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
印度喀什米爾羊毛圍巾,怎麼出現在台灣啟笑城?
印度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國家,在歷史上是最早的古文明之一,在人民種族的組合上號稱民族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體制國家,也是眾多宗教的發源地,被預測將能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金磚四國之一。
然而,南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印度,時與鄰國有領土爭端,族裔複雜帶來的語言紛岐和信仰差異,造成內戰而分裂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至今仍有緊張情勢。至於貧富懸殊、人口過剩和環境惡化,都是顯而易見的問題。
〈這樣的貧民窟,你能猜得到是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市區裡嗎?〉
但酷媽在印度見聞最大的感觸,是印度憲法賦予人民平等權利,種姓制度的歧視卻仍然存在社會之中,而且毫不遮掩的曝露在外人眼前。
所謂種姓制度就是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即祭司、貴族、平民、奴隸,各種姓之間不能通婚,身分、職業世襲,另外還將戰俘以及不遵守種姓制度的人列為不可接觸的賤民。
〈抱著顏面受傷的孩子,站在路邊販賣雜物的婦女〉
據說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建立的社會制度,歷來也成為外來征服者統御印度的"工具",怪的是印度在1974年脫離英國殖民體系獨立後,宣佈廢除種姓制度,但在實際的社會運作與生活當中,種族分類和歧視仍然處處可見。
就在酷媽下榻的旅館,天天都有一對穿著印度花俏服飾的兄弟在接待大廳臨場表演,哥哥吹笛帶唱,弟弟則拍著小鼓不停旋轉跳舞,酷媽駐足觀看時,弟弟就跳到酷媽面前賣力的左右扭脖,兩道粗眉還會一上一下分開起降的逗趣。
表演完畢,酷媽掏出錢來,旁邊服務員一個箭步上前接過鈔票遞給兄弟,酷媽好奇的請服務員問弟弟幾歲?怎沒去上學?服務員問都沒問就輕蔑的撇著嘴回答:「小的十歲,他們是賤民,不必上學。」
〈小小的傀儡在小小的戲台前演出,戲台下的真實人生有時比傀儡還不如。〉
另有一對父子在入口側邊搭架簡陋小舞台表演傀儡戲,酷媽幾次經過發現生意清淡,好奇之下成為唯一觀眾,後來問當爹的要收多少看戲費時,沒想到十五歲的兒子會講簡單英語:「隨便就好。」啊?……..
就這樣亂問亂答,酷媽明白了他們是世襲的傀儡戲人家,兒子的英語是為了做觀光客的生意自修學得,他對於上學無奈的笑笑說:「沒錢。不行」。酷媽問東問西,當爹的雖然不懂,卻很熱情的邀請酷媽把玩傀儡和樂器,還教酷媽怎樣使弄。
〈這種路邊演藝職業還是"世襲"的,在印度卻毫無地位。〉
但在酷媽同他們交談和觸摸物件時,酷媽注意到來往的印度行人,都露出驚訝或嫌惡的神情,甚至交頭接耳的議論。酷媽後來進入旅館領房門鑰匙,櫃檯員欲言又止的勸說:「您是位高貴的女士,最好不要跟外面的賤民一起….」
還有去買水果,酷媽也注意到看起來有點地位的客人,絕不從小販手中直接接過袋子,都是等小販放著才取,給錢找錢也如是,彷彿接觸就有罪似的。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印度貧民窟和妓女窟的歧視更加乖張,以後慢慢再說。
〈賣水果賣菜的小販用紗巾遮著臉垂著頭,眼神始終不與客人接觸。〉
多數遊客去印度是看熱鬧,換句話說是觀光,而觀光看到的多是表象陳列品,真正的印度還受到種姓制度的荼毒影響,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主張眾生平等的佛教發源與此,不幸也在此逐漸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