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台的緊張情勢一再升高,繼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紐約要日本先「無條件放人」之後,日本「共同社」也報導:為因應東亞安保情勢與國際恐怖行動,提高救災應變能力,與應付中國海軍在日本近海的活動,日本擬增兵陸上自衛隊一萬三千人。如果計畫能實現,將是陸上自衛隊自1972年以來,首度大規模的擴編增兵。
這個消息殊堪玩味。第一,增兵的是陸上自衛隊,而不是海軍或是空軍。除非這批員額完全用做擴編海島登陸作戰的陸戰之用,且部署地點靠近釣魚台,不然這個消息的宣示意義大於實質。第二,即使這批增加的兵力係為因應釣魚台情勢,也未免殺雞用牛刀─畢竟四平方公里大的海島沒法子容納這麼多人。
這該是日方早就準備實施的增兵計畫,只是藉著這個時機宣布,做出一種「我不怕你」的姿態。在現在這個時點,增兵陸軍對於中國的刺激,會遠遠小於多買一架預警機或多部署一條導彈驅逐艦。相信這個增兵宣示也是經過日本政府沙盤推演,感覺比較強硬但仍有迴旋餘地的結果。畢竟,這一萬三千人可以是文職員額,也可以是基地兵力;進可攻退可守,將來要如何運用,端看國際情勢與外交交涉的結果。
可是日本政府或許有欠考慮到的是:近代日本的對外侵略,對中國人來說是創鉅痛深;因此任何擴軍的行動,都會大大挑動中國政府與人民的敏感神經。如果能在宣布擴軍的消息之前,先行宣布「海上保安廳」的預算增加或是裝備改良,或許能為將來的交涉預留一些餘地。可是現在談這些已經有些遲了。
前文曾經提到:台灣的最北邊及最東邊,分別是釣魚台列島的黃尾嶼 (最北) 與赤尾嶼 (最東)。但是這套說法的成立還不到四十年─內政部在1971年才正式將釣魚臺列嶼畫歸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
介於中日二大之間,台灣的地位有些尷尬,也有點危險。尷尬的地方是:我們也是號稱擁有主權的當事國之一;而危險來自於這種「晉楚」之間的「鄭宋」小國地位。小國的外交,尤其需要眼明手快,左右逢源;苟有利於國家,朝秦暮楚又有何妨。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曾經感慨地說:「中國是很溫柔,但她還是太大。」其實何只中國,對於台灣而言,日本也是一個龐然大物。而「二頭大象不管是打架還是做愛,身邊的小草都一樣遭殃。」(劉必榮先生語)
網路上找到一篇馬總統在2003年,在第二屆釣魚台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文章,茲節錄一些觀點如下,供後來者進一步探討之用。
釣魚台列嶼總共有八個島:五個無人小島與三座岩礁。總面積大約六平方公里,其中最大島釣魚島就占了四平方公里。因為親潮與黑潮在島南海域相會,漁產非常豐富。
根據中方的記載,中國人早在相當於明初的1372年就發現了釣魚台並加以命名。1561年,鄭若曾的「萬里海防圖」,還有1562年征討「倭寇」的胡宗憲的「籌海圖編」,都將釣魚台列入海圖。到了清朝,1722年,清朝的御史黃淑璥巡視台灣,他所作的「台灣史錄」,也清楚寫道「山後大洋北,有山名釣魚台,可泊大船十餘」。有人因此主張:因為水師巡防海域已達釣魚台,表示此處早屬我國海疆。甲午戰爭發生的十年以前,1885年9月6日的上海申報,也有一則不到50個字的「台島警訊」,寫著日本覬覦台灣東北的三個小島。這顯示當時的媒體也認知釣魚台是屬於台灣的屬島。
至於它的日文名稱為何叫「尖閣」列島?這是因為島上最高峰有海拔383公尺,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相當顯眼,是往來航行旅人的地標。英國人叫它Pinnacle Islands,pinnacle意為教堂尖塔,日本人就直翻為「尖閣」了。
1895年開始,石垣島人古賀辰四郎就一再申請開發釣魚台。從1902年始,他在島上收集信天翁的羽毛作填充玩具,還開設鰹魚工廠,修築鐵道,並打算引進農耕。
釣魚台真正多事始自1968年。當時發現了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蘊藏,台灣政府馬上與多家美國公司簽訂探勘合約。1970年日本正式抗議;1971年,美國歸還琉球給日本,做為琉球的一部分,釣魚台就劃給了日本的一邊。但後來美國又聲明:僅僅交還釣魚台的行政權,而主權的部分應由當事國自行折衝解決。
馬文裡還提到二件我方「有效統治」的證據:紅頂商人盛宣懷家族所經營的廣仁堂藥局,常去島上採集「海芙蓉」草藥;另外民國41~42年,國軍從大陳撤退時,曾短暫在島上駐軍。不過這些比起日本在島上的燈塔與私人承租合約,效力還是差了一些。
當然甚麼證據都比不上李前總統輕描淡寫的一句:釣魚台是屬於日本人的領土。這種「美人帳下猶歌舞,壯士軍前半死生」的落差著實讓人喪氣。其實還有不少主張台獨的國人也抱著這種看法。在他們眼中:日本將是獨立的台灣國不可或缺的奧援。為了幾座不適人居的礁石,開罪潛在的盟友是相當划不來的事。
我想在文末聲明二件台灣人在這樁國際爭端中應有的態度。第一,釣魚台跟統獨無關,無論統一、獨立,或是維持現狀,我們都應該主張:釣魚台是台灣的屬島。第二,無論日本或中國誰佔上風,我們不應幸災樂禍,隔岸觀火,我們都希望這件事情能和平解決。最糟糕的情形就是,美國的軍工政權又藉這個機會,「重返榮耀」,繼續作它從「黑船開港」到「望廈條約」的帝國美夢。
如果法國與德國都能和解,都能攜手共建歐盟,中國與日本也沒有甚麼解不開的深仇大恨。2008年4月29日,正被美國圍堵孤立的伊朗,與標榜自由獨立外交路線的印度,合力上演了一齣總統總理晚餐會談的大戲。會後印度外交部還給了美國國務院一個軟釘子:
「二個古老的文明,不需要別的國家來告訴他們該如何相處。」偉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