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海納百川,外文系舉行課程意見調查
人們的心口往往是不一的,說到大學是個職業訓練所的功能,世人多投以鄙視的眼光,然而,在現實世界裡,專業院系,即全然的職業訓練所,如醫學系,牙醫系,法學系,企管系,師資系所等,以及和就業高度相關的系所如英文系,電機系,國貿系等,卻是最受仰望或是最熱門的科系。
這一點,即使在美國也是一樣。為了維持他們精英的社會地位,美國的專業系所,像培養醫師、牙醫、藥師、律師、社工、會計、企業管理人等的專業學院,大半排在學士後,以確保只有少數人能夠進入。另一方面,由於美國中小學基本教育水準極低,成效不彰,使得大學生素質亦普遍低落,為了維持教育水準,不敢將這些科系放在大學部,也是不得不然的措施。
大學當然有超於職業訓練所的功能,因為,一個純然的職業訓練所,不需要那麼大的校園,設備,和那麼多的經費與活動。但是,如果讀了四年大學畢業,竟然無法用四年所學的東西來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那麼這個教育如果不是不合時宜,那必然也不能算是成功。
如果一個科系的畢業生,能夠具備強大的專業能力,受到職場的歡迎(包括學術界),必定受到學界和社會的仰望,誰還敢鄙視那「職業訓練所」功能呢?
台灣的高等教育界,在課程安排和教育目標方面,受到傳統士大夫觀念的影響太大,鄙視「職業訓練所」的功能,眼高手低,把自己和學生都放入了一個絕境,浪費學生四年寶貴的青春。每年成千上萬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失業,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工作,最後不是去做那些國中畢業生或高中畢業生就能夠做的工作,便是明明對學術沒興趣,也去報考研究所,造成更大的教育浪費。
社會大眾受教育的目的有二,一是充實基本智能,二是安身立命的謀生職業能力。政府提供教育,還要再加上培養品格與體魄。其中第一和第三個目的,主要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就已經進行了,到大學則根本不再重視。而我們的社會和教育政策決策者,很明顯的對第二個目的,一再的加以鄙視,這是很缺乏理性,不切實際,自誤誤人的心態和作法。
大部份的專業職業訓練,高中就可以做了,高中沒做,大學更應該要做。不僅要做,大學還可以做得更深入、更廣泛、和更高級,如果留到學士後階段才來做,那真是浪費太多教育資源和個人青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