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國人民未曾反抗皇帝?
2023/02/09 20:37
瀏覽1,262
迴響1
推薦23
引用0

思想坦克今年2月7日刊登了一位輔大歷史研究所碩士、有擔任家教老師的陳禹瑄寫的【從日本歷史模式重構台灣歷史】,其中有一段表示,臺灣民眾曾把劉銘傳攔下來打,這跟中國不敢反抗皇帝的民族性差異甚遠。

我覺得,這位擔任家教的歷史研究所碩士,舉劉銘傳可謂不倫不類,畢竟劉銘傳當年在臺北府就任的職位是巡撫,當時的皇帝是清德宗,年號是光緒,一個歷史碩士,連劉銘傳擔任的職位是巡撫都不知道?

而中國大陸歷史中,皇帝的稱呼始於秦始皇嬴政,皇帝這個稱呼,是分別取自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合稱皇帝,而中國大陸從秦朝到清朝,其實發生了好幾起民變,跟這位歷史碩士、家教老師的認知也有出入。

秦朝末期的民變以陳勝(後來被司馬遷寫入【史記】的世家)、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為開端,當時是二世皇帝胡亥在位,劉邦和項羽隨後也加入,鉅鹿之戰是推翻秦朝皇帝最關鍵的戰役,以楚漢戰爭項羽自刎作結,引發的原因是不滿秦朝的法令過於嚴苛、趙高的專權,還有秦朝不斷奴役原先韓、趙、魏、楚、燕、齊等六國舊地的老百姓。

東漢末期的民變發生在漢靈帝劉宏在位時,也就是你我比較熟悉的黃巾之亂,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及各個改編作品都會提到這起民變,黃巾之亂的背景,包括宦官和外戚專權、政治黑暗、官吏貪殘、橫征暴斂、敲詐勒索、土地兼併盛行、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或流離失所,而且還有買賣官爵的風氣,這些因素加起來,便激起了民變。

隋朝末期的民變是發生在隋煬帝楊廣在位時,起於王薄的長白山起義,造成的因素包括水災和飢荒未妥善處理、皇帝頻頻南巡和征戰導致勞民傷財,再加上隋楊帝615年北巡被突厥圍困時曾許諾停止征伐高句麗,但解圍之後卻又重發征討高句麗的詔書,使得軍人離心,導致民變升級。

唐朝末期的民變始於裘甫發動的浙東叛亂,終於黃巢之亂被平定,經歷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環兩位皇帝,此一民變讓唐朝受到嚴重的打擊,其背景包含皇帝荒淫無度、藩鎮與朝廷長期爭權鬥爭、宦官專權、政治腐敗。

元朝的時候,也曾經發生多起反抗蒙古人統治的民變,持續時間從1276年到1367年,共92年,而蒙古人的元朝統治中國大陸時,曾把人民區分成國人(蒙古人)、色目人(中亞、西亞、歐洲民族的統稱)、漢人(原居金朝漢地和四川雲貴一代的居民)、南人(南宋遺民)等四個等級,予以差別待遇。

明朝末期的民變從明熹宗朱由校一直持續到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後的清世祖福臨,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主要領導人物,背景包括拖欠軍餉、旱災、寒流、蝗災、水災、鼠疫、瘟疫、強迫徵兵,還有農田常被軍官、豪強、內監占奪等。

清朝末期的民變,比較有名的便是清文宗咸豐帝、清穆宗同治帝在位時的太平天國之亂和捻亂,爾後慈禧太后於清朝在八國聯軍戰役中失敗後,曾經推出庚子新政,但因為有些政策讓人民負擔過重,因此也引發了一些民變。

總結中國大陸秦、東漢、隋、唐、元、明、清等民變發生的背景,可知起因除了元朝民變主要是族群或種族因素外,其他民變反抗皇權的起因,不外乎就是統治者或政府施政的缺失嚴重、人民被長期壓迫或生活問題未妥善處理、政治圈長期腐敗、土地巧取豪奪等。

中國大陸上述朝代所發生的民變,考量其一些背景因素,我認為也可以給現在的統治者當成借鏡,而【從日本歷史模式重構台灣歷史】一文的作者身為歷史碩士、家教老師卻加以無視,而說中國大陸的人民不敢反抗皇帝,有失公允。

有誰推薦more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1樓. blackjack
2023/02/09 22:47

陳禹瑄「從日本歷史模式重構台灣歷史」的原話是

「台灣人當時還可以為了抗法把劉銘傳攔下來毆打,跟中國那種不敢反抗皇帝的民族性天壤之別」

中國歷史人民反抗皇帝的例子太多,陳禹瑄就算再怎麼無知,看到蘇貞昌大談袁崇煥,就該略知一二

當時凌遲袁崇煥的崇禎,就是被人民革命李自成逼吊死在媒山

思想坦克大概沒有編輯也沒有同儕審查,陳禹瑄個人也欠學,寫出這種東西也不讓人意外啦好笑

還有西漢與東漢之間,由王莽建立的新朝,由於一些改革的作法不當,同樣遭致人民的反抗。 天蠍浪子2023/02/10 21:37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