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看鬼扯電視新聞的評論員
原文網址:http://blog.udn.com/471027/182140395
列印日期:2025/06/17
為政大鄭自隆教授仗義直言喝采 替一女中簡麗賢老師幫同事區老師說公道話肯定
2025/04/01 11:38:38

為政大鄭自隆教授仗義直言喝采   替一女中簡麗賢老師幫同事區老師說公道話肯定


林泉利


今天愚人節


原本對台灣自甘墮落被賴痞愚弄的同胞選感到無力與滿滿遺憾


這些腦袋浸水的所謂人民頭家天天都在過愚人節


沒有言論自由


賴痞的話就是聖旨    順他則昌  逆他則????


亞亞與區桂芝  以及國民黨現任區域立委


要她滾回中國  堵住她的嘴巴  否則失業


號召全民讓國民黨立委滾出群賢樓


偏偏一群搖旗吶喊垃圾名嘴  *作家 藝文界挺賴的 完全響應 附和


今天在聯合報民意論壇終於看到正義之聲 


其一為  政大教授鄭自隆 / 言論自由紅線 誰說了算


或許是台灣除了75位連署的教授學者外  其他人都像龜孫子神隱


在台灣言論自由本來和呼吸一樣自然,曾幾何時,我們的言論自由,要掛上口罩自我檢查。葉菊蘭等的標準才是,否則就是中共同路人  非我族類 必誅之?


現在鄭教授站出來為政大老師們吐一口氣  但也凸顯台灣頂大老師都是????


**


另外因為北一女老師得罪當道 


同事噤若寒蟬  校長甚至被逼問拷打 被迫要求修理她


此刻資深同事簡麗賢老師在民意論壇發聲/


致意區老師 「不信人間耳盡聾」


可說是大義凜然  擲地有聲


讓北一女其她同事與台北市教師們感到羞愧


「黃河千年幾時清,桂芝已然招禍身。浪前易碎莫衝撞,留得青山報親恩」。


其實就是不了解區老師義無反顧   千萬人吾往矣的壯志與決心..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644789?from=udn-relatednews_ch2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64479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言論自由紅線 誰說了算


2025-04-01 05:07 聯合報/ 鄭自隆/政大傳播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陸配亞亞因言論被撤銷居留,北一女區桂芝老師央視受訪也受到陸委會關切,說要建議台北市政府判斷區老師是否合適教書,言論自由問題再度浮現,但言論自由紅線,到底誰說了算?


台灣言論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是包含外省文人、本省黨外人士,在兩蔣威權時代鋃鐺入獄犧牲自由換來的,柏楊六年代主編「中華日報」副刊,翻譯大力水手漫畫,說卜派父子沉船流落至小島,島上只有兩個人,但兩人都要競選總統;就被特務以「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的罪名判處十二年徒刑;時隔六十年,現在的人可能看不出此案端倪,惹禍的原因是當時蔣介石當家,太子蔣經國正準備接班,柏楊只因對時局不敏感,無端換來牢獄之災。


年代黨外活動興起,以黨外雜誌做為文宣管道,屢被警總查禁,就換個名字再出刊,屢禁屢出,現在民進黨內最強勢的派系「新潮流」,就是當時黨外雜誌的刊名,而鄭南榕的「自由周刊」也是眾多黨外雜誌之一,因刊登許世楷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被拘提,他不願被捕,因此在辦公室點燃汽油自焚身亡,當時才四十一歲,「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也成了民進黨一路走來的主張和口號。


戒嚴時期言論及思想審查,上述例子只是斑斑血淚之一而已,隔了一甲子,台灣又再陷言論自由的爭執,言論自由看似抽象,但不能踰越法律禁制規定,言論不能牴觸刑法誹謗、侮辱的紅線,在戲院亂喊「失火了」,或向航空公司謊報「有炸彈」,也不能主張是言論自由,沒有模糊的空間。


但除了法律明確規範外,現在的台灣似乎又多了幾條紅線。


首先是國家安全,曾有綠委說亞亞言論是涉及國家安全,哇,一個從沒聽過的網紅居然可以一言喪邦,我們的「國家安全」會是如此脆弱不堪嗎。


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有一個著名的例子,二○○二年「壹週刊」封面故事,引用國安局機密公文,指稱李登輝總統任內非法挪用國安局經費新台幣卅五億元設立祕密帳戶;就引起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的討論;新聞報導是否危害國家安全,必須以「明顯而立即的危險」作為判準,也就是報導若帶來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就是危及國家安全不能見刊,若沒有就應尊重新聞自由,當然「明顯而立即的危險」由誰說了算,還是有討論空間。


其次是普世價值,如煽動種族歧視、族群仇恨都是不能主張言論自由,對亞亞案,總統府的發言「鼓吹對台發動侵略戰爭、仇恨與強暴犯行,已經觸犯聯合國公約明確規範的犯罪行為」,就是這樣的立場,但所謂普世價值是會變的,而且由強國定義,中世紀的「君權神授」,十八世紀美國蓄奴,廿世紀初禁止墮胎、鄙視同性戀,在當時可都是普世價值,而今安在?時代在變價值也在變,蔣介石時代的「反攻大陸」,也是鼓動戰爭,在當時誰敢反對?


第三是民粹氛圍所凝聚的社會價值,如「抗中保台」,誰敢踩線,誰就不長眼,活該被起底、被約談、被驅離,亞亞和區老師就踩了這條線,來玩一個角色扮演遊戲RPG,假設亞亞是美國白人嫁給台灣人在台灣定居,在LINE或臉書發文,鼓吹美中開戰、台灣獨立,試問結局如何?她會被驅離遣返嗎?會被以「鼓動戰爭」問責嗎?這就是台灣民粹氛圍,一切要求政治正確所形成的理盲,無法獨立思考,客觀看事情。


第四是國家忠誠,這是剛出爐的標準,熱騰騰的,是陸委會因應區老師事件,「提醒」教育人員須具「國家忠誠」,沒錯,對「國家忠誠」也是普世價值,問題是台灣國家認同混亂,兩蔣時代、李登輝時代、馬英九時代、民進黨時代,所描繪的國家圖象都不同,當老師的如何是好,難道誰當家就聽誰的,把憲法晾在一旁。


在台灣言論自由本來和呼吸一樣自然,曾幾何時,我們的言論自由,要掛上口罩自我檢查。


 


 


愚人節


愚人節為每年的4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習慣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捉弄及取笑,而這些玩笑可能在隨後得到揭穿。


 


 


 


致意區老師 「不信人間耳盡聾」


2025-04-01 05:07 聯合報/ 簡麗賢/北一女中教師(台北市)


筆者同事區桂芝老師,繼評論課綱成為新聞人物後,近日再度成為媒體採訪對象,掀起言論自由、教育中立、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兩岸相關議題的爭論。


區老師因接受大陸央視邀約上節目談論中華文化、教育及回答兩岸議題見解,教育部行文北市教育局調查,湯局長說明學校調查認定無學生反映不妥,區老師亦未違反「教育中立」,基於尊重教師言論自由,已明確回覆國教署。台北市府對媒體表示捍衛民主自由與法治,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權及言論自由。


arrow_forward_ios


前往頁面


pause


volume_mute


照說事情應就此結束,然而網路評論、談話節目等推波助瀾,再度延續言論自由與教育專業自主權等論辯。


新聞報導後,本校傳達室同仁電話接不完,人事室和秘書室的行政同仁亦然。每個人對於不同議題自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和立場,看法仁智互見應是常態,惟可貴的是互相尊重。


在校園與區老師擦身而過或短暫交談時,以同事情誼打氣與致意。不同意見的校友態度殊異,有的在臉書表達不同意見,有的以卡片書寫「獨向高樓撞曉鐘,不信人間耳盡聾」,向區老師致意。


言論自由與教育專業自主權,在台灣是民主自由形成的可貴資產,奠定於自律與自省,我們必須珍惜與感恩。


幾年前筆者參加全國語文競賽教師組閩南語演說競賽,即席抽到的演說題目是「台灣追求言論自由的歷史」,思索後從蔣渭水及鄭南榕兩位先生談起,旁及施明德先生對台灣的貢獻,以知名的言論自由箴言「我雖然不認同你的見解,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的權利」和個人自律為基底,並論述台灣追求言論自由的艱辛歷程。


政府對於人民的言論應秉持「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的引導,不宜有「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的思維,期盼在自律和法治的前提下珍惜言論自由的可貴。


我在本校服務廿七年,知道同事兢兢業業於教學與班級經營的任務,課餘討論的幾乎是教學、命題評量、學生活動與輔導培訓等相關任務主題。以自然科為例,時數減少,授課內容仍豐富,必須善用課堂時間傳授知識與引導學習,才能較完整達成課綱的要求。


區老師的大學同學有感於她近日辛苦,捎給她一首詩:「黃河千年幾時清,桂芝已然招禍身。浪前易碎莫衝撞,留得青山報親恩」。


區老師「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的特質,自反而縮,她也回了同學一首詩:「滔滔逆潮洶湧久,泅泳狂濤本艱難。若做隨波逐浪客,怎生安穩過餘年。我自將心比明月,漫漫長夜不忍眠。」


區老師心中自有她正義公理的鏗鏘,以此呼應王陽明「起向高樓撞曉鐘,尚多昏睡正懵懵;縱令日暮醒猶得,不信人間耳盡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