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孝服前,長輩們叮囑著我們該注意的事項,例如穿著孝服不能進大廳之外的地方,要如廁或進其他地方皆要拖掉,另外,在我們家人的習俗中,禮儀師披上禮袍便不能再與他們說話,且不能隨意叫喚。
清晨,禮儀師到訪,開始進行小殮儀式,一位表舅先行披上孝服與禮儀師一起將外公抱進棺木,這段期間,女生們都必需轉過頭,不能觀看;一早,我們坐在棺木前陪伴外公最後一程,記得外公生前最喜愛熱鬧,所以大家都靜坐著,雖是不發一語,但這是我第一次從長大以來感受到和小時後謐靜溫馨的氛圍,好久違的祥和,讓我在不禁好想大喊:「外公,我們回來了。」
接近中午,大殮正式開始,同樣地,身為女輩皆不能觀看,他們在外公身上擺放了滿滿的紙蓮,露出外公最後的面容,向我們喊著:「這是最後了,你們趁現在趕快看了。」封棺,大家都已泣不成聲,才有再也見不到面了的真實感受,或許,一直到了這個時後,大家才稍微意識到外公真的走了吧?
中午,大家隨意用過餐,便披上孝服,開始進行跪拜誦經儀式,客家人的習俗中長子及長孫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需由長子提旗、長孫捧照片,兩者為首,後面孝子孝女跟著行禮,長輩們說因為有很多儀式一起進行,所以我們誦經跪拜的時間會較一般的長;七月,在苗栗難得地出現陰天,平日懾人的豔陽當天給了外公面子,讓我們不致於悶熱得過火,順利完成長達六小時了儀式。
夜晚,用過晚餐,禮儀社準備了「勸世劇」,在客家發音中稱之為「周宅耶」;外婆說因為外公生前最喜歡看戲,所以特別準備了很多節目,印象很深刻的是禮儀師父準備了西遊記及妙善公主的部份,其中妙善公主的部份還特別男扮女裝,禮儀社的社長,大家都稱他為小師父,年約二十五、六,長相精緻,扮起女孩來,不仔細瞧,真認不出來是個男生,其中一位表弟還不禁脫口說出:「哇靠!正妹!」
說起來很玄妙,當天的夜裡,四處都是飛蛾與螳螂,且越接近舞台的地方越多,當時的情境讓我想起了小時後,外公和我一同去擠廟會的情境,非得要到前頭看個清楚才覺得過癮。
勸世劇結束之後,是「勾手指」與「過橋」;「勾手指」是身為女生的晚輩參與的活動,禮儀大師父背著外公的相片,裡頭擺著香灰,我們要去勾住籃子,然後大喊著:「外公,要走得好!」情感與覺悟間的拔河,勾住籃子是不捨,卻要大喊著相反的話,痛得不是勾住籃子的小指頭,而是被大家不捨衝擊到轟轟作響的腦袋;「過橋」,指得是替外公給路上的人過路費,大家繞著中間用絲絹與椅子簡單架起的小橋走,經過中間時,下方擺了個臉盆,大家要準備金錢投入,長輩們後來偷偷跟我說這其實是禮儀師父們另一種拿紅包的方法。
深夜,禮儀師父領著大家到野外的一片小草原,將外公的遺物及要給外公的錢、房、車等置入火裡,我們邊拿著竹竿敲打著地面,邊喊著:「阿公(爸),夾夾蕊拿恩耶董西啦,恩耶錢、嗓服、臥耶…」(客語:快快來拿你的東西喔,你的錢、衣服、房子…)眼前所見:火源中間陷了下去,東西好像朝著大窟窿緩緩送入,但不知是怎地,只有用紙做成的車,骨架及表面完全沒有被火碰到,正當我發現時,其中一位表弟也發現了,他機靈地喊:「阿公,恩耶賓士沒拿鬥啦!」(客語:你的賓士沒拿到啦)大家才想到剛剛好像忘了跟外公說車子的事,才跟著大喊:「阿公(爸),喊有茶耶謀拿優。」(客家話:還有車子沒拿喔);說起來挺不可思議,窟窿瞬間變得好大,沒幾秒吞噬了整部車,半點骨架都不剩;看著大窟窿毫無遲疑地吞嚥了骨架,讓我開始害怕,活過的什麼是不是都要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