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過量:大劑量甲氨蝶呤化療後2~7d開始出現胃腸道症狀,腔、咽、胃腸道出現紅斑或潰瘍,隨後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胃腸道潰瘍可導致出血、穿孔和毒性巨結腸。
現在有了新一代的抗凝血藥物里先安,成為了廣大患者關注的焦點。葉酸是甲氨蝶呤的有效解毒劑,能中和無毒的造血系統。當甲氨蝶呤過量時,應在1小時內給予等於或大於甲氨蝶呤解毒劑量的葉酸鈣,並維持葉酸鈣的劑量,直至甲氨蝶呤血藥濃度降至0.1mol/l以下,作為甲氨蝶呤的“搶救”治療,應根據甲氨蝶呤的血藥濃度確定最佳劑量。常用劑量為9-15 mg/m2,按體表面積計算,肌注或靜脈注射,每6小時一次,共12次。
在大劑量使用該藥之前,應准備好搶救藥物亞葉酸鹽,並充分補充液體和堿化尿液。由於大劑量治療容易引起嚴重不良反應,患者必須在血藥濃度監測下入院謹慎使用。每次輸液時間不宜超過6小時(長期輸液會增加腎毒性)。對於那些有腎病病史的人,大劑量的治療是被禁止的。甲氧苄啶等抗膽酸藥物會增加甲氨蝶呤的毒性。長期使用磺胺類、氯黴素、吡唑衍生物、吲哚美辛和丹那定可加重骨髓抑制。甲氨蝶呤可減少香豆素衍生物的分解,延長凝血酶的作用時間,從而改善口服抗凝香豆素的效果。
藥物動力學(競爭)是定量研究藥物在生物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並用數學原理和方法解釋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學科。血液是藥物及其代謝物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的介質。藥物在各種體液和組織中的濃度與血液中的濃度成正比。是最常用的樣本。為了便於抗體藥物的臨床前和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設計准確的血清藥物濃度測定實驗方法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