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原文網址:http://blog.udn.com/sam9532/128339095
列印日期:2024/10/05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德行如水,心靜則明 。(上)
2019/08/03 10:02:40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好的德行就象水: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所以它就接近於道的境界。安守著無人來爭、與人無爭的善地;心境如深淵一般清明寧靜;行為因內心的祥和而對眾生充滿慈愛;言語因清靜無為、不求名利而自然信義卓著;政治上也會因為無私無欲,不刻意追求有為之功而能因循自然地治理;在去除一切私心雜欲,求名取利好大喜功之心後,才能真正把所有的心力專注於辦事,從而無所不通;行事也會看清真正應該發動的時機,而且善於把握時機。正由於他不刻意地去爭權奪利、爭功釣名,所以他既沒有來自內心的憂慮、憂鬱,也沒有來自外界的憂患、憂難。


 


「上善若水。」最上乘的「善」就象水一樣啊!前面我們說過,「善」是一個時空性的範疇。它是「道」在我們這個世界的一種應用——「德」的具體評價。「德」是從「道」這個宇宙大規則中演化出來的。


 


在「道」層次上,沒有「善」或「不善」的區別,但在「德」的層次上,不僅有「善」與「不善」的性質分別,而且還有「上善」、「中善」、「小善」的量化分別。 


 


世間萬物都有一個「德」,常見的如「天有天德,地有地德,春木德興,夏火德興,秋金德興,冬水德興。四季之交土德興。」,再比如君主有「聖德」,「君子」有「仁德」,練武人講「武德」,學藝人講「藝德」,普通人講「私德」。


 


那麼什麼是衡量這些「德」究竟是「善」還是「不善」,究竟是「上善」、「中善」還是「小善」呢?唯一的標準就是看它與「道」的符合程度。符合就是「善」,符合得越多,就是「上善」。水「德」為什麼是「上善」?就因為它「幾於道」——非常接近「道」。


 


這個非常接近「道」的「水德」,究竟有些什麼具體「功德」呢?就是因為它「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善於滋養萬物而不爭功德,能夠在眾人都厭惡的環境中安居樂業,也就是說它「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白求恩式的共愛主義高風亮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