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本報訊】
在水淺無大魚的心態下,投資人追價意願薄弱,利空卻易引發賣壓,從市場各項數據來看,台股整體融資維持率已下滑到140%左右,而融資降至1,500億元已經是6年來的低點水準,而當時指數位置甚至不到6,000點。外資法人賣壓也告趨緩,而前波拉抬指數上萬點的金融股雖然基本面佳獲利不錯,但受到人民幣重貶議題而急挫補跌,卻也意味著最後不安定的籌碼倒出後,市場調節賣壓將告一段落,新台幣貶值仍有助於外銷類股的營運表現。
目前尚未確定的利空僅剩下9月Fed升息議題,由於即將進入第4季傳統外銷旺季,加上市場籌碼已大幅沉澱有利反彈架構,在此之間的空窗期,可觀察外資是否於期現貨出現回補性的買盤,做為台股出現跌深反彈的轉折走勢。雖然融資交易去槓桿化相當顯著,但面對波動加劇的行情走勢,投資人仍可藉由權證參與市場行情,但務必切記高槓桿的權證商品一旦看錯方向虧損也隨之放大,因此投資忌逢低攤平更不可凹單,搶反彈仍應遵守停損停利原則方可持盈保泰。
玉山證券-嚴守停損停利 才能持盈保泰 債務協商>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