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仁教授】
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多因施政引民怨,後來由關心政治或受苦民眾揭竿起義。走入民主時代,不需揭竿或動刀槍,這些人只要犧牲假日走出家門投票,就可換人做做看;不關心政治者在家睡覺、享受選舉假。
台灣學美國民主,卻閹割最重要的現代初選,兩黨都採用蔡英文發明的老式電話民調。從此,加班過勞族、接送小孩族、年輕手機族,在政黨初選中全調不到,到了大選又只能拿旗揮舞吼叫,受苦沒人代言。
許多人覺得柯文哲的台北市政如此爛,為何受年輕人支持?年輕人只是對藍綠政黨失望,但藍綠候選人為何長期不關注年輕選票,任其流失呢?「因為他們不會在家接室內電話,」一位參選者如此透露,「無法幫我在初選出線」。
於是,台灣的政治越來越詭異,對社會不滿的,竟無法「主動」走去投票所,決定藍綠候選人,只能「被動」在家等電話。萬一沒等到,連表達機會也沒,民主政治荒謬到像選樂透。而最易等到電話的,是在家無所事事看電視連續劇,對政治不關心,又易受電視新聞催眠的人。
「那個議員這麼關心民眾喔!」阿嬤在電視報新聞時喃喃自語,而電視台在民調前幾天就會擬定催眠計畫,以唱紅或唱衰某人。 小小台灣擠了上百頻道,難以獲利,一家家電視台都是為了提煉麻醉劑。於是,所謂民調,只是在調查黎智英、練台生、蔡衍明、林崑海...等媒體大咖的態度。
要取得藍綠參選門票,不是靠下基層去聽過勞族、年輕人、家長心聲,而是去媒體大亨家拜碼頭。拜了碼頭,當選後當然得「還願」,於是政治被財團媒體控制、快速腐化。馬英九花八年崩盤,蔡英文花四年崩盤,下屆總統大概花兩年,人民就想揭竿起義。
台灣想自救,不是繼續將蔡英文發明的全民調發揚光大,而是要知道民主不能學一半,美式初選的辯論、投票是台灣初選現代化須走的路,以讓候選人走出媒體大亨的會客廳,走入受苦民眾中去爭取選票。不走此路,難道要走回揭竿起義的年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