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近日刊登了一則,由資深媒體人方野所寫的【誰污名化綠能發展】,大意是說那些質疑太陽能發電、對太陽能發電存疑的,都是不專業、有政治立場,但是,他自己就只是查了一些臺南市政府依【政府資訊公開法】主動公開的數據而已。
縣市政府對外公布的統計數據,是在符合【政府資訊公開法】的前提之下,由業務相關單位基層的承辦蒐集整理,弄成報表而至少給直屬長官看過之後才公布出去,這當中,有些對自身政策方案推動不利、對自身立場不利的數據,就不會被公開出去。
方野自認很懂、很專業,可是他只看了農地太陽能光電設施核准的面積,再稍稍敘述了一些規定,就認為太陽能光電設施絕對不會破壞農地,能與農地共存共榮,並表示太陽能板之間有間隙,陽光可以照射到底下的植物,也有的太陽能板下面養雞、養羊。
但他很明顯沒有農地管理的行政實務經驗,屬於【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所規定之範疇的農作產銷設施、林業設施、水產養殖設施、畜牧設施、休閒農業設施、綠能設施,農地上頭現況所存在的,不見得都有經過申請許可,就算有申請許可,使用現況也未必與原核定內容相符。
要評論某種建物設施在農地上的分布情形,拿縣市政府依法公開的核准件數、面積就自以為是看到了全貌,認為是戳破了謠言,那是錯誤的,至少是要拿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的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臺、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的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的衛星正攝航照圖來看,更嚴謹的是要去現勘,政府核准是一回事,土地使用現況又是另一回事,兩者不能等同。
而方野所提農委會規範地層下陷、不利耕作的農地方可申請設置太陽光電設施,所指的正是【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第30條第1項第1款所定可設置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的區位,它是由縣市政府依經濟部所訂【嚴重地層下陷區劃設作業規範】研提劃設區位,送經濟部審議並公告,經濟部並可邀集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小組審議。
除了嚴重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區位外,環保單位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劃設、公告的污染控制場址、污染整治場址或污染管制區,還有經濟部103年11月12日訂定的陸上盜採土石坑洞善後處理計畫列管有案之國有農業用地,並經縣市政府整體規劃者,也都可以申請設置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施。
再來,農地設置地面型太陽能光電板等綠能設施,目前最嚴格的莫過於【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中,有明定特定農業區內的農業用地,都不能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等綠能設施,但方野可能對臺灣一些人的心態不太了解,那就是法令是一回事,土地實際使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方野所提那些下方有種東西、飼養牲畜的,精確點說就是屋頂型太陽能光電設施,這在【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關於農作產銷設施、水產養殖設施、畜牧設施之中,本來就有允許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之下,設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設施,而目前引發爭議、質疑的仍是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施,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換言之,方野在臺灣一些鄉野農村之中,所看到的那些下方有種作物、飼養牲畜,呈現所謂與農業共存共榮景象的,其實都是屋頂型太陽能光電設施,並不在當前太陽能光電設施爭議的範圍,我個人有看過一些目前有做屋頂型太陽能光電設施的禽舍、菇類栽培場,有的沒有任何空隙,陽光也透不進去。
另外,我也曾在鄉間一些民房之間的空地上,看過大片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施,下方除了堆置磚瓦碎石、長雜草外,並沒有種植作物,也沒有飼養牲畜,而且別忘了,那就算能照進去也極為有限的陽光,不見得適合所有農作物的生長,而方野顯然忽視,不同品項的農作物,因為生長習性不同,對於陽光的需求也不同。
基本上,目前具有爭議的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包括一些室外養殖池上頭蓋的,下方能生產的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依舊有限,畢竟人家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體,自有其生長習性、對陽光的喜好,況且既然是設施,經核准之後總有一段施工期,該期間勢必會在基地上頭堆置營建剩餘土石方、砂石磚瓦、材料、機具等,這樣真能跟農漁牧共生?
何況,太陽能光電設施的清洗,還有報廢後的處理,對於土壤和水的污染也不容忽視,而報廢後的處理,若弄不好也會製造廢棄物,而有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的問題,且也一樣有可能被運到農地上堆置,到時候又會如同農地堆置營建剩餘土石方一樣,衍生一堆治安事件,而且事實上,現在也是有黑道介入太陽光電產業。
再加上,太陽能光電設施不穩定,照不到太陽時就沒啥用,光靠太陽能光電設施,無法充分滿足民生、工商業、軍公教、服務業等全部的用電需求。
方野上媒體大放厥詞時,有想過上述事情嗎?有看過所有地面型、屋頂型太陽能光電設施的案場嗎?以為看過臺南的一些案場,就覺得看到了全貌嗎?以臺南的狀況來概推全臺灣,難道不是犯了邏輯上的全稱謬誤、以偏概全嗎?
在我看來,太陽光電目前主要是在臺灣實際的操作上弊病叢生,相關的質疑也都是聚焦在執行操作上的問題,而不是太陽能光電設施本身,若提出問題就說是污名化、是政治不正確、存心不良,則恐怕也是另一種污名、貼標籤。
- 3樓. vivi 之東張西望2023/03/29 12:47
喜歡你格中所發表的觀點,
願人人都看得到。
謝謝,後續會再分享到別的社群平臺。 天蠍浪子 於 2023/03/29 18:56回覆 - 2樓. blackjack2023/03/28 11:36
綠能的問題,大家討論很多了,當然有些人覺得很好,例如地主與開發業者
風車的低頻噪音,太陽能板影響埤塘,這都是常識,只要有眼睛有耳朵都知道,除非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
看來現在有些媒體工作者,對於太陽能光電設施對農地的危害,是矇上眼睛就以為沒問題。 天蠍浪子 於 2023/03/28 19:42回覆 - 1樓. 安心2023/03/27 20:42農作物不只需要光照,露水也很重要的,不只是光靠根部吸收水份就可以,有溫差、濕度變化,農作物才會長得好,風味才會好。缺乏足夠的光照,有些農作物就會無法種植。 天蠍浪子 於 2023/03/28 19:4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