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蔡藍欽選曲 查选曲目,请点击视频右上角
有過人才華卻早逝的台大人蔡藍欽(1964-87)留下了清新、純樸的校園歌曲
雖歷經歲月仍顯出豐沛的生命力,帶著些許無奈,他的音樂勝似素淡的醇酒
不滿於制度教育的他,大概也是獨一拒絕商業包裝的校園音樂人
曲目:《這個世界、老師的話、他的話、校園美女、聯考族的假期、告別憂傷》歌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相探討】 說穿國際大學排名的西洋鏡
改編自 符懋濂作說穿國際大學排名的西洋鏡 2018.2.8 察網
[摘要] 國際大學排名的本質,就是尋求、掌控兩位一體的遊戲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它存在著明顯偏見與嚴重缺陷:為了維持英文媒介大學一枝獨秀,而制定不公平、不合理的、排他性的遊戲規則,讓非英文媒介大學一直處於不利地位,永遠無法在排名榜上超越美英大學。因此,自尊又自信的俄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根本不和英美玩這場排名遊戲! 許多崇洋的中國人,也該打破這面西洋鏡了吧?。 當今國際大學的排名(ranking),無論是亞洲的還是全球的,都是令事物變形的西洋鏡。或者換句話說,它是一種貌似中立機構的營利炒作,是一種綜合性的廣告宣傳,其性質包廣告(advertisement)、促銷(promotion)、炒作(publicity)、宣傳(propaganda)等多種複雜成分,基本上都是靠大眾傳媒來落實的。它也涉及話語權與遊戲規則制定權。
表面上,國際大學排名似乎是為了提供相關信息,讓世界各國莘莘學子都能更好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深造場所;但實際上,近年來大力推行大學排名的動機或目的並不單純! 經過反復思考,可發覺國際大學排名具有三大動機:
- 經濟動機 --當今大學教育已經市場化、商業化,外國留學生是其主要財政來源之一。為了吸引更多外國留學生,西方學校自然熱衷於排名遊戲,不惜付出某種代價,致力爭取在排行榜上盡量靠前。一旦排名靠前(如進入前20名),外國留學生必然蜂擁而至,財源滾滾而來。生源與財源同時獲得保障,何樂而不為之?
- 政治動機 --在政治領域裏,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最熱衷於向全世界宣揚其所謂的“普世價值”,以此為高大上的包裝,把各國的優秀青年吸引到大學來。大學畢竟是培養社會精英的場所,留學生畢業後回國,多半成為“普世價值”的信仰者、弘揚者。同時,還有部分留學生會留下來為所在國服務,使得相關國家在楚才晉用的競爭中,捷足先登,盡佔優勢。
- 文化動機 --自十九世紀以來,隨著英美兩國先後稱霸世界,英文早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強勢語文。為了維護、鞏固英文的霸主地位,“罷黜諸語、獨尊英文”乃是英文沙文主義者的既定政策。在國際大學排名中,英文媒介大學一支獨秀,而非英文媒介大學卻遭邊緣化,不就很清楚說明了這一點?
據稱,世界“公認的、權威的”大學排名共有三個,即 US News 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THE高等教育排名。非常令人驚訝的是,無論查看那個排名榜,英文媒介大學都是一枝獨秀,前20名幾乎都是英美兩國的大學,想來是因為它們採用相似的排名依據或準則。例如按照英國的2018年 QS世界大學排名榜,前10名中除了第10名的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其餘都是英美大學;前20名中則多加一所瑞士理工學院,其餘仍然都是英文媒介大學,包括新加坡兩所、澳大利亞一所。至於在“世界百強大學”的排名榜又如何呢? 依然是英文媒介的最多,共佔了70%以上,其它媒介語(中、德、法、西、俄、日、意等等)大學總共還不到30%呢,而且多半排在60名之後。2018年英國 THE高等教育排名同樣“精彩”: 前20名中除了名列第10的瑞士理工學院,其餘19所不是英國的就是美國的大學。
那麽,為何出現這種畸形的怪現象? 難道只有英文媒介大學才是世界一流的? 除了前面所說的“三大動機”外,最為關鍵的決定因素是排名準則的制定[註1]。例如 QS排名所制定的六項準則(criteria) 中,“學術聲譽”與“企業聲譽”都是很抽象的、很主觀的,根本無可量化(quantifiable) 或可衡量(measurable),其比重卻高達50%。其它三項“比例”固然可以量化,但唯有“師生比例”(佔20%)比較公平合理,其它兩項即“國際教師比例”與“國際學生比例”(佔10%),非英文媒介大學肯定得甘拜下風,盡管二者和大學學術水平毫無關系!
至於“論文引用次數”(佔20%),就更加荒唐可笑了。誰來統計各國大學師生論文被引用次數? 又如何進行全面、準確統計? 曾向內行朋友討教以上問題。他很清楚指出:有個機構依據8000份學術期刊編制引用指數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只收取英文媒介論文,大學排名依據的“論文引用次數”就是來自 SCI。換言之,你我用中文撰寫的學術論文,不論水平多高,即便別人引用千百次,也和你我所屬的大學排名無關。明乎此,西洋鏡的排名真相豈不可以大白了?
總而言之,國際大學排名的本質,就是尋求、掌控兩位一體的遊戲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它存在著明顯偏見與嚴重缺陷:為了維持英文媒介大學一枝獨秀,而制定不公平、不合理的、排他性的遊戲規則,讓非英文媒介大學一直處於不利地位,永遠無法在排名榜上超越美英大學[註2]。因此,自尊又自信的俄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根本不和英美玩這場排名遊戲! 許多崇洋的中國人,也該打破這面西洋鏡了吧?
註釋:
[註1] 只要改變排名依據,去掉不可測量的“聲譽”,而採用以下可以測量的數據,如:1)新生錄取比例,2)研究生與本科生比例,3)教師與學生比例,4)教師教學平均年數,5)教師掌握多語能力,6)學生掌握多語能力,7)教師出版學術著作數量,8)學生發表學術論文數量。你想國際大學排名的結果將如何? 肯定是另一種圖景。
[註2] 各國有識之士也在質疑國際大學排名的合理性、正當性,例如南非開普敦大學校長 Max Price 就曾經指出排名體系“都是有缺陷與偏見的”。
建议在旧版阅读本格文章
- 5樓.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2018/04/30 13:12
reaizuguo*😻中美之間 於 2018/05/01 06:09回覆 - 4樓. 山水光2018/04/06 19:12
這個世界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壞
只是迷失多了點
越想越多
往好處想 說中文的人多
而且我們比說英文的人幸福多了
光看早餐的種類 世界百大真的沒的比
- 3樓. 夏爾克2018/04/04 10:44懷念的歌曲,我國中時候的~中國人該醒來了,英美的價值決不是世界的普遍價值。
- 2樓. thy感恩偉大的節日 母親節2018/04/03 11:22豎起大姆指
國際大學排名動機論。讚! - 1樓. 60年前後,天上人間,中華民國魂回來了2018/04/02 12:09
無限的惋惜、校園經典年代的歌...
祝福,他在天上永遠快快樂樂,唱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