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事情煩惱,別人都會勸他:「不要去想」,或不要去想太多」。
但對陷於煩惱不能自拔中的人的幫助卻不大。
人為何會煩腦?就是因為擔心事情無法得到好和妥善的解決,而一直去想他煩惱的那件事。
人如果一直想一件事,可能會帶來焦慮,嚴重到飯吃不下,覺睡不著,長期之下可能會發瘋。
人為何會一直想一件事?只是因希望事情照自己的方式得到美好的解決。
人希望讀到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得到好婚姻,成功好事業,得到好健康、得到好死---
會為一件事煩惱,就是處於「二元」對立的分別心態。不喜歡負面、反面的東西。
下面我舉些簡單的例子:
好對壞
成對敗
病對健
得對失
聚對離
正對反
生對死
因為人拒絕「失、壞、敗、離、病、反、死」這些算是「負面、消極」的東西,會為人帶來執著而想不開。
要打破「二元對立」的想法並不容易。需要依靠思想的提升才有辦法。
既然要對「二元對立」不執著,就要回到「一」裡面。
一是什麼,一就是「上帝」、「靈」、「真我」、「本體」、「自性」、「真如」這些不同的名詞。
要打破二元對立需要修道(破執著)才有辦法。聖經叫人「凡事謝恩」,無論失業、生病、離婚、分手、生意失敗、失學等等人看為「負面」的東西,可能是對你的人生有好處。
有些曾經風光的富人在生意成功時非常驕傲,但在生意失敗後不再重視金錢,變得謙卑確實對他有「好」處。
有些人自認身體好沈迷酒色,等待得了癌症,才懂得愛惜身體,這也是反面的好處。
有些人成為單親,但卻為他帶來好的成就(如周杰倫)。賈靜雯的第一次婚姻失敗,卻為她帶來第二次不錯的婚姻(希望他們夫妻能珍惜婚姻到白頭)。
這個世界既是「二元對立」的世界,就有痛苦與快樂,而且是「苦多樂少」,因為世間「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想想一天上班之間可能就會遇到許多(三件以上)不如意的事,如同事態度不好,被上司罵、遇到「奧客」,不可能每天都是過年,遇到「不好」的事,就要想「好壞」都一樣就是「回到一」(歸一),但是如自己有錯仍須改進。
不要以為不上班就不會受氣,退休後也會受氣,如有時遇到口氣不好的店員,有些人將垃圾丟在你的門口,有些人停車擠住你的車位讓你無法開出,有些人闖紅燈差點撞倒你。活在世上,如你常計較小事,或修養如不好早晚會氣死。
要平等看待美醜、是非、得失、成敗、好惡、悲喜,這是莊子「齊物論」的教導。
每當妄念升起就「歸一」,基督徒就是「回到靈裡」就是回到「一」(上帝),那裡沒有成敗得失苦樂的「二元對立」。
一般人要多讀些「哲理」的書(如《當下的自由》、《隱修士牟敦悟禪》, 《走向靜默如你本來》等,這些都是叫人「歸一」打破「二元」對立的執著的好書。
另外聖經、老子、莊子也對打破「二元對立」很有幫助。
《走向靜默如你本來》說:「既無二元的對立,就不會生起心念來干擾你的平靜。」儘量不要有「分別心」才能打破「二元對立」(這是個很大的題目)。也要避免一直想同一件事過久
我認為基督信仰對打破「二元對立」很有幫助,因為上帝就是「一」(上帝也是靈--聖父、聖靈、聖子(耶穌)三位一體),聖經也強調地球這個「二元世界」不是永遠的家鄉,不要「太執著」。但基督教卻辦學校、蓋醫院、幫助窮人活著仍是努力做事但不執著世上的一切名利地位。
有妄想趕快「離開」並回到一(歸一),久而久之就能打破「二元對立」(可能要三年以上才漸漸不會執著得失)。能完全(百分之百)打破「二元對立」的人不多,人難免會有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