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11/07/11 09:50
瀏覽75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美是當機閃動的一抹精靈,只有最純真的生命能充分體驗,最敏捷的藝術家能及時捕捉,最成熟的哲人能正確理解。

  美是一種生命整體存在感的湧現。當此際必然是物我兩忘,情景交融,渾成一片,而容不下絲毫的分辨與思維。當天邊飛過一抹彩霞你只合目瞪口呆;連一句「好美啊」的呢喃,都已是心靈對此境的意識與抽離,也早已構成對美的留戀與破壞。

  真的,只有完全的無心,能充分體驗美的存在。但完全的無心,卻也讓美的呈現與食俱化,似春夢無痕。如天真爛漫的兒童,你且熟識他粲若春花的面容,其中真不知蘊藏多少天籟。但你不知,他也不知;他只是如實地快樂活著罷了,卻令什麼也問不出來的大人扼腕悵恨。這遂引發藝術家的不甘與雄心,要想趁春夢正酣,及時醒來,好牢牢捕捉住這精靈,於是而有了藝術家的創作。

  但不管你使用如何精妙的藝術語言,美都是永遠不可能被捕捉的。當生命一被鎖定,即成屍骸。所以,藝術家在心勞力絀之餘,終當領悟最佳的捕捉就是不捕捉,最精妙的藝術經營並不在留住美,而是趕在美消逝之前,以語言重塑一個美曾經與此翩然降臨的情境,好供人觸景思情,望風懷想,以召喚美的精靈在人心中再度臨現。所以,好的藝術品都必須有一分靈感。如所謂「曲中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美人雖杳,而餘香猶在,履跡宛然;也如灰姑娘雖驚鴻乍現便匆匆辭去,卻留下一隻玻璃鞋聊堪佐證。是的,藝術品之於美,便如餘香賸履,只印證了美之一度呈現。美果真是留不住的,她是以水為容以冰為骨,藝術家必須趕在她融化之前模糊她的形貌。但當藝術家打開他的鑄模,美仍然精魂已逝,只餘虛廓;但即此虛廓,便已足令人馳騁神思,嗟嘆無既了。

  我們由此知藝術家每臨創作,為什麼總是急如星火,總須全神貫注,乃至廢寢忘食。原來藝術是一個適時醒來的春夢,作家須以他及時而有力的創作,留住他最純美的意象。凡人的夢總是太早驚醒,此時何止是未到佳處,更多是轉成噩夢。天真爛漫的兒童則總是太晚醒,乃至渾不知他曾經做過哪些好夢。我們以此不得不感激藝術家的敏銳,提醒我們生命曾如此美好。當然我們也必須致力純化自己已日趨駁雜的生命,好讓我們在面對一件藝術品之時,有能力進入那一層空靈之中,去重現生命的曼妙風華。

-摘自「美是當幾閃動的一抹精靈」 曾昭旭 文 聯合報 1992/10/02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



全站分類:興趣嗜好 收藏
自訂分類:管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