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子的部落格
原文網址:http://blog.udn.com/ericwy1029/107725692
列印日期:2025/01/24
@舉債救台灣
2017/08/02 14:36:32

2000年小布希出兵伊拉克之前, 美國累計國債為5.6兆美元,到了戰爭結束後,其國債即扶搖直上,迄 2008年卸任時,國債即來到10兆美元。之後由於金融風暴、社福、醫保及軍費等花費浩繁,到歐巴馬2016年底卸任時,國債即暴漲到驚人的19兆美元。佔其GDP的100%。



 



這種財務艱困的態勢,是很難久撐下去的。所以,川普上來就要求各國分攤軍費,是有原因的。



 



美國的中央銀行(即聯準會)背後的老闆,就是華爾街的前五大銀行。所以在財團當莊下,人民就是砧板上的肉,挨宰是必然的。



 



有人認為美國經濟經已經好轉,所以聯準會開始升息,這是外行看熱鬧的。因為再不升息,就會將泡泡吹破,造成第二次金融風暴。



 



美國因為工運發達,工資高漲,最後導致工業外移,且金融過份操作,造成實體生產力大降,加上軍費開支巨大等,在惡質分贓式民主,政黨權力爭奪下,結果就是國力開始下降。



 



台灣過去錢多半因著地方政治而花在蚊子建設上,且環保夾纏政治,而民間資金則多往股房市炒作,加上民進黨又有嚴重反商情結,服貨貿及自貿區無法過關(太陽花是有其功勞的)。總之,戰略機遇已一去不返。



 



在五缺情況下,政府卻逆勢操作,一天到晚鼓勵廠商往東南亞及美國投資。前一陣子何美玥即率領台灣菁英企業訪問團出席「選擇美國」(Select USA)投資峰會,企業家數81家、人數逾130人,報載估計台商近期赴美投資金額將達約341億美元。



 



然則為何不將錢沾計畫的8800億元,用於改善工商業最在意的五缺呢?大企業出走,居然是由政府帶頭鼓勵,卻不知改善島內投資環境,實在匪夷所思。



 



按任何投資計劃,要想落實,一定要先做可行性分析,其中一定包括市場需求及投資報酬及各種細節。一個幾億台票的案子,其可行性分析報告極可能要上幾百頁。



 



通常公司要買重大設備,假如銀行可申貸15年,則營運及財務計劃就要做15年,因為銀行要確定後續15年中,借方有足夠盈餘可償還本息。貸方都會要求提出長期的現金流動表,資產負債表、損益預測表、投資報酬率、償債能力表( Debt Service) 等等。除此之外,還要求詳細的分年市場需求(Demands)預測,及預測依據。



 



現在的8800億舉債建設,居然可以用幾張紙就唬弄過關,是不可思議的。我不認為政府財經幕僚,會有這樣的水準。但在惡質的政治文化下,居然就端出來了。



 



很奇怪的是,台灣的企業家都知道問題在哪裡,也不斷的提出建議,但政府完全不予理會。南向政策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政策,事前也沒有與東南亞各國打招呼(打了也沒用),但這樣做不是在幫著東南亞國家製造就業機會嗎?過去已經失敗過二次,為何還學不會呢?



 



一方面大量搞沒有投資報酬的錢沾計劃,另一方面則拼命鼓勵台商往美國、東南亞投資。是人民欠民進黨太多嗎?還是選票太多呢?



 



總之,正道大於邪道,人民就會幸福;反之,邪道大於正道,人民就會痛苦。所以明末,清末的亂世,民間就有"賊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說法。因為賊寇掠奪,還有剩餘,好像梳子。但官兵一路追剿,往往擾民太過,就像篦子,一點不剩。藍綠兩個政黨,請問誰比較像像篦子呢?


 


美國可以印鈔救經濟,台灣發行的台幣及公債,可以流通全世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