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自己的憂鬱,揉合許多簡單的事,
萃取自許多物件的回憶,
亦是我行旅間蕪雜的異想,
在不斷反芻中,使我深陷於最幽默的哀愁。
from莎士比亞、皆大歡喜
-----------------------------------------------------
在決定寫下「愛在午夜希臘時」的心得時,我得坦承心情並不輕鬆,
7/19看完後失落好久,醞釀了兩天才有辦法開始整理蕪雜的心情,
這是一部三部曲的總結心得,也是我人生的反芻。
初次看見《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是在大學時期,
男女主角傑西與席琳相遇在火車上的邂逅,
傑西臨下車前,鼓起勇氣邀請席琳下車共遊維也納,
兩人在僅有一天的短暫時光大量交換彼此的人生觀,
黎明破曉各分東西前,約定半年後車站重逢。
「試著想像︰10年、20年後,當妳的婚姻不再有任何激情,
妳忍不住責怪老公,並開始回想那些年妳曾遇見的男孩,
如果妳選擇了其中一位,不知道會如何呢?
而我,就是那個男孩。」
首部曲簡單卻深刻,劇中已經讓我感受到傑西是個重情重諾的人,
辛苦存錢去馬德里看女友,在水管噴水反射彩虹中看見過世祖母的懷念,
我印象最深的是傑西在銅像前,唸著我最愛的詩人Auden的詩:
「城市裏所有的晚鐘開始悅耳作響
哦!不要讓時間欺騙你
你不可能征服時間的
在你頭痛或擔心時 模糊的生命就此匆匆流過
而時間卻會擁有他的夢想 不管明天或者今天」
是的,時間有著自己的夢想,你不可能征服時間的。
於是九年後在巴黎的再次相逢,《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面對傑西結婚有小孩的處境,人生已經多了現實層面,
也許難解的不是婚姻難題,而是錯過的九年空白,
彼此都失去參與對方生命的轉折期,
席琳無心的錯過無從辯解,失去的光陰也無法回溯,
也許兩個人就只能在傑西臨上飛機前的短暫空檔交換生命裡的吉光片羽。
應該就只能這樣了。
導演在Before Sunset的結尾中留下一段開放式的空白,
當席琳對著傑西唱華爾滋,用妮娜西蒙慵懶的手勢說著:你會錯過這般飛機,
傑西托著下巴笑著說:I KNOW。一切近在不言中。這是我覺得最好的結局。
對我而言故事已經說完了,第三部曲究竟要呈現什麼呢?
《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傑西席琳走入尋常生活,
為了小孩、家事、事業不斷爭執,互相質疑是否有外遇劈腿,
席琳為了照顧家庭、工作事業無以為繼,而傑西為了沒有盡起父親的責任不斷自責。
如果前兩部是愛情與遺憾,第三部則是寫實片,讓我多了些感傷。
Sunrise和Sunset對我而言是影響我重大的電影,
他架構了我某部分的愛情觀。
愛情原來不是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無私奉獻的,他揉合了自私佔有與獨佔性。
「人們總是說愛情是無私的、給予的,但仔細想想,沒有什麼比愛情更自私了」
在Sunrise電影裡,當傑西悲觀的跟著席琳說,
如果你知道我總是在哪個場合穿什麼T-shirt,說著什麼笑話,
那時候你一定覺得我很無聊。而席琳卻說,
「我對一個人越瞭解就越能真正的去愛他,
他會梳哪種頭髮,他會穿哪件T-shirt,他在某個場合一定會講的笑話,
我相信那會是我愛一個人最真實的境界。」
也因此在Before Midnight中,當現實生活中遇到總總的紛爭,
儘管兩個人仍然大量交換異中求同,儘管兩個人努力的為彼此生活,
在我眼中確有著情感被生命瑣碎消磨的喟嘆。
18年前在維也納那個對對方千篇一律行為,視為愛一個人最真實的境界的人哪裡去了?
當曖昧不在、浪漫不在、遺憾不在,剩下的是什麼呢?
在電影中,看到席琳的困境就彷彿看到我自己,
年少時為愛痴狂不顧一切、到中年後面對一切未竟只是徒留遺憾,
就如同他們在希臘聚餐時,長者說的話:
「不論多重要的人終究都只是過客。會慢慢被遺忘消失在我身邊。」
是啊,錯過與過客,
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傑西和席琳在河邊喝咖啡看著黃昏的夕陽,
面對夕陽漸漸西下,席琳專注凝視:「still there」「still there」「still there」
最後終於太陽下山,最後微光被山影擋住,席琳落寞的說出「gone」
那一刻讓我好想哭。
從最年輕時為愛痴狂,想要參與對方生命交融的Sunrise開始,
到面對無常總有未竟之處不免遺憾的Sunset,
Sunrise和Sunset充滿對未來、對生命的期待與愛情的憧憬,
這也是前兩部讓我最動容的部份,
我們化身主角在每一個交談冀望被肯定被關注被珍愛。
走到Before Midnight,
即使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儘管已經為理念家庭爭執吵架,
仍讓我看到愛情的真正境界,
原來愛情不是自私、獨佔,也非奉獻一切奮不顧身,
原來愛情的真正境界,是一種相濡以沫,
是兩個人貫穿彼此生命後心領神會、了然於心的默契與相知相惜。
不論電影裡場景主角,或是我的實際人生際遇,
18年光陰流逝的吉光片羽就如飛鴻雪泥一切已不復尋。
但是我卻清楚的記得,傑西與席琳談論人生的神采飛揚,
在愛情面前羞澀,面對未知旅程的探索與期待。
那怕自己也經歷18年的生命歷程、歷經失去、得到、不捨、遺憾,
也許終究會逐漸遺忘、也許生命重要的人真的最終都是過客,
但是傑西與席琳伴隨著我一起變老,也不斷提點我,
人生是一場無法回溯的旅程,只能盡其在我珍惜每一個當下。
那個維也納各奔東西後,杳無人煙的清晨街頭,
船屋前收傘的冷清寂寥,銅像前廣場詩作聲音迴盪不再只剩清晨微光,
那個巴黎一碰就要融化的擁抱,那個知道會錯過飛機還是不肯離去的微笑,
凝視著希臘河邊太陽日暮西山的落寞,負氣離去床邊零亂的被褥。
這些場景其實已經「gone」了,
但是傑西與席琳的身影一直還在,還在我的心裡。
每一場景、每一心情、每份投注,其實仍然「still there」。永遠「still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