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高雄機場管制範圍內的媽祖廟
2025/02/05 07:32
瀏覽374
迴響0
推薦17
引用0

東森財經新聞臺節目【臺灣大代誌】、NOWnews今日新聞【這個神明很少見/旗津天聖宮鍾府元帥】報導,提到了高雄市旗津區天聖宮,說是一間主祀媽祖的宮廟,但特別之處是媽祖神像旁邊,還供奉一尊鍾府元帥。

經查詢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資料,旗津天聖宮係由前旗津國小老師鐘永良及裁縫工作者陳姿蓉創立,歷史相對於臺灣其他的百年大廟來說並不長。

再據NOWnews今日新聞報導所述,建廟者之一的陳姿蓉在生下一男一女後就一病不起,偶然間在屏東小琉球幸山寺得知天上聖母要找乩身建廟濟世,因而參拜媽祖祈求健康,未料陳女士在參拜媽祖後身體逐漸好轉,也讓原本沒有特別宗教信仰的夫妻二人開始接觸神明,進而建立起了今天的旗津天聖宮,不過卻因為夫妻兩人都有正職,所以直到民國91年才正式動工建廟。

建廟之後,正殿虎邊的位置卻因為媽祖的指示而空了下來,眾人在詢問媽祖後只得到「天機不可洩漏」。民國92年農曆9月,長年擔任老師的鍾永良先生積勞成疾,到了9月6日鍾老師壽終正寢;不久後媽祖降駕指示,鍾永良老師已修成正果,位列仙班,特封為「鍾府元帥」,祭祀在天聖宮虎邊,信徒這才明白,媽祖一直空著的虎邊神位就是為鍾永良老師所留。

我個人認為,陳姿蓉女士可能是前往屏東小琉球幸山寺參拜媽祖之後,原本因為疾病而不平靜、充滿負能量的心靈獲得安慰,變得較為平靜且有正能量,在這心理狀態好轉之下進而使其生理或身體健康狀態也跟著好轉,爾後又因為感念媽祖使其病情好轉,所以開始接觸媽祖信仰進而為祂建廟。

至於鍾永良仙逝之後會被封為「鍾府元帥」並塑造出神像予以奉祀,我想也有可能是因為陳姿蓉女士還有旗津天聖宮當時的信徒們,感念鍾永良對旗津天聖宮創建、媽祖信仰推廣的貢獻,也可能鍾先生生前就是一位認真盡責的好老師,因此才會在他過世之後稱之為「鍾府元帥」奉祀,並設立獎學金。

旗津天聖宮的沿革及當中「鍾府元帥」的故事,當中的情境也近似於法國社會學者涂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所討論的圖騰崇拜,簡單說,主要是人類文明社會之中,凡是集體認同情感投注之所在的人事物,都會有圖騰被塑造出來,作為信仰的具體標的,而臺灣其他的民間信仰神明,我覺得其各自故事的情境也差不多都是如此。

而當旗津天聖宮負責人與信徒講述有關該宮廟興建及其「鍾府元帥」的故事,天上聖母或媽祖及其指示的內容,都變成了他們之間為凝聚情感交換關係而作之互動、溝通、交流所使用的符號,而就我觀察,這種互動在臺灣具有普遍性,媽祖廟的負責人、管理人等與信徒,或者信徒之間為凝聚情感交換關係而互動時,也約定俗成地以媽祖的形象或託夢指示的片段為符號,這像極了美國社會學者布魯默符號互動觀所談論的情境。

不過另外一個要提的是,經我查詢內政部營建署國土管理署城鄉發展分署【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臺】資料,旗津天聖宮這處宗教建築包含旗汕段689-4、689-5、689-6地號等3筆土地,是屬於【高雄市都市計畫】住宅區、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轄管的國有地,並且是在【民用航空法】之禁止或限制建築地區或高度管制範圍,而旗津天聖宮興建的時間,經查晚於當地建築管理、都市計畫發布實施的日期,也晚於高雄國際機場(也就是高雄小港機場)興建的日期。

所以,旗津天聖宮要合法興建,除了基本的【建築法】之外,還至少要符合【都市計畫法】、【都市計畫法高雄市施行細則】、【民用航空法】、【航空站飛行場助航設備四周禁止限制建築物及其他障礙物高度管理辦法】等法令,但願創建者當初興建的時候,除了有辦理寺廟登記之外,也能至少符合上開法令的相關規定,並有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的土地使用同意函或同意書。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