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39. 三界唯心造
2011/01/14 08:48
瀏覽650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以下為2010年6月2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0602-1.jpg

每天都和大家在談心。「心」--「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造」。

大家都知道--「心能造天堂,心也會造地獄;心也能作為凡夫,心也能成為賢聖」,大家要知道「覺」。


imgc4b8db70abd7dbc6fc0f383528207340 

覺觀 心是語本
以心分別於心
證心是教相無量也
無量從一心生


大家聽起來應該很容易,因為師父平時就跟大家在談心,也常常在《法譬如水》時,也提起了三界;三界也是一心造。三界之內除了心之外還有什麼呢?所以「心能造地獄,心也是能造天堂」,善惡唯心。

本來人「人性本善」,與佛同等的本性,清淨無污染,就是這麼純真。就只是一念,一念的心起了無明,就變成這個環境,會使人善、會使人惡。所以天堂、地獄,或是凡夫、聖人,這都是看我們的一心。

所以我們的心若顧好,以善看事,事事是善;看人,人人是善。善人為善法,做善事,這不就是天堂和淨土嗎?假使我們若心一念惡,那就是看人,人人惡;做事,事事惡。想想看這不就是地獄嗎?所以無論是地獄或是天堂,就只是我們這一念心而已!

常跟大家說:「我們口要說好話,身要行好事,心要起好意。」這身、口、意業就是從一念心,所以叫做「覺觀」。

「心是語本」--你要說好話還是說壞話,那就是要看我們的一念心。一念心覺悟,你句句是法;一念心覺悟,你的心時時是佛。所以我才會常對大家說:「我們要心中有佛。」那就是心中有那念覺悟的心;我們若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口說不就是法嗎!所以我們這念心,要用覺悟的心,來觀我們的心,常常把心顧好。

所以我們說的話就是從內心出,所以我們的心存好意,你一定是都說好話;我們的心若存有不軌,我們說話就沒規則了。所以我們要以「覺」--「覺悟」常常來觀照我們的心。心顧好,話就說得好。

所以說,「以心分別於心」,就像為什麼那麼多法,再怎麼說都說不完;這麼多天以來,一直都只說「無量」,這無量到底才說了幾項而已!世間萬法在這個無量,無量從一心。

為什麼「一心」,還要說這麼多呢?還說不完!那就是以心分別心,因為我們的心不斷在分別;所以法若能「一理通、萬里徹」,就不用再說那麼多,就一個道理而已。

但是我們眾生心都是在分別中,所以以心分別於心,每個人我們想的都不一樣。雖然我在這裡說話,可能你們大家聽進去,所分別出來就不同了!所以說來,我們都是用分別心,來對現前的境,所以才叫做「以心分別於心」。

我們若是能覺悟,就能證心是「教相無量」,這可以見證我們的心是教相。常常說:「言教、身教」,都是要從身起。話說多少,不如你的行動去教育,所以才叫做言教。言教不如身教,所以我們身的教育很重要。所以說來,我們以很多各種的方式來教育,但是都不離開一心。

一直跟大家說,佛陀開始覺悟之後,很歡喜,一直想要將他的心境,趕快讓大家知道--原來眾生與佛是一無分別的!但是眾生都聽不懂;佛的境界是華嚴的世界,那個心境,怎麼說大家都聽不懂!

就像我每天早上坐在這裡,想要對大家說的話,實在是心很歡喜;不過感覺大家如果聽不懂,我要怎麼辦呢?所以就要牽藤摘豆、東言西語;若只是老實說法演義,還是沒有辦法,大家無法接受。所以說來,只好就這樣做。


所以佛陀同樣也是要以各種的方法來教,無論是華嚴的境界,或是阿含的境界,或是方等的境界,或是般若的境界,或是法華的境界…要設五時施教,用這五種的時間,來看眾生的根機,來適應根機的教法。

佛陀不只是用說的,他還有「身教」。若用說的就可以了,他就不必出家了;他就不必再經過五年的參訪,六年的苦行,再來現相這樣叫做成佛。這就是要以他的身教,來教育人人--人人的那念苦,生老病死,這人間生死的苦相,無不都是來自眾生恩恩怨怨,彼此的執著,所以變成了人生的苦難偏多。

就像有一位在分享,他說一位外國人,他曾來過台灣,來台灣那段時間,看到慈濟為台灣在付出,慈濟人那種無私的愛,奉獻於社會,他很感動。甚至來探討慈濟,了解慈濟是普遍在國際間,所以他對慈濟很肯定。

這回,他也去到四川,到四川看到「藍天白雲」,那群的菩薩團在四川,看到在義診,看到在做熱食就是香積,看到他們在帶動那裡的民眾。看到他們在帳篷區裡,膚慰那些老人、病苦心境還走不出來的人…

他看了就跟當地的人說:「你們可知道這些藍天白雲?」他對當地人介紹慈濟人:「我知道他們是『活動的廟』。」

「活動的廟」,我常常跟大家說--「社區是我們活動的道場」,他竟然在那裡向當地人說慈濟,說藍天白雲,這群人他以「活動的廟」,來描述慈濟。為什麼叫做活動的廟呢?意思就是說,大家若接觸到這些人,心就平安了;接觸到這些人就有福了。

好像人去寺廟要求平安、求福;這些人到你的面前,你就平安,你就有福。所以外國人他就說:「這每個都是活動的廟。」你看這不就是證明了--「教相無量」!看我們以身作則,長年累月大家這麼在做,我們去付出。每個地方若看到慈濟人,自然他們會覺得心很安。

所以說來,我們若要與人合心,我們就要自己本身去合人,不是別人來合我們自己。這種寬容的大心,是我們大家要學的。

曾看過一段這樣的小故事,美國,林肯總統,他要選總統的前一天,他到參議院演講時,那時就有一位參議員站起來,想要侮辱他,就跟他說:「林肯先生,你不要忘記,你父親是一位做鞋子的工人,你不要忘記。」

這位林肯先生,他和顏悅色就跟他說:「很感恩你,感謝你提醒我,提醒我記得父親,不過他已經過世了。我絕對會記得你提醒我的,因為我父親做鞋子的功夫,實在非常好。我曾跟他學過,不過無法學得像他那麼好;我若做總統時,更無法做鞋子。不過我記得你們家的鞋子,也是我父親做的,你若是鞋子穿得不合適,有哪裡怎麼了,我會為你服務,我會為你修改一下。」

說完後就再向大家說:「你們的鞋,若是真的有不合腳的,不要緊,你拿來,我雖然功夫不是很好,不過我也會修理。」

大家就笑出來了,本來是一個好像很嚴肅,要來聽聽這位競選總統的候選人,他要用什麼態度來回答,竟然是這麼溫馨,又是這麼幽默,這樣很懇切,所以大家響起了一陣的掌聲。

但是有的人就說了:「林肯先生,為什麼你面對著敵人時,你不去想:『要用什麼方法去打擊敵人?』為什麼你都要把敵人當成朋友?」林肯先生所回答的就說,他說:「你們難道不覺得,這些人若做我們的朋友,這樣我們不就消滅政敵了嗎!我們若是在國與國之間,人人都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對立的國家,不是能減少嗎?我們身為政治人物,我們若都把他們當作是朋友,這樣不是一團和氣嗎?這樣我們也沒有政黨對立,若這樣這個國家不是很好嗎?人人都是我們的朋友,這樣就沒有敵人存在了!這難道不是消滅敵人的方法嗎?」

所以因為這樣他當選了。

這是寬容的心,而且他當選之後,他就是連續二任;都不用怎麼選,大家就是需要他,來領導這個國家。之後就有人,為他做一個林肯的紀念館,在一片牆壁上,那裡有林肯的一段話,他這麼說,他說:「對任何人都不懷惡意,不要去懷著惡意,對一切的人要寬大仁愛,要堅持在正義裡。」看是多麼寬容大量的領導者!

所以當時美國真得是非常繁榮,這種寬容大量的人來領政,自然那個國家就很富有。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