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2022/04/11 17:20
瀏覽24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從小就常聽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專門用來安慰遇到挫折困境的人。這個說法出自辛棄疾的詞「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原本我也覺得這句話頗有道理,但開始更深入研究風險後,就愈覺得這句話有些不合理,因為除非是運氣特別差的人,直覺上好運跟壞運應該參半,怎會大部分都遇到不好的事情呢?
其實這句話更早出現在晉書·羊祜傳「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原意並不是用來喟嘆人生或安慰別人,而是說即使決定做一件事不太會成功,但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優柔寡斷,凡事當斷則斷以免空留遺憾。只是辛棄疾借用前半作為吟歎之用,可能大部分人過得不快樂也是事實,因此才能引起後世如此的共鳴。
但世上苦人多的原因,很可能不是衰事纏身,而是人們受到風險與損失的主觀想法所致。人們「得到」跟「損失」同樣的數量金額,理論上產生的正向與負向感覺應該是一樣的,但經濟學家發現事實卻是大不相同;研究發現損失帶給人們的負效用,會遠遠超過相同收益帶來正效用,人們更在乎已經得到的東西,當擁有的東西一旦失去的痛苦,要遠大於未來重新獲得的快樂,發生一件好事得到的快樂感覺,常常遠不如發生衰事失去的難過程度。
摘自【民國111年3月30日聯合報】
圖 / 網路
作者/ 彭金隆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