳:「罷倡樂,絕鄭聲。」亦稱為「鄭音」。
商、羽皆五音之一。引商刻羽指加長商音,削減羽音。語出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後以引商刻羽指在音樂上的造詣高深,演奏出最高境界的曲調。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嗚嗚咽咽,將笛子吹著;一個小小子走到鮑廷璽身邊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調。真乃穿雲裂石之聲,引商刻羽之奏。」 花箋 於 2009/11/19 22:43回覆濮上之音
相傳春秋時,衛靈公到晉國訪問,途中夜宿於濮水之上,半夜聽到琴聲,就命令樂師師涓記下。到晉國,見晉平公,就使師涓彈奏,師曠聽到,手按琴弦說:「此亡國之音,為紂王樂師師延所作,當武王伐紂時,師延向東逃逸,至濮水,自投江水而死,所以凡聽到此樂者,國家必定衰敗。」見史記˙卷二十四˙樂書˙張守節˙正義。後以此比喻淫蕩亡國之音。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高堂隆傳:「作靡靡之樂,安濮上之音。」亦作「桑間之音」。
花箋 於 2009/11/19 22:42回覆 - 3樓. Jacques2009/11/11 04:23莎雞振羽。在宇在戶。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2樓. 度荒2009/11/08 00:49
度荒/冷雨撩弦撼墨霄
千秋遺履踏寂寥
樓蘭夢泣應魂歸
天河一朝人間老 - 1樓. 度荒2009/11/06 11:46補充說明:
【彈歌】音係 ㄉㄢˋ ㄍㄜ 非 ㄊㄢˊ ㄍㄜ
昨日查((【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資料,
怎知,見著的卻是((【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的說解。
原來,彈歌一文含意是在說明彈弓的製造過程與使用。
區區八字,淋漓道盡,貼近生活。其妙難言。*
說解:
遠在文字出現之先,歌謠就已在人民口頭流傳。
由於當時無法記載下來,今天只能從古代文獻中去發掘一些後人追記的材料。
如《彈歌》,是一首古樸的原始歌謠:"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它以兩個字為一拍,構成四個短句,
記錄了製造彈弓,彈出土丸,追趕飛禽走獸的狩獵生活片斷。相傳為上古伊耆氏時代的《蠟辭》: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