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引用姜律師的facebook來對「千面人」一詞的介紹:
「千面人」的英文翻譯是(consumer terrorist),翻成中文是「消費者恐怖主義者」,至於為何稱為「千面人」?這是起源自於日本,全世界第一起「千面人」下毒案發生於西元一九八四年,日本知名糖果公司「固力果」的老闆(江崎勝久)遭到歹徒綁架,雖然最後成功脫身,但歹徒繼續寫信威脅,恐嚇要在糖果中放氰化物,勒索三億日圓(應為10億日圓),儘管他出現在便利商店的影像被監視器拍了下來,警方卻始終沒有把他逮捕到案,歹徒當時以「怪盜:21面相」(怪人二十面相為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的小說,犯人故意多加了一面相來向警方挑釁)自稱,台灣則統一翻譯為「千面人」,意思是歹徒經過喬扮,出入不同的商店、食品店放毒,再用匿名信恐嚇勒索企業的罪犯。
江戶川亂步《怪人二十面相》小說封面
這段比較詳細
二、犯人推測:
維基百科對此有詳細的解說,包括江崎家有關人士、股價操縱說(幾乎每個懸案都會產生此說,因為千面人在投毒之前都會預告,有人推測犯人意在從股價波動中獲利,並非真想殺人,再加上警方有一名高級長官因為未能破此案而自殺後就沒有投毒事件的巧合,才有此說)、部落民差別對待說、朝鮮特工、宮崎學(日本作家)説(因其長相酷似警方所公布的犯嫌,但是作家有不在場證明)、原黑社會集團組長。
三、關聯事件與影響:
早在6年前的1978年8月17日, 固力果就曾收到過一份帶有磁帶的威脅信。信中要求固力果支付1億7500萬日元贖金,以此避免造成3億日元的損失。這似乎可以看做是後來一系列案件的預告,在這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也曾要求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表明同意支付錢款。警方日後對這盤磁帶以及本案中的磁帶做了聲紋比較,認為早先的這個男人可以確認為犯罪人員中的一個。
由於怪人二十一面相引起了重大的社會影響,導致模仿犯罪大量產生。1984年時就發生了31起,(以至於維基百科中有宮部美幸《模倣犯》的相關連結),台灣也有很多類似的案件,民國八十八年,統一超商遭人恐嚇。還有就是2005年所發生的毒蠻牛事件,此案罪犯也承認是受千面人所啟發,以下為相關影片:
大刑動-奪命毒蠻牛
保力達公司則在事件後,為蠻牛系列商品增加保護膜。此膜必需撕開後方能開啟瓶蓋,以防止事後下毒的可能。
四、結案:
在這個案件中,犯人大規模地進行食品投毒,還多次對媒體以及警方發出公然挑戰。(由於本案的過程張力十足,常被當成推理小說的藍本:劇場型犯罪意指犯人大膽的向警方公開挑戰)在一年半的時間內,企業、媒體以及警方共收到了144封挑戰信。然而,進行了這麼多活動後犯人卻什麼也沒得到,也並沒有人因為有毒食物而死亡。犯人的信中似乎暗示固力果支付了6億日元,但是以固力果為首的食品企業則表示從未支付過(謎團之一)。也有人猜測犯人從股票價格的波動中獲得了利益。因此,民眾並沒有強烈地憎惡罪犯,還對其擁有一種義賊的感覺。
日本警視廳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參與偵破這一案件,最多時有130萬名調查人員在全國各地參與本案,警方詢問、調查了近12萬5千名涉案人員,獲得2萬8千條線索。至今也沒有將罪犯捉拿歸案,因為已經過了除斥期間,本案已失去了時效,被人們視為完美犯罪,但對於犯罪嫌疑人的討論卻未曾停止,其影響也延伸到日本國境以外,引發了本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罪犯模仿。
參考資料:姜律師的法律日誌、自由電子報
(紅字部分為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