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政治考量下,兩岸在學術與文化發展上各自表述,伴隨著兩岸越來越多的交流,再加上網路世界的無遠弗屆,兩岸得以一窺彼此,好好檢視與學習對方優點。
在物理教學的現場中,我一直非常困擾的一個名詞就是「壓力」,不在於其定義,也不在其公式,在於觀念,因為很多學生被此困擾,也因為它讓我曾經在台中任教時跟一位年輕的理化吵架!
時間拉回到十年前,我在常春藤高中一次出了一份考題,裡面請學生選出哪些是力?結果有些學生還是將壓力當成選項答案,但我堅持這一定不對,因為壓力不是力,是物理重量除以接觸的受力面積,如下面這個圖,三種狀況可以清楚地看出來,我們探討物體壓底面海綿的下陷程度,與重量成正比,與受力接觸面積成反比,其呈現出來的程度我們名為「壓力」。
而學生有人抗議說:隔壁任教的理化老師說這一題壓力是力,也因此給了分,所以不公平,於是我便找這位老師,與她溝通,結果她還是堅持她的想法(她是學化學的),於是我氣憤地說:妳以前的老師就教妳壓力就是力嗎?她說是,我繼續追問:那他的學科背景是學物理的嗎?她也回答說:是!
從此以後,我一直耿耿於懷,我的研究所教授曾對我說過,我們老師不可以教錯,誤導學生是要下十九層地獄的。
後來,我發覺海峽對岸不將壓力解為如此,他們將壓力訂為一種施力,而以壓強來呈現我們所謂的壓力概念。
於是乎壓力=壓強的概念呈現在我的教學中,這就是一種兩岸的文字表達差異,不過這也是政治分歧下的悲哀產物。
前幾個禮拜,參加一家高中物理教科書出版社的審編會議上,編寫教授才與我們分享在飲用大陸的學術資料時,不同的名詞要釐清還真是一大困擾。
是的,我百分之百覺得大陸那邊對於壓力以壓強名詞呈現是比我們好太多的事,因為至少不會造成一些昏庸老師的不負責解法,可是物理這科外的地球科學,常常還是將壓力視為一種力,真的很希望台灣的物理教育界能將壓力考慮改為壓強。
壓強解為壓力呈現的強度,不過我總是在講壓強時腦海中出現這樣子的畫面:
用手壓住小強!
既然談到了壓力,我們就順道談談另一種被大家一天到晚談的真的不是力的壓力,這是一個精神層面居多的現象,現代人真的壓力太大了。
大到很多人不想結婚生小孩,大到很多人過勞死、憂鬱症纏身。
可憐的學子每天被書堆追殺!
為了減壓,很多人有很多方式,講笑話或聽笑話就是一種,那就來一個跟物理有關的壓力笑話,看壓力笑話減輕壓力,這主義不錯吧!
一群偉大的科學家死後在天堂裡玩藏貓貓,輪到愛因斯坦抓人,他數到100睜開眼睛,看到所有人都藏起來了,只有牛頓還站在那裡。
愛因斯坦走過去說:“牛頓,我抓住你了。”
牛頓:“不,你沒有抓到牛頓。”
愛因斯坦:“你不是牛頓你是誰?”
牛頓:“你看我腳下是什麼?”
愛因斯坦低頭看到牛頓站在一塊長寬都是一米的正方形的地板磚上,不解。
牛頓:“我腳下這是一平方米的方塊,我站在上面就是牛頓/平方米,所以你抓住的不是牛頓,你抓住的是帕斯卡。”
如果你聽不懂以上的笑話,小豬老師跟你說明白喔:牛頓除以平方公尺的單位就是壓力單位,我們以帕斯卡先生的名字當其單位。
若你不喜歡物理笑話,那來個普通一點的:
某人:「上帝啊!一百年對你算甚麼呢?」
上帝:「一百年,就像一分鐘一樣。」
某人:「那麼,一百萬美金呢?」
上帝:「跟一個銅板差不多。」
某人:「好極了!上帝,借給我一個銅板怎麼樣?」
上帝:「我非常願意。不過,你得稍等一分鐘。」
有人還建議可以用以下策略來減壓,那就看你如何用了,小豬老師是喜歡用寫部落格來減壓啦!
一、 減低工作上的壓力
1.檢討自己的能力。
2.加強時間管理。
3.當角色混淆時──應先進行了解工作的內涵,再多與相關的主管或部屬加以討論、溝通與協調。
4. 學習拒絕。
5. 授權給他人。
6. 工作內外的角色衝──當角色有衝突產生時,須將產生衝突的角色需 求界定清楚,再想如何才能兼顧;若無法兼顧時,則依自己的求排出扮演好角色的優先次序。
二、 增進人際關係
三、 接受現況、改變想法
四、常存感恩之心
五、不要杞人憂天,要練習放棄一些東西
六、要自我肯定
七、運用肌肉鬆弛法與運動,以鬆弛身體
八、別忽視休閒
九、不吃刺激性物質
再來,談到兩岸差異名詞,真的多到不可屬,小豬老師繼續分享一些,物理學上,臺灣稱奈米科技的,大陸稱納米科技!
臺灣稱的雷射光,大陸叫激光(這一部份大陸翻得好)。
其他領域有趣的整理如下:
台灣用語(Taiwanese) | 大陸用語(Mandarin Chinese) | ||||
各行業傑出的女人 | "三八"紅旗手 | ||||
酒店小姐、公關小姐 | 三陪小姐 | ||||
碳粉 | 色粉 | ||||
資優 | 超智 | ||||
迷你裙 | 超短裙 | ||||
超音波 | 超聲波 | ||||
積體電路 | 整合電路 | ||||
情婦 | 二奶 | ||||
寵物 | 伴侶動物 | ||||
易開罐 | 兩片罐 | ||||
拍馬屁 | 吹喇叭 | ||||
Enter 鍵 | 回車鍵 | ||||
原子筆 | 圓珠筆 | ||||
外婆 | 姥姥 | ||||
外公 | 姥爺 | ||||
小老師 | 小先生 | ||||
資優班 | 快班 | ||||
放牛班 | 慢班 | ||||
安樂死 | 慈悲殺人 | ||||
當機 | 意外停機 | ||||
掌上型電腦 | 手持式電腦 | ||||
雷射唱片 | 數字唱片 | ||||
模範 | 樣板 | ||||
很厲害(稱讚人) | 牛 | ||||
關鍵、要害 | 牛鼻子 | ||||
解碼器 | 破碼器 | ||||
自然科學 | 硬科學 | ||||
耍嘴皮子 | 磨嘴 |
電影部分就更鮮了,以前有部超浪漫的電影,臺灣叫第六感生死戀。
大陸翻為人鬼情未了,整個有老美原來片名的風格,其他有趣的還有:
台灣翻譯 | 英文片名 | 大陸翻譯 |
鬼訊號 | White Noise | 白噪音 |
辣妹過招 | Mean Girls | 賤女孩 |
我的失憶女友 | 50 First Dates | 初戀50次 |
再見了,可魯 | Quill | 導盲犬小Q |
明天過後 | The Day After Tomorrow | 後天 |
終極殺陣 | Taxi | 計程車飆花 |
瞞天過海2:長驅直入 | Ocean's Twelve | 十二羅漢 |
停機四十天 | 40 Days and 40 Nights | 禁欲40天 |
一家之鼠 | Stuart Little | 老鼠兄弟 |
兩岸的風土民情不同,不同的表達實屬正常,切莫一味地當成笑話來看待喔,突然想到,小三與小王的新名詞也是來自於大陸耶!
大陸的參考資料不少,但除了要看懂簡體字外,這兩岸文字的差異也是大家要好好修的一份功課啊!
註:以上多數圖片或照片參考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