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到來,許多職場新鮮人求職旺季,根據人力銀行調查,有高達九成八的上班族認為職缺資訊不透明,尤其是應徵職務的薪資水準,而且上班族求職時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在面試被問過跟工作無關的私密問題!對初入職場的新鮮人,有五成以板橋居酒屋上曾遭遇困難或不清楚自己的職業興趣,勞動部也設立了網路專區,提供青年畢業前可以透過職業心理測驗,提早了解自己,掌握方向!
我想要更上一層樓,誰想到一面試樓就歪了!Claire本來以為應徵職缺上說的是戲劇試鏡,一到現場卻被聲稱經紀人的男子,帶去跟一群陌生人從飯局續攤到KTV,根據人力銀行的求職行為調查,98%上班族認為職缺資訊不透明,尤其是應徵職務薪資水準,57%上班族求職時被問跟工作無關私密問題。
我們一般都會認為日本的上班族一下班就會去居酒屋喝酒,但其實他們不一定是單純想喝酒,而是想找個可以放鬆的地方好好跟同事聊天、喝飲料、吃東西這樣而已,因為一般去餐廳用餐都太正式,還會遇到餐廳的關店時間比較早,這點跟台灣差不多,所以居酒屋就成為了最合適的選項囉!像我知道的日本大學生,他們會在居酒屋開同樂會,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居酒屋的菜色其實算很豐富的,而且居酒屋的店內環境比較適合大家可以一邊聊天一邊吃東西,關店的時間又比較晚,如果是不能喝板橋居酒屋酒或不想喝酒的學生也可以點不含酒精的飲料,我覺得現在的居酒屋其實真的很貼心,大學生去居酒屋開同樂會在日本社會當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在日本人的常識忠,居酒屋是比較不適合高中或高中以下的年輕人去消費,大部分的居酒屋為了自身商譽,也通常會直接拒絕高中或者高中以下的學生入店消費唷!
畢業未必就是失業,只是有五成以上的職場新鮮人,第一次找工作就失手,因為經驗不足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清楚,勞動部也設立了台灣就業通網站,板橋居酒屋透過職業心理測驗,幫助青年踏出校門前提前了解自己,人生下一段風景停看聽。
居酒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年前的江戶時代的東京,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說「京都重穿、大坂重吃、江戶重酒」,江戶本來就是人人愛酒成痴的城市。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根據幕府的報告,有近兩千家的居酒屋,約553人就有一間居酒屋,居酒屋的「居」其實就是坐下來之意,居酒屋最初的型態就是一家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起源於古時候日本賣酒的「酒屋」就是一個驛站,其實有些很簡陋,甚至沒有桌椅,其實到了17世紀後半期,江戶某些酒屋開始可以讓客人在裡面喝酒,從史料可以得知當時最喜歡到酒屋喝酒的人,主要是生意人、車馬貨運業工人或武士家的僕人等等,這些人大多都是靠勞力謀生的,直到後來開始有了賣菜的小菜,大概1750年左右,江戶的酒屋就開始越開越多,相對競爭也會更激烈,有一些酒屋就開始販賣熟食,那時就出現了「煮賣茶屋」和「煮賣酒屋」的型態,「煮賣」就是賣熟食之意,比如用高湯、味增、醬油等調味料煮的菜,都是已經可以當作主菜的食物了。江戶當時沒有冰箱、煤氣爐等工具,所以集中很多離鄉背井的勞工,幾乎都三餐外食,居酒屋就成了單身男性勞工日常用餐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