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三皈依
2014/06/29 09:17
瀏覽36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一點,子種孫收。要好兒孫,須方寸中放寬一步;欲成家業,宜凡事上吃虧三分。

三皈依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三皈要真正了解意義,而不僅僅是一個形式。如果有形式,沒有內容,這個皈依不是真的,皈依殊勝的功德利益得不到,一定要懂得。

皈就是回頭、回歸,依是依靠。佛家真正教學的中心就在三皈依,從這個地方開始,也從這個地方圓滿。從文字上來說,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傳了將近三千年,時間這麼長,名相大家都記得,意義卻逐漸模糊了。今天說到佛,立刻就想到佛像;講到法,就想到經典;說到僧,就想到出家人,所以三皈真正的意義喪失了。我早年初學佛時,讀《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傳授三皈,將「佛法僧」改成「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惠能大師距離現在是一千三百多年,他為什麼要改?可能在那個時候,三皈「佛法僧」的意義、概念就模糊了,所以他不用這個名詞。他說的是義理,佛是覺悟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見,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個意思就很清楚。

我們從哪裡回頭,依靠什麼?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覺悟,這是「皈依佛」。從邪知邪見回頭,依正知正見,這是「皈依法」;邪知邪見,用現在話來說,即對於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想法。從一切染污回頭,依清淨心,這是「皈依僧」。這是真正三皈依,真正的「佛法僧」三寶,佛家稱為「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

形式上的三寶也很重要,能啟發我們,提醒我們。我們見到佛像,立刻就想到我要皈依自性覺,像佛一樣覺悟,不迷惑顛倒。見到經書,或者只要見到書本,立刻就想到正知正見,這才是真的皈依。看到出家人,立刻就要想到從一切染污回頭,依清淨心,依清淨的行為,這就對了。所以,家裡供養三寶,供養佛像是佛寶,經書是法寶,菩薩像、羅漢像是僧寶,「佛法僧」具足,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真的回頭,真的有依靠。

這是說的理論,凡夫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依靠,總覺得這個皈依是虛無飄渺的,所以我們必須把三寶指示出來。我們今天皈依佛,就皈依阿彌陀佛。為什麼不依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是奉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皈依法寶,法寶是《大乘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與阿彌陀佛完全相應。皈依僧寶,僧寶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用這兩位做代表。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幫助世間一切苦難的人。落實觀音的慈悲,從我們身上表現,這是真的皈依。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我們今天講理智,絕非感情用事。慈悲裡面有理智,這是正確的。慈悲要是沒有理性,就是佛家常講的「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所以不能離開智慧。

皈依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如果是皈依某一個法師,你是破和合僧,戒律上的罪名,將來要墮阿鼻地獄。所以,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你是皈依三寶,是三寶弟子。如果將來有人問,你皈依哪一個法師?你可以說:「我皈依阿彌陀佛」,這個話決定正確。不能說皈依淨空法師,那就大錯特錯,將來你會墮落。我在此地傳授皈依,我給你做證明,證明你今天發心皈依阿彌陀佛,皈依《無量壽經》,皈依觀音菩薩、勢至菩薩。對這個道理,一定要清楚、明白,你就是真正皈依了。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12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