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一詞常用來形容某人、某物在日常生活上習慣性的動作、行為或思維,有正面也有負面的意思。譬如,有些人吃飯要帶辣的或不帶辣味的,喝咖啡要加糖與奶精的或喝黑咖啡的,約會很準時或愛遲到的,或睡覺時要伴著音樂才能入眠的等等。許多習慣是後天慢慢養成的,久而久之就習慣成自然了。
「慣性」也是物理學的專有名詞。物體在不受外力或外力的合力為零的情況下,所具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即「靜者恆靜,動者恆動,並以等速度作直線運動」,這就是所謂的「慣性定律」,即為有名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而此慣性力量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或重量)成正比。
無論是生活上或物理上的用語,兩者實際上是頗相通的。物體,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常以慣性方法去面對外在並作出反應。所謂「積重難返」,積久的生活習慣較不久養成的習慣難改,就如同要叫奔馳中的坦克車煞車停住要比汽車困難多了,因為坦克車的重量或慣性遠大於汽車。即慣性愈久或愈大,就愈難改變它的既有狀態,於是形成慣性束縛,常常左右我們日常生活處事的想法與行為。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觸,乃因最近看到了下面這張圖片而引起的。
這張圖片圓圈中央的星球為地球,五個藍色線圈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中在地球外側的五個行星相對於地球的軌道,最外一圈是冥王星的軌道,紅色線是航海家1號太空船的實際航行路線,顯示航海家1號已深入太陽系的邊緣。這些軌道圈正是太空船的慣性束縛,因此若人類習以為常的滿足地球上的既有與所知,就無法像航海家1號衝出行星軌道,探索外太空,尋找可能的外星人、移民的星球,或解開宇宙或人從何而來的奧秘!
《論語.雍也》有這樣的對話,冉求說:「並不是我不喜歡老師的道理,實在是我能力不夠啊。」孔夫子說:「能力不夠的人,走到半途就放棄了,現在你是畫地自限不想前進罷了。」
習慣於安逸,不願付出心智勞力,或畫地自限者,就無法接受挑戰,面對不同的情境,能力與潛力也就無從發揮了。於此,不禁想起一則富有寓意的故事,大略是:
傾盆大雨過後,一位年輕和尚與師父趕路回寺廟,途經一條溪流,上有一獨木橋,高漲的河水湍急的從木橋下流過,濺起的水花不時打到橋面。橋旁站著一為美麗的少女,憂容滿面,舉足不定,顯然心裡畏懼不敢過河。
「來,姑娘,我背著妳過河。」於是姑娘趴在師父的背上,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過那木橋。
年輕和尚一直沒說話,回到寺廟後,他再也忍不住,便對師父說:
「我們出家人不能接近女性,尤其是年輕、漂亮的,這實在太危險了,你怎麼做出這種犯戒的事情呢?」
「我已經把少女放下來了,」師父說道:「你還在背著她嗎?」
年輕和尚要背少女過河不是難事,但要他拋棄習以為常的禮教約束確是件難事;特別是事情過去就過去了,還老是記在心裡,掛在嘴邊,真是煩人!相反地,那個師父行事就坦蕩蕩,拿的起,放的下,煩惱憂愁自然就會少多了。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若習慣以某些固定的思維模式去經營人生,那就難以擺脫既定的框框,或是錯過行善的時機,或是類似的錯誤與後悔一再地發生。生活中,往往是自己的思考模式限制住自己的行為與能力。
註:《論語.雍也》冉求曰:「非不說(悅)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汝)畫。」
- 19樓. 歐宗智2011/11/15 20:16博學多聞
佩服之至真不敢當,謝謝讚賞!
夜安! 東耳 於 2011/11/16 19:26回覆 - 18樓. 向陽春2010/10/31 22:14好文章!
好文章,要推!
真正的台獨,是思考、發現台灣人民與土地的永續發展關係。也唯有當妳(你)用心思考、發現這種關係之後才能明白:妳(你)的未來在哪裡。 - 17樓. Willtrue2010/10/30 22:33習性
東耳兄
從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慣性
連貫著物理慣性定律, 航海家太空船掙脫貫性束縛
到個人受制於習氣
導致潛能難以開拓
都是畫地自限
文啟人甚深~~
感謝好文分享
天地無私 來此人間遊歷 順逆皆是生命養分
歡喜仰受天命 行住坐臥皆自在~~ - 16樓. 玄宇居2010/10/30 13:47慣性慎於初
慣性讓人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更易使人習而不覺
是形成業力的始作俑者啊
養成慣性之始能不慎乎?
- 15樓. the dreamer girl2010/10/30 13:40是的,習慣性的想法往往有慮事不周,掛一漏萬的盲點!
謝謝dreamer girl的看法! 東耳 於 2010/10/30 19:13回覆 - 14樓. 鼻塞國度2010/10/27 17:14晚來報到啦
東耳兄 不好意思 晚發文 也晚來簽到
看到這則 先佩服東耳的身兼國文老師(以前最怕上論孟 也就是中國文化教材的東西)
還要轉身又當地科老師(畫重點嚕 會考喔)
我比較有興趣那個 背少女過河的故事
記得鬼王也會在河邊等人 說要背人過河 最後都把過河人吃掉了
還好觀世音菩薩佯作一般人過河 過河時收服了鬼王....
對不起 我的滷蛋腦又發神經亂想了...
我也是畫地自限 不求進步的....
哈哈~鼻塞果然不凡,一面揶揄東耳,
一面說故事給東耳聽,佩服~佩服!
鼻塞客氣了!大體上,會說故事的人,有想像力,
能掌握情境、脈絡、讀者的感受,比較不會畫地自限吧! 東耳 於 2010/10/27 17:32回覆 - 13樓. 水 羚2010/10/27 00:40不執著的心
有時我們以為別人放不下
其實是自己的心沒放下
是的,人常忽略了自己的執著與缺點!
謝謝水羚的見解! 東耳 於 2010/10/27 17:29回覆 - 12樓. 紅茶籽~這個春天‧這個茶2010/10/26 09:57燈下黑
既定的思考模式和行事的邏輯,都會變成慣性,然後成為盲點,限制很多事成為不可能。有句話說是燈下黑,我覺得形容的很貼切。既定的行事模式有好處,可能也有盲點,即可能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正如燈下黑,燈光太量,以致舞台上的人常看不到舞台下的人。
謝謝紅茶仔的看法! 東耳 於 2010/10/26 21:01回覆 - 11樓. 春眠。人間如夢,2010/10/25 22:59^^
即便是佛教禪宗的公案也是要人靈活而不執著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是的,有善念,靈活不執著的去行善!
謝謝春眠的看法! 東耳 於 2010/10/26 06:50回覆 - 10樓. 愛麗絲維維 - 維伊2010/10/25 20:41貫性
有智慧的人類卻活在貫性的束縛裡,尤其固執的人更不容易擺脫貫性。物理上的慣性定律,適用於宇宙萬物,智慧的人類了解它,並利用它發展與創造科技文明!但是,人類與人性非常複雜奧妙,生活上、人性上千變萬化,並無統一的慣性定律!
生活上習慣性的動作、行為或思維,有好的或不好的,好習慣就維持,壞習慣能改就改,並儘量擺脫受壞習慣的束縛,當然這會受個性(如固執)或環境的影響!
謝謝愛麗絲的看法! 東耳 於 2010/10/26 06:4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