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有堂
原文網址:http://blog.udn.com/wuyiutang/180033362
列印日期:2025/01/22
「誰正誰副都可以」的故事
2023/11/02 08:03:40
「藍白合」已然進展到「在選票上誰正誰副,我都會接受」的地步。

國民黨的黨史上,一開始就有總統「誰正誰副都可以」的故事。

談近代中國推翻帝制的革命,其實楊衢雲的資歷比孫中山還要老。第二任「蔣夫人」陳潔儀還稱許他為「守護共和國的第一偉人」。

1892年,他便與一群基督徒愛國知識青年,創立了帶有革命性質的政治團體──輔仁文社。起因為不滿清廷的腐敗無能,深感有必要研究新學以使國家富強。他們推舉楊衢雲為社長,以「革新社會」為宗旨,以「盡心愛國」為座右銘,以「開通民智,研究新學」作為救國的途徑。

後來孫中山到了香港,楊衢雲經他的密友尢列 (「四大寇」之一) 介紹,「與孫君相見,歡甚。由是朝夕常至,至則抵掌而談,達旦不倦。」

1894年11月,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於在檀香山成立。1895年2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興中會與輔仁文社聯合起來成立了香港興中會,初時推舉黃詠商為臨時會長,不久他便辭職。在會長繼任人問題上,會員們分為兩派,一派推舉孫中山為首,一派則支持楊衢雲,爭吵甚烈!後來孫的一派退讓,楊衢雲於是成為香港興中會首任會長──當時稱為「伯理璽天德」,就是英文president的直翻。孫中山則是「副伯理璽天德」。

馮自由在《革命逸史》裡記述這次首次廣州起義前,二派爭執一事,便曾如此記述:

「總理不欲因此惹起黨內糾紛,表示謙退,衢雲由是當選」。

只要能達成政治目標,誰正誰副都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