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大陸第四條能源進口戰略通道、中緬原油管道及一座深水碼頭預定1月底啟用(圖1),大陸進口中東原油從此不必再經麻
通過缅甸提供能源是避開麻
圖1 中緬石油天然氣通道
二、麻
近年來,中國甚至台日韓石油進口最主要的通道--麻
中緬石油管道是把來自中東和非洲的石油,經遠洋油輪從印度洋運至緬甸實兌港輸送上岸,再通過長達900公里的輸油管線經緬甸曼德勒、雲南瑞麗,直達昆明,與通過馬
石油管道還重點考慮了港口、氣候和沿途地形等自然條件。緬甸實兌港是深水港,能建停泊20萬噸級油輪的碼頭,而且新建實兌深水港僅須投資幾千萬美元。中緬石油管道所經地區氣候溫和,自然災害較少。從雲南瑞麗出境經曼德勒到實兌港全長約900公裏,其中的400多公裏已通鐵路。中緬輸油管道可以選擇沿鐵路和已經勘測好的路線修建,能大量節約經費,而且安全。按照專家的方案,在雲南興建大型煉油廠可以解決石油到昆明後的問題,這樣,雲南將成為我國石油戰略儲備的重要基地。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西南地區至今仍未發現大的油田,是中國唯一沒有大中型原油加工企業的地區。長期以來,廣大西南省區匱乏石油提煉能力,主要依靠華南、西北等煉油廠提供成品油,輸送距離長、成本高,特別是雲南處于全國成品油供應的末梢。近年來西南地區成品油消費呈上升趨勢,到2010年西南五省市成品油需求量將達到2256萬噸,能夠解決煉油過于集中東部、運距大、成本高的問題。在雲南布局石油煉化基地,減輕其他煉油企業供應西南地區成品油的壓力,將供油末梢變前沿,依托雲南放射狀向西南供應成品油。
三、中國大陸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形成
為改變高度依賴麻六甲海峽的能源進口格局,中國大陸近年來開始實施油氣進口多元化戰略。在西北,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相繼建成投產,在東北,中俄原油管道也有望今年底竣工;在西南,中緬原油和中緬天然氣兩條管道建設完成。三大陸上管運通道與海上航運通道一起,形成了中國油氣進口的四大戰略通道(圖2)。其中,中緬天然氣管道輸送的是緬甸西海天然氣,經保山、大理、楚雄、昆明、曲靖進入貴州,最終到達廣西南寧,年輸氣120億立方米,管道全長2806公里;而中緬原油管道起于緬甸西海岸馬德島,經緬甸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和撣邦,從雲南瑞麗進入中國,管道設計運輸能力2200萬噸/年。據瞭解中哈原油管道輸送能力已突破2000萬噸/年;中俄原油管道設計輸送能力將達3000萬噸/年;中緬原油管道按照2200萬噸/年的設計能力計算,三大原油管道進口能力將超過7000萬噸/年,占中國原油總進口量的1/3。中緬原油管道項目除了原油管道、儲運設施及其附屬設施外,還包括在馬德島建設一個可從超大型油輪卸載原油的碼頭。這意味從中東及非洲等採購的原油,可由該碼頭轉經中緬原油管道直接運往中國國内。戰略意義不可小觑。與中緬油管工程“配套”的廣西石化1000萬噸/年煉油工程的竣工和雲南石化1000萬噸/年煉油工程的啟動,既可舒解中國西南地區油品緊張局面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中石油在國内市場競爭中的一步好棋。
圖2 中國大陸四大油氣戰略通道
四、台灣的長期能源政策在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岸的中國大陸不只大量興建核能電廠,對於傳統化石能源石油及天然氣的穩定來源及安全輸送路線的開拓亦不遺餘力,台灣反其道而行,不但反核封存核四,對於傳統石化產業亦極不友善,這些不關心能源開拓的人卻開汽車享受便宜的電價,長此以往未來子孫無能源及電力可用,工業發展亦將因能源不穩定及昂貴將遠走他鄉,造成失業率更加惡化。人類的文明活動須要耗費能源,台灣人民需用電以及其他能源,世界能源的消耗與日俱增,世界各國為了生存都在爭奪有限的能源都是鐵的事實,台灣不產能源,天然氣、石油及煤皆靠進口,再生能源固然很重要且環保,但全球產量僅佔1%,台灣面積太小風力及太陽能塞牙縫都不夠,全台插滿風機並鋪滿太陽能集光板也僅約達能源需求的3%,目前石油價格雖處於低點,但長期來看化石燃料的耗竭是21世紀人類文明最大的的危機,台灣不能再虛耗了!應效法大陸積極發展核能,對於石油天然氣亦應利用低價時擴大戰備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