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餘暉
100年前,即公元1911年4月21日,一艘大船正在上海楊樹浦軍港將其沉重且巨大的海錨,緩緩地從水裡升起固定,港口附近的其它軍艦隆重致敬的禮炮聲不絕於耳,海圻號巡洋艦由北洋艦隊統領程璧光率隊準備前往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儀式的國際海上閱兵式。
1895年的甲午戰爭慘遭殲滅的北洋艦隊,痛定思痛整裝待發,努力積極的重返海洋世界的大舞台;身負重任的心情,如同長江水面上緩緩升起的海錨一樣沉重與嚴肅。
儀式結束後,海圻艦即刻轉進大海,展開近代歷史上中華帝國的艦船再度擁抱海洋乘長風破萬里巨浪的豪邁氣魄;跨越三大洋的遠距離航行,遙距明朝永樂年間,鄭和第7次下西洋後,鎖國以來已有將近476餘年歲月。海圻艦雖屬巡洋艦級的艦船,然而以當時的科學知識而言,仍尚無較先進航海儀器;因此,大洋航行仍具有一定層度的風險!
海圻艦的航程是由長江口進入東海,穿過臺灣海峽,直下南中國海駛出中國國門,接著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通過亞丁灣進入紅海,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在這連跨三大洋的超過萬浬的漫漫大洋航行中,海圻艦先後訪問了新加坡、科倫坡、亞丁、塞得港和直布羅陀五大海港。進入大西洋後,沿大洋東岸北上,進入英吉利海峽,於6月19日順利抵達朴次茅斯港;繫泊在港口外斯匹赫德錨地,靜候多國海軍編隊海上大校閱。從上海到朴次茅斯,航程總計10470餘海浬,於隔絕大洋近5個世紀的中國艦隻,能在首次單程遠航2個月航程中順利、平安抵達,並如期參與6 月24日舉行的國際海上閱兵式,實屬可貴了。
閱兵大典圓滿結束後,海圻艦即利用任務空檔,轉往「出生地」阿姆斯特朗埃爾斯維克船廠進行維護保養。訪英期間,美洲大陸很多國家陷入一股排華浪潮中;大清出使美洲各國的大臣伍廷芳奔波於墨西哥、秘魯、古巴等國會商談判,以圖化解不利氛圍。由於外交部門的籲請,清政府乃電令程璧光為特使,率正在英國停留的海圻艦順便轉道前往美國,及墨西哥等拉美國家訪問兼行敦睦邦諠、宣慰僑胞、展示國威的任務;這次順便的任務也是大清海軍首次執行當代所熟知的砲艦外交,然而成果出乎意料的豐碩。
美國行,於1911年7月底海圻艦從英國朴次茅斯軍港出發,開始橫跨大西洋的航行,8月10日在自由女神的注視下抵達美國紐約港,成為第一艘完成大西洋航行的中國軍艦,隨即統領程璧光拜會美國總統;由於李鴻章與前總統格蘭特私交甚篤,海軍派出儀隊前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附近墓園向美國前總統格蘭特敬獻花環,這一舉動引起紐約和美國的轟動,也無意間造就了近代中美兩國之間友誼的象徵,程璧光在紐約市政廳前即興發表英文演說並與紐約市長共同校閱部隊,圓滿結束訪美的行程。
之後,海圻艦依計劃開往南美諸國,進行炮艦外交。抵達古巴哈瓦那,海圻艦靠港的那天,整座城市似乎成了古巴華僑的節日,古巴的僑民扶老攜幼來觀來自祖國的海軍,古巴人亦以為壯觀,程璧光覲見古巴總統時,古巴政府再度重申決不歧視華僑。至於墨西哥國內之前掀起排華浪潮,也因答應賠償受害的華人,不再歧視華人,海圻遂未再前往墨西哥,只在百慕大群島略作停留,為美洲之行畫上圓滿的句點。
海圻艦出任務時全艦官兵450人,航行了30850海浬,因當時醫術落後,僅4人在航程中因病過逝,單獨1艘艦艇就將大清朝廷賦予的主要任務與臨機的炮艦外交任務全數完成,創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成果輝煌!回眸,慈禧太后執意將擴建10個北洋艦隊的軍費挪為修建頤和園往事,不勝唏噓!海圻艦返抵國門時,大清帝國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出國時桅桿上還飄揚著滿清的黃色青龍旗,當抵國門時已改朝換代升起中華民國的五色旗。海圻艦官兵滿懷著孤臣無力可回天的無奈,一切都為時已晚矣,大清帝國亡國的厄運已成定數!
海圻艦猶如映在天邊絢麗、繽紛的晚霞,卻是令人婉惜的落日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