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恩師慈訓:心鏡
◎人生有很多的責任,有沒有把你的責任盡到?家庭有家庭責任,道場有道場責任,在家庭之中你們扮演不同責任,父母有父母的責任,子女有子女的責任,這都是互相聯繫的。
◎在道場最重要一環就是前賢跟後學之間的聯繫,就好像父母跟子女之間的聯繫,前賢如何做好關愛後學,而且要有耐性、愛心去照顧它們,你們有嗎?
◎愛心的啟發才有慈悲的出現,當你慈悲出現的時候,你的心是海闊天空的。不管任何人做錯什麼事你都能包容他,因為你的心和佛心並立,這個時候天人合一,所共同辦的道才叫做「道」。
◎你知道你的脾氣毛病,自己的痛點在哪裡嗎?徬徨的人趕快把你的心安定下來,如果你的心對未來的道程、目標,還不知道如何訂定,就把自己的「心鏡」拿出來照一照,跟上天懺悔,懺悔後重發心愿,求上天慈悲把你的心安定下來。
◎「德」的建立是日積月累所累積出來的,不是用壓抑培養出來的,而是你有覺醒之後才能夠去建立。如何去平衡你的「平等心」這個平等心好不好修?你的心因為不平氣就上來了,不要動不動就動怒,不要每次動完怒就後悔。一定有因緣的存在才會結這個果。
◎當你感受不到上天慈悲的時候,也要想一想,往內去檢討,更加要有耐力,要有信心,一定要一點一滴突破,這樣子助力就來了,老天就會慢慢的幫助你,在後面一點一滴地推動,懂嗎?所以天助首先還要人助,當你們心有餘力不足時候,不要只會哀哀自憐,要前思後想一下,不要隨隨便便的放棄,也不要行屍走肉做事公式化。
◎你們有自覺到自己的自性佛嗎?有自覺到智慧佛的根嗎?這一淌混濁的海要怎麼樣變成清水?那就是要修煉你的脾氣毛病。你們雖然信心十足,但有自覺覺悟嗎?有的話你的目標才能建立,有了目標訂立之後,才能夠配合你的信心,真正的走下去。
◎有人常講:仙佛慈悲請給我加點智慧,但是你的心都像濁水一樣混濁,仙佛怎麼加你的智慧呢?你要守住你的自性佛,要能感覺你的自性佛的存在,而且要往內心紮根,這樣子這一淌濁水才能變清,才能夠改進。
◎脾氣毛病有很多種,太懦弱的人也是毛病的一種,但太強也是毛病,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素位而行,這才恰當了解嗎?所以要認識你自己,不認識自己的話,那要如何去了解別人?知道毛病就要改進,要更加力爭上游,這樣眾生才更加有希望,不要忘記你自己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活佛恩師慈訓:反求諸己
為師問徒兒!
脾氣,真的改了嗎?
心量,真的大了嗎?
計較、不平,真的去除了嗎?
真的認理實修了嗎?
真的虛心受教了嗎?
真的事事反求諸己了嗎?
◎為師問:修道會不會愈修愈累啊?會不會愈修負擔愈重?
這是一個問題啊!為什麼?因為徒兒們沒有心啦!徒兒們的心不再檢討自己、省察自己,而是不斷的在「人」、「我」上計較,執著功德,分別對待、驕傲、嗔恨、嫉妒,不斷的在「人」、「我」上打轉,不停的磨擦,擦出惱怒的火花。這樣修道,怎麼能夠歡喜自在、安頓身心?怎麼能夠愈修愈快樂呢?
◎為師問你們:什麼叫作「懂事」?是去懂一些「是非」?然後搞一些人事,影響道場的和諧,破壞佛規禮節,讓許多人對道失去信心、斷離金線,是嗎?
◎還好,徒兒還懂得分辨是非。想想看,我們從以前的渾渾噩噩到今天的擔任天職,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學了許多做人處世應該要有的修養及應對進的拿捏,也聽了很多的道理,建立了人生正確的價值觀。但是這時候徒兒會不會覺得:「我長大了」,翅膀變硬了,就開始自以為是、自用自專呢?看點傳師無能、講師油條、壇主不擔當、辦事人員不精進?一般道親什麼都不懂,就瞧不起他們,就用「自以為是對的」那一套去做、去修、去改、去辦?
◎完全不把前賢放在眼裡,就是不把為師放在心裡!不跟人家配合?不跟人家溝通?不跟人家妥協?成為道場上的一個頭痛人物。影響道場的清靜!影響道務的運作!影響道親對道的信心和熱忱!
◎道在哪裡?日常生活當中處處都是道場,是不是這樣?既然如此:
◎為什麼「一句話」, 就可以讓我們難過沮喪、火冒三丈?
為什麼「一件事情」,就可以讓我們斷信生疑、怨恨惱怒?
為什麼「一個念頭」,就可以讓我們是非顛倒、固執不通?
◎這就是因為徒兒修道老是為自己找一大堆藉口,不能下很大的決心,找出自己的過錯。
為師一來就問徒兒:我們為什麼要聽課?聽課,是要找出自己的問題,這就是「反省」。「細節」反省,容不容易?我們承認過錯當中,心就會愈清。就是因為我們都不承認啊!心愈清,就能夠找出自己更多的問題。
◎但是,人往往都是怎麼樣啊?一口咬定:「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別人的問題!都是別人不負責任!都是別人不小心!都是別人沒修養!都是別人太雞婆!」完全跟自己絕緣,沒有關係?有了這樣的想法,就是起了一種「嗔心」:「我今天會落到這個地步,都是前賢害的!都是道場害的!」
不檢視自己,一昧的批評、沮喪,這也是一種「驕慢、愚昧」啊!徒兒,我們還不反省自己,還在怪罪別人,要修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回去啊?
◎為師問:「修道的功夫」是什麼?反省。而「反省的基礎」就是「不要騙自己」。你們是不是常常在騙自己?就算有再高的地位、再好的能力、再多的經驗,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什麼?我們的「智慧」是否能夠發露出來?遇到了事情,第一時間出來應的是「智慧」,不是情緒、面子;是「智慧、道心」用事,就不會繼續從「業」上去走。徒兒都知道,咱們修道是希望能夠為自己多了一些冤業,但是反觀自己的「身、口、意」,是否能夠真正的為我們消冤解孽?多行功立德、廣結善緣,能夠減少惡業發生的頻率。但是徒兒,我們是真的在「行功立德」?還是在「行攻利得」?
◎如果我們修道總是「專攻人家的弱點、缺點,專攻一些是非八卦,專攻感應、術流動靜;要不,就是只做表面,希望得到前賢的認同,得到前賢的重視,得到人家的讚美,得到人家的掌聲,得到重要的職務,得到人家的肯定……。」這修道的目標方向就錯了!那為師毫不諱言的說:你在道場一輩子,是「苦死無成」!這是我們大家要戒慎恐懼的。
◎沒有一顆「察覺」的心。懺悔了,又犯。有沒有?地位高、能力強、道齡高、經典體悟深,但也最容易變啊!希望人家聽我的,人家不聽我的,我就不高興?他來了,我行功了愿的機會就少,就找他的毛病批評他?怕別人比我還出鋒頭,就打壓他?誤人子弟、埋沒人才?要不然呢?就喜歡標榜自己的能力,自己講得很高興,人家卻聽得好煩,這是什麼?驕傲!
◎徒兒!大家都是一母之子、一師之徒,更是同一個前人的後學,有什麼好分?有什麼好計較?如果這些「重大的過錯、毛病」再不改,將來回去關天牢,要不,就是打入無間地獄,這難道是徒兒們所希望的嗎?不希望,徒兒就要從根本處趕緊的修修自己啊!
徒兒們是「承上啟下」的橋樑,更是「尊師重道」的榜樣。前賢交代徒兒們一些事,徒兒們一心全力以赴去做;如果這其中又參雜著個人的偏見、傲慢、執著在裡頭,這一念之差,即墜深淵;這一念之差,不知又要誤了多少眾生的慧命?
◎所以徒兒,我們修道是要「看重自己」,而不是「標榜自己」;是要「自信」,而不是「自負、自傲」;是要「謙卑、涵養」,而不是要「矯揉造作」;是要精進的「鞭策自己」,而不是柔軟的「放棄自己」。如果徒兒,修道真能夠「樂天知命」,那就理應「樂道不疲」。
◎就是因為徒兒,知了命,卻又不甘願、不接受;立了命,卻不恆久,斷斷續續。難怪呀!愈修愈累!愈修愈無力!愈修愈吃力!根本的問題,還是出在於誰?自己。因為徒兒們不能夠認性為我、認理為真,把這個「假」的,給認「真」了。
◎該面對的,就拿出徒兒們的「勇氣」來面對。光有「勇氣」還不夠,還要有「慈悲、智慧」,才能夠克服難關,善了每一次不好的因緣。
◎徒兒,要知道,天底下沒有難丟難捨的事情,只有能不能看淡的問題。咱們修道人清心寡欲,何來的煩惱?何來改不了、放不下?時間不多了,徒兒要快馬加鞭的趕上臨門一腳啊!好不好徒兒?
試問:一個人最大的失敗原因,是什麼?就是對於自己的能力不敢充份信任,甚至會認為自己一定失敗、做不好、講不好。其實,能不能夠做得到,是不是就在徒兒們的念頭?一念之間而已。過去的經驗告訴徒兒:成道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能力」,而是「熱忱」。
◎成道的古聖先賢,都是一心一意投入修辦的人。但是,徒兒也要認知:修,不只是在道場修;辦,不只是在佛堂辦;道,在日常生活當中。
◎修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因此而自我滿足,停止了腳步,當心「不進則退」!修道,不是要去和人家比,人比人氣死人啊!贏了別人,卻輸了自己,這不是一個真正修道的人。修道,是要一次又一次的戰勝自己,突破自己,克服障礙,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自我成長的喜悅,以及更上一層樓的成就感。
◎「更上一層樓」是修道人力爭向上、精進修辦的具體目標。人啊!不能與人比,要與自己比,與自己的過去比,才能激發潛力,增添智慧,日日有所長,日日有所增進,日久是不是就見功夫?尤其現在是萬教齊發、百家爭鳴的時代。徒兒!要穩住信心,穩住修辦的方向,最重要的是什麼?多用點心涵養自己、充實自己吧!再不充實涵養自己,如何能跟得上這個時代的腳步呢?徒兒們要以不變應萬變啊!
◎修道路,長不長?就像是一列火車,是不是?有多少的眾生正等待著你們去接引!徒兒們也曾經被接引過啊!所以徒兒們也得要去接引別人,就像為師沒有放棄過徒兒一樣。徒兒,你們也別放棄自己、放棄別人,好不好?
世上最不容易的事─認識自己
世上最容易的事─批評別人
劉芳村講師解說心經課程內容摘錄─管自己最不容易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管自己最不容易,戰勝別人是英雄,戰勝自己是聖賢,我們要管自己的言行思想,不要把精神外放,外放就是神散,就是眾生,還要在六道輪迴我們不要,要把精神收回來迴光返照,把凡塵事看得透徹。
後學常比喻:把一個雞蛋放在手裡要怎麼做?要看破,大家都會捨不得,可以拿來煎太浪費了,要看破,就是放下看著它破了海闊天空,凡塵事要了解在塵不染塵看得透徹,凡塵事『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凡塵事變化無常,一切都不真要看破,破妄顯真,真的才會顯現出來。
所以了解說,凡塵的所有善跟惡都是從我們的心出來。你心想行善,就作善;心想行惡就作惡。所以都從我們的心出來。所以要了解到,那個心就是很厲害,怎麼想我們就怎麼做,所以就想很重要。之前後學都一直在講:
小心你的思想,它不久就變成你的行為
小心你的行為,它不久就養成你的習慣
小心你的習慣,它不久就形成你的品格
小心你的品格,它不久就造就你的命運
所以由思想到命運,它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要研究真理,把真理融入思想。
所以我們凡人都以為:『愈學心思愈細膩,愈聰明』,絕對不是好事。我們要了解:『人之所以頂天立地,最高貴的地方就是人格』,可是我們現在人格都不要,都跟禽獸沒有什麼分別,才會造成一個很混亂的社會,所以在這種現相之下,就是要各位能夠知道,然後去講,把真理去推廣。
我們了解,道都是有顯揚的時候、有隱藏的時候,現在是上天大開普渡我們從這個理瞭解說,我們能夠求道了,我們能夠接近上乘佛法,我們是經過多久的修持,我們累積了多久的善根才有辦法得道,才有辦法聽性理心法。
我們可以了解一下你看我們台灣2300萬,你看喔研究性理心法的有多少?就是少之又少啦,所以啊我們一般社會人士你要他聽這個課,他聽不進去啦,大部份都會在凡塵有形有相裡面追求,然後追求物質上的享受,他認為那個最實際,不知道說我們有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都還不知道勒,我們求道修道很多啊,都算百萬,可是你看百萬之中有幾個知道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不知道,那不知道要怎麼成道成佛?
所以我們了解,我們都是自作自受,我們自己做一些事情,自己來接受,都是這樣,都是多餘的,所以真的你年歲一大了,一定會講:「咱來出生無半項,回去雙手也空空,住在世間若眠夢,死了江山換別人」(台語),就是這樣,年歲大了感嘆深就會想,他就會想來的時候真的什麼也沒帶來,死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真的在凡塵就好像一場夢、作夢一樣,你死了以後,你所有的物質、所有的東西都別人的,「很感謝喔!留下這麼多給我,都用不完」。
所以我們知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看看你這一生要怎麼過,很快喔!要是當時我知道,聽了就趕快做就好!賣知太慢了喔(台語)!就要馬上實行,心動馬上行動!這樣就完成了!就馬上整個改變,心一改變我們整個行為改變,整個命運都改變,全部都改變,我們周遭的人看我們改變,他也跟著我們改,所以就理想,真的娑婆世界變成蓮花邦,就是很理想。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要把孩子養大費盡苦心,不是只有父母親辛苦,周遭的人大家都幫忙,幫忙那個孩子長大,那你長大了你去危害別人,那你怎麼對得起幫助你的人。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定我們要抓到人的根本,我們當人,人命就關天,我們的命跟上天都有連帶,所以很重要,所以我們要看重自己的生命,那也要維護別人的生命,這樣才正確。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外道:心外起法不在道內,因一切妄想、執著、貪、嗔、癡、慢、疑,妄心產生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也是十八層地獄的呈現,不起因則不會落入果在十八層地獄,一念善天堂一念惡地獄,所以在內修外道是指我們所有的妄想雜念,它可以說是我們一生業果呈現的果報,無間地獄也是在世間所造的身口意業,不用死後才去無間地獄,在人世間所受的身心痛苦煎熬就是無間地獄,如在醫院中所呈現的果報,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還有人到一口氣不來身體器官都存在,但是身體不會動甚至腐爛,就是印證佛性已經離開身體又過身到另外一個身體,還要在四生六道中輪迴,唯有在這末後三期大開普渡道降庶民,人人都可以求道拜明師得三寶,研究真理認識性理心法,明心見性走入修道行列,超脫輪迴回歸到本位無極,原來的故家鄉。
十五條佛規裡『謹言愼行』都在告誡我們要遵守佛規,易經課程解說中劉講師又告誡大家不要『亂串佛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間清靜的佛堂,可是修道都錯誤方向,到處亂串別人的佛堂對自己的修行沒有幫助,別人的事情不可宣揚,也不用去觸犯別人私事,先把自己的佛堂整理打掃乾淨最為重要,因為我們輪迴累生累世以來,自己的佛堂已經沾滿灰塵污垢,只有靠自己打掃乾淨,這是別人無法替代的事情,我們不要去管理別人的佛堂,(自性自渡),劉講師一直告誡我們不要以盲引盲,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我們不要當那片白雲,把眾生要歸家回到無極理天道路把人家阻礙了,所以修道要有正知、正見,不可以耽誤眾生慧命,直心,即心即佛,無上正等正覺的法就是直心佛性本體。
上天慈悲設五教教化眾生,因眾生根器不同設五教指引善知識,但眾生的分別心把五教區分有佛教道教...分的非常清楚,上天非常慈悲每一個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同樣的天空沒有分別,每個人都平等的陽光空氣...佛所說經典也沒有區分只要有緣眾生人人可學習研究,佛以經典深植德本,眾生跟佛菩薩結善緣,下、中上,三乘法薰習引導傳承,由三乘修行引導到一佛乘,讓佛的因子存入在性分之中,都是上天慈悲大開方便法門引導眾生到最上乘佛法之方便法門。
研究經典熟悉了經文內在涵義明心見性,劉講師也解說:即使你明心見性了,只是摸到根,剛開始起步修道基礎而已,不是明心見性就成佛了,這是很重要的正知正見。
在楞嚴經59片劉講師解說課程經文非常詳細,【如是因如是果】,每一個的起心動念身口意可以造成毀滅整個家族共業而成的果報,易經的先天八卦中也警示眾生修口業的重要,如果今生今世求了道沒有認識真理是遊魂,還沒有跳脫六道輪迴關係,易經也說明了天、地、人宇宙奧妙關係, 天地是一個大的河圖洛書,我們人類頭頂天腳立地,半陰半陽是一個小的河圖洛書,關係都是非常密切的,(劉講師在道德經課程解說:活佛恩師慈訓謝謝您!原來我們是一體,世界和諧與個人起心動念所做出來行為非常密切之關係。)所以連山河大地也都包括在裡面,佛性充塞宇宙虛空,甚至超出太陽系非常奧妙。十世古今(過去三世現在三世未來三世加現前一念共十世) 十世古今不離當念,一念億萬年,瞭解了真理,趕快認識性理心法的殊勝,聽話→聽活佛老師的話,恩師開設的性理心法班,佛不打妄語,照做→照著劉講師解說分析道在日常生活當中,空閒時候就做萬緣放下保持清淨心,直心就是道場,佛在自心,不往外找佛。
楞嚴經57片課結束前劉講師啟示背誦信心銘,表法佛性的般若智慧,說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解說經典深入經藏,破除大家對於身分地位的住相,課後問答沒有草稿,沒有資料全部由當下,佛性本體生發的功能作用回答各種提問問題,劉講師背誦信心銘鼓勵大家要有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已經後末世了,大家要趕快認識真理,劉講師表法準時上下課,下了課馬上離開佛堂,客塵不久留,當下,沒有過去現在,一直都以身作則「道在日常生活當中」,而我們往往因為習慣性的累積,在無形當中造下一而再,再而三錯誤的生活習慣和觀念,一定要用真理來薰習,從根源下手,改習性、脾氣、毛病,說是很簡單,要降伏自己非常困難因為好事難辦,面對自己、修改自己,要有大智慧、大決心。真正下定決心修正改過觀念,真正走入修道行列,不能盲修瞎煉,對不起自己都不知道。
聖賢仙佛慈悲訓文時時刻刻都在提醒眾生,修道在日常生活當中,離開了不合乎道,劉講師也強調『修道不用找時間不用找地點當下就是』,而我們往往用心意識在修道,已經離開道的本體;在易經詳解中的聲聞緣覺雖然屬於小乘修行,但是我們都被文字相障礙了,沒有把它活潑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迴小向大,做為在修行次地的目標;佛菩薩成佛以後,連佛的果位都不要,也是萬緣放下,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救眾生脫離苦海為志,悲憫眾生沉淪苦海六道輪迴之苦,諸佛菩薩慈心悲愿,修行最終的目標還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例:活佛恩師成佛了轉72世在宋朝示現表法,讓眾生學習,『活佛是在世時候做佛的事情』,濟公活佛和光同塵,流傳千萬世精神不朽,解決眾生的痛苦煩惱。劉講師在易經解說過程的聲聞緣覺它也是日常生活的聲聞緣覺『聽話』,現代的人每天上班工作聽老闆的話,學校上課聽老師師長的話,回家聽父母兄長的話,到佛堂遵從佛規,尊敬師長的話,父母傾聽兒女的聲音,師長傾聽學生的聲音,老闆傾聽員工的聲音,前賢大德傾聽後學的聲音.....大家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反省自己,迴光返照看自己不是看別人過錯,如何放下自己的我執,方能圓滿自己的人生,不白來這一生一世。
而我們每天都自私自利忙於自己的工作,要求別人沒有要求自己,每天都在外面盲的團團轉,我們是不是以為自己都在佛堂道場盡心盡力,當夜深人靜路人甲路人乙沒有人知道你從佛堂回來,只有最親愛的家人從不會忘記留一盞夜燈,我們是不是踏著別人肩膀要成仙做佛?而不是有擔當有勇氣讓自己的肩膀,可以讓眾生踏著我們成佛的精神?我們是不是到處往外找成全自己的道親?(分別對待)忘記成全離我們最親近的親朋好友?自古聖賢仙佛行誼都是,修天道要由人道做起,先修身而後齊家,往往心意識修道修得脾氣毛病壓力一大堆,當上天警告我們,閻羅王寄信給我們了,我們還往外面找答案,找不到自己的佛,所以我們輪迴六道,而沒有成佛原因,因為住相,三心四相、妄念、貪、嗔、癡...自己主觀意識害自己最慘,不能見到真正的自性如來,自己原來的根本,劉講師一直講一直講…,課程解說得很清楚明白,只要我們有不好負面的念頭,佛性就退隱,由六根當家作主,所以又要六道輪迴,雖然很難做到降伏自己,要有時間慢慢累積修改自己,因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不是別人,最重要就是相信自己的佛性。
修行是發揮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的謝謝您!『因為你一個人變了就變一個家,週圍的人也會因為你的改變而變』,聲聞緣覺在修行只是一個過程而已,因個人根基環境的不同呈現也有所不同,自己要用聞、思、修三慧分辨事情真理所在,十法界(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天道、人道、地獄道、惡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都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顯相,阿修羅在六道當中的每一道,因我們的心變化無常,一直都在兩邊生滅變化中轉來又轉去,隨時隨地都會落入魔的範圍,所以時時刻刻都要提醒自己迴光返照,去三心掃四相,常保正念、正知、正見、佛知佛見,事來則應、事去就則靜,專一,凡事隨緣而不攀緣,萬緣放下,一念不生。
◎劉講師在金剛經課程解說摘錄:
當我們對什麼事情感到厭煩、不耐煩,你就不要管,全部都不要去管它,都全部都放下,都放下,你放到空空空的時候,自性就出來了。因為艱難的問題跟自性沒有關係。那假如說我們已經心清了,然後再來研究那個困難的問題,到底它困難在哪裡,那時候已經沒有不耐煩了,心已經清了再來研究,就會瞭解。喔!原來問題在哪裡,那當你瞭解了,困難的問題也就變得很容易了,所以沒有困難的問題。
假如說你已經起不耐煩了,硬要自己去參與、去做,就會延伸我們造業。因為不耐煩產生下來的行為:就會產生怨→恨→惱→怒→煩。都是從『不耐煩』開始產生,所以,全部都放下,先都不要管,先不要參與,讓自己抽身,讓自己有一段時間情緒沈澱,心靜下來,擬出一個頭緒出來,相對的心就不會生,沒有相對的心,就已經是用本性在應對了。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沈澱之後再來研究,事情就比較容易解決。不要有不滿的心出來,一出來就變成怨。
我們在很熟悉的生活之中,了解到一定會跟外境接觸,一定會有感受,所以要學著,各位前賢記得:「來則應,去則靜」,事情來了該怎麼應,你就按照真理去應,不要讓它進入內心;然後去了,拋開,不要去檢討、不要去回憶,全部拋開,這樣的話所有的受我們都已經改了,一改了以後,我們後面的愛、取、有、生、老死,全部去掉沒有了。各位就可以了解,十二個因緣就十二個鈎鎖,它都一個鈎一個,那我們已經生活的非常習慣,都一個跟著一個,都不知道我們裡面有真理在【可以改變、可以解脫的】。所以「諸行」是十二因緣裡面重要地方所在,都是苦,十二因緣全部都讓我們受苦,本來都不用受苦的。
所以解脫了,是自己解脫,解脫的鑰匙拿在自己手上,看你要不要,你要的話就做,凡塵的話我們都一定會遇到事情,那你遇到事情看你怎麼樣去應對,你應對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是落入喜歡討厭,所以只要有喜歡討厭,各位前賢記得,他造業。你說我都做好事啊,善業,一樣是業,那你只要有業,就一定要來現相接受果報,不管善惡都一定要來現相接受果報。
那我們的追求是最好回歸本位,我們都是佛啊,我們回歸到佛無極理天,我們原來的本處(本來的地方所在),那假如我們造了業,有喜歡討厭有取捨,那造了業就要受業力的擺佈,業把我們推到哪個地方我們就在哪個地方現相。
研究性理心法就是在研究你自己、戰勝你自己、降伏你自己,當你看到別人缺點時候,也是看到你自己的缺點,迴光返照回來你沒什麼好驕傲地方,你只有慚愧跟懺悔與感恩,我們時時刻刻都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所以都在檢討別人,他如果不對,我們就氣得要死,都是這個樣子就不知道佛性。所以你不要生氣。走入性理心法就不一樣,以後人家再怎麼無理,不管他、都讓他。
各位就可以了解,要聽到如來出世講經說法,遇到不到、聽不到、找不到,我們現在真的太幸福了,人在福中要惜福,一定要努力修持,真的很不容易,這一種如來秘藏(秘密的寶貝),後學都講你只要隔了半年都不複習、不聽,你腦袋瓜全部空空,「跟你說你以前有研究性理心法,你會說哪有,有啦,我跟你去的怎麼會沒有,你會說沒有」。我們已經遇到蠻多喔,因為後學學說佛經有28年,各位就想想看,28年要找一個有能力來替後學講的,都找不到,找到以前很熱心的很努力的,找來,結果腦袋瓜空空,就問他那你所聽的呢?他說哪有,沒聽過嘛?他說沒有啊,欸,跟他講到臉紅脖子粗他還是說沒有,明明就有,他就說沒有,一點印象都沒有。所以後學真的嚇到了,為什麼?上天的秘寶你不要,全部都要回去了,真的都沒有。
所以後學才講若後學沒聲音,想找個來代替後學來講?有沒有人?(沒有)「哎喲,不要啦,為什麼?講不出來啦!」所以我們要了解,性理心法你一定要聽要做,實際的領悟,實際的你親證,這樣你就在了,你當然會講啊,你講出來是你自己做的,就不會錯,然後你的信心,你佛性的正定,你佛性的般若都很超越的。
你真的已經深入了,你深入了以後你就會靜下心來,好,我來看看裡面說什麼,以那一種心你就會有所得,真的你會進入,已經心放空了,進入了。我們平常在社會生活的時候,很少有這一種狀態,要說能夠放空心來看,大概都很難。
仙佛慈語:
把抱怨別人和環境的心情
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
感謝曾經折磨過自己的人或事
才能體會出生命的意義
懂得寬容自己不可能寬容的人
才能看見心胸寬闊帶來的種種好處
才能重新認識自己
呂洞賓大仙慈訓:別放棄希望
是否能一直保持住幸福的時光
是否能一直保持住喜悅的心房
我們都永遠不遺忘純真與善良
我們用心開創清淨歡樂的蓮邦
仙佛菩薩一一地倒裝不分繁華落後的地方
將真理闡揚四處呼喚佛子回鄉
將心燈來點亮讓人生從此有方向
快提起了行囊要向前闖將心燈來點亮
讓九六找到避風港渡過了大風浪心更茁壯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每一個人都有理想為理想再苦也無妨
或許有時曾無助曾沮喪
別忘了你有個肩膀勿放棄希望
是否能夠回到那一段幸福的時光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