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耶匪之亂(太平天國)————土匪發動的反人類戰爭 佘客本一家 於 2013/7/16 21:08:49 發佈
2013/07/21 18:25
瀏覽87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于太平軍——長毛鬼子所犯下的罪孽,大家讀地方誌或者聽老人們的口頭相傳,應該多有耳聞。
然而,在當代的一些書本裏,處於某種宣傳目的,將這場由土匪發動的反人類戰爭,粉飾為“愛國救亡運動”。

明白歷史的都知道,太平天國不僅沒有任何積極意義,而且給長江中下游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損失和經濟破壞。

我們要明白這場運動,就必須明白幾個問題。
=================================================

1、太平軍的早期人員是由哪些人組成的?


有人說,太平天國是客家人發動的反人類戰爭,因為它的領導階層都是客家人。
如: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等,祖籍都是梅州一帶。

這一帶的居民,自古“尚武”、好鬥,崇尚暴力,也是土匪的活躍地帶。所謂的客家土樓就是用來防範土匪的堡壘,土樓裏面都有射擊孔。

對於客家人的野蠻本性,史書裏多有記載。比如,南明戰爭以及三藩之亂時,梅州、汀州棚民就趁機在江西、浙江、湖南作亂,屠殺本地人,貽害無窮。各地的地方誌都有記載。現在浙南、江西、湘東的佘客人,很多就是這個時候遷入的。太平天國以後又進一步遷入。

再比如,梅州客民遷到珠三角,和廣州府人發生械鬥,爭奪地盤。他們又遷到廣西,和廣西本地人發生械鬥。這個實際上是太平天國戰爭的前奏。因為械鬥之後,產生了大量流民,這就是太平軍的早期來源。

實際上,“客家”這個詞就是廣州人對於粵北棚民的稱呼,就是“客民”的意思,而不是他們自稱的“客居華南的中原人”。在土客械鬥中,廣州人說梅州人是“非漢種、亦非粵種”,後來梅州人為了對抗廣州人,就像收破爛一樣,自己稱呼自己為客家了,還編造謊言,自稱中原漢裔,就這樣構建了一個新的民系。

“民系”這個概念也是那個時候誕生的。民系論的創造者——羅香林,就是梅州人。

無獨有偶,浙江人的《清碑類鈔》也稱呼閩西棚民為客家。清代,佘族和客家其實是一個整體。

《清碑類鈔.佘客》曰:“佘客產於處州,或稱其為盤瓠之遺種,與福建之狗頭蠻實同一族。其至處州,當在順治朝,蓋由交趾遷瓊州,由瓊州遷處州也。對於官長,自稱佘客,【漢族亦稱之曰佘客,或曰客家】。溫州、金華亦有之,類居深山,金華人則謂其為回人,殆非也。蓋漢時所謂山越也”


2、太平軍在北伐過程中吸納了哪些人?


太平軍在廣西起兵,然後一路向北,直到武昌,又順長江而下,戰亂南京。

在北伐的過程中,沿途的暴民紛紛加入太平軍,主要來自兩湖,到達武昌後,軍隊已經擴張到50萬人。

這些加入太平軍的兩湖人,都是貧民兼暴民,有些是粵北棚民的後代,很多則是本地人。他們構成了下層士兵的主體。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湘軍的主體是湖南人,而太平軍又有不少兩湖人。當然,太平軍的領導階層都是客家人把持的。其中,唯獨韋昌輝是壯族人,還一直遭到他們的排擠。


3、太平天國是否有反滿性質?

太平軍稱呼清軍為“清妖”。很多民族主義者,誤以為太平軍是反清運動。實際上,如前所說,太平軍的主體是貧民暴民,他們加入太平軍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掠奪財富,而非其他。
很容易想到的一個事實:如果他們真的反滿,怎麼會屠殺那麼多漢族人,怎麼會到處屠城?
另外,所謂的“清妖”,很多官員和軍人都是漢族人。


4、太平天國是否有反封建性質?


太平天國也沒有什麼反封建性質。太平軍是下層農民,他們在土客械鬥失敗後,對土地、財富有極大的欲望。他們妄圖不勞而獲,掠奪他人的財富。《天朝田畝制度》中體現的不是均富思想,是同打土豪分田地一樣的強盜思維。

5、太平天國是否有反帝性質?

太平天國更沒有反帝性質。 他們拜上帝教,稱呼洋人為洋兄弟。他們認為,信仰上帝的人都是一家,沒有國界。

後來,洋槍隊幫助清廷圍剿太平軍,太平軍不得已之下,和“洋兄弟”成了敵人。這就是官方課本稱呼太平天國為反帝運動的依據。

6、太平天國帶來了多大災難?

根據《中國人口史》的粗略計算,太平天國一共造成7400萬人口死亡。
當然,這裏面不僅僅有太平軍的掠奪和屠殺,還有清軍的屠殺和破壞,還有瘟疫和饑荒,種種原因,造成了如此巨額的人口損失。
但是,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就是太平軍,也是罪魁禍首。

除了人口損失,還有經濟的破壞。
太平天國以後,原先有近百萬城市人口的南京、蘇州、杭州,戰後只有10余萬或幾萬人。
還有太湖流域很多繁華的工商業市鎮,戰爭過後也元氣不在。


8、漢族官僚勢力的擴大與太平天國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說,太平天國還導致漢族地位有一些提升,也有一些積極作用啊!

你需要明白: 漢族軍閥的擴張,不是太平軍發動這場戰爭的初衷,只是戰爭過程中偶然誕生的派生品罷了。

而且,這些發跡的漢族官僚,雖然搞洋務,但也是忠心於清廷的。本質上,還是傳統的封建儒生。

9、太平天國是“官逼民反”嗎?

這是很多人的錯誤認識。

晚清雖然腐敗,但是也不是課本描繪的那樣苦難不堪。比如江浙等地,還是比較富裕的。

中國那麼多人,為何其他地方人都不反,只有粵北移民才會造反?

因為客家人繁殖速度太快,土地緊張,所以到處移民、搶劫、爭奪土地、和人械鬥,後來還製造了大規模戰爭。

太平天國,實際上是土客械鬥的巔峰!

[原創]洪秀全-中國最早的帶路党領袖,為天王正名在傳統認知裏,常把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國運動認識為農民起義,其實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溝通西方,研習西方,最早全面向西方敞開國門的政權,洪秀全堪稱中國最早的帶路党領袖
分享到 0
核心摘要:


這一個照會清楚地表明,文翰在宣稱英國政府採取所謂中立立場的同時,要求太平天國承認《南京條約》,承認英國已經取得的特權。楊秀清嗣後給文翰發了一紙誥諭,其中說:“爾海外英民不遠萬里而來,歸順我朝,不僅天朝將士兵卒踴躍歡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當嘉汝忠義也。茲特降諭:准爾英酋,帶爾人民,自由出入,隨意進退,無論協助我天兵殲滅妖敵,或照常經營商業,悉聽其便。深望爾等能隨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業而報答天父之深恩。”[1]從總的來看,文中除了“歸順我朝”、“勤事天王”之類傳統的大國意識之外,最要害的是其中有“自由進出”、“隨意進退”、“貨稅不征”[2]的許諾,
天貓年中大促——五大海島9元秒殺
核心摘要: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為首各國取得長江的航行權,無視太平天國的尊嚴,於1858年以軍艦闖入長江,在目額爾金的率領下直逼天京城外,在江面上遊弋示威。太平軍開炮轟擊,於是雙方“火器互攻,甚為稠密[3]”。從而進行了一場太平天國與他的“洋兄弟”之間的軍事遭遇戰。

  雖然雙方發生了流血事件,但天王洪秀全卻仍是頑固地堅持早先的觀點,下詔將開炮的太平軍將士斬首,並派遣專使道歉,認為額爾金之行是“西洋番弟朝上帝”,“萬國扶朕在天臺”,而“西洋番弟”們也應該要與太平軍一道,“同頂爺哥滅臭蟲”[4]。額爾金派遣號稱中國通的威妥瑪為特使進入天京城中與益天福李春發會談,太平天國完全承認了英國在長江上的航行權。此次會談以英方的完全勝利而告結束,英方超出預期效果地向內戰的雙方顯示了力量,把開放長江、自由航行的目標變成了既成的事實。拜上帝教,必然被消滅。
贊同 |

核心摘要:

 
 一、洪秀全與基督教


  1836年春天,23出頭的洪秀全到廣州參加府試考秀才,遇到有人散發一本叫《勸世良言》的小冊子,洪秀全拿到一套。這本宣傳基督教的十余萬字的小冊子,就這樣開始改變洪秀全的命運,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

  《勸世良言》是一本宣傳基督教教義的啟蒙通俗讀物,作者是梁發。書中的一半內容,摘錄的是當時的中譯本《聖經》部分原文,另一半則是梁發針對中國的國情闡述的教義,內容涉及創世說、原罪和救贖說、天堂、地獄和末日審判說等一些基督教最基本的神學內容。梁發強調:“神天上帝獨真、獨尊、獨威的絕對性,而其他一切宗教的神靈、偶像都屬於被清除的邪門歪道。若崇拜它們,便將獲罪於上帝。”《勸世良言》中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民間宗教和巫術風水之類文化進行了抨擊。此書使四次落第的洪秀全有了特殊體悟,決心皈依上帝,他相信自己受了上帝啟示,受上帝派遣,前來消除人間妖孽,建立太平天國。他砸了本村孔子牌位,開始出門傳教,加入並改造了“拜上帝會”,並很快成為領袖。“拜上帝會”公開宣稱信仰上帝,信奉基督,認同《聖經》,以清除妖邪鬼卒,建立太平天國為已任。太平天國,是將中國歷史轉向上帝引領的正路而已。

【轉】
總的來說,馬克思對太平天國還是基本肯定的。馬克思從來沒有把太平天國的上帝教說成是邪教,即使在《中國記事》一文中,他對太平天國運動的革命宗教性質也並無異議,認為“中國是被異族王朝統治著。既然已過了三百年,為什麼不來一個運動推翻這個王朝呢?運動一開始就帶著宗教色彩,但這是一切東方運動的共同特徵。”


核心摘要:

太平天國提出的理想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主有所運用”,“務使天下共用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
均勻,無處不飽暖”。要實現這種理想,只能承認要有一個至高無上、公正無私、洞察一切的“上主”來“分配”這種公正、平等,

百姓若藏有金一兩、銀五兩者斬

藏有儒、釋、道著作者  斬


“凡一切孔孟柱子百家妖書邪說者盡行焚除,皆不准買賣藏讀也,否則問罪也”
“搜得倉鼠論擔挑,讀者斬,收者斬,買者賣者一同斬,書苟滿家法必犯,昔用撐腸令破膽”

此貼已經被作者于 2012/8/7 18:06:38 編輯過


  核心摘要:

制度全面學習西方

洪仁玕是太平天國後期主要領導者。在其所擬定的《資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出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近代化方案,其中不少內容便直接以香港社會為藍本。在《資政新篇》裏 建議設新聞官,立暗櫃,以通上下之情,發揚公議。經濟方面,主張發展交通運輸業,修築道路,製造火車輪船,興辦郵政;鼓勵民間開礦、辦企業,獎勵技術發明;創立銀行和發行紙幣。文化思想、社會風俗方面,主張關閉寺廟道觀,反對傳統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設辦醫院、學堂;革除溺嬰、吸食鴉片、婦女纏足等陋習,禁止買賣人口和使用奴婢。外交方面,提議與各國通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傳授科學技術,但不准其干涉內政。這個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向西方學習,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洪秀全審批,旨准刊刻頒佈。


核心摘要:

太平天國存在的短短十幾年間已經開始了廣泛的器物引進
太平天國的萬人洋槍隊


 早在金田起義時期,太平軍中就有不少槍炮,咸豐元年(1851年)六月二十七日,清將烏蘭泰進攻新墟,一次就奪得太平軍火炮13門,都鑄有“太平左右軍”字樣,顯然,這些炮是起義後自行鑄造的,桂平當地也有韋昌輝“開轅門造炮”的記載。
除了炮,早期太平軍也有不少其他火器,據被俘的李進富稱,在紫荊山的太平軍士兵,每人都要帶一個裝火藥的布口袋,可見用量是不少的。

 1855年左右出版的《行軍總要》規定,太平軍最基層的戰鬥單位“兩”(有25個人),裝備抬槍兩杆,鳥槍5杆,抬槍是由兩人操作的,照此計算,太平軍步兵裝備火器與裝備刀矛的比例為9∶16,考慮到太平軍一般不讓新兵直接上陣,實際比例要更高。與太平軍對敵的湘軍,一個營分四哨,每哨八隊,其中四隊刀矛,兩隊抬槍,兩隊小槍(鳥槍),另有親兵六隊,其中三隊刀矛,兩隊劈山炮,一隊小槍,冷熱兵器比為1∶1,兩相對比,差距固然有,但不算大。大炮對於太平軍而言十分珍貴,1852年太平軍在湖南嶽州意外獲得當年吳三桂留下的鐵炮,便如獲至寶;進入南京後,重炮多被集中調配,如江北要塞瓜洲,就曾被分配裝備重2000斤的銅炮。相對而言,抬槍、鳥槍和小炮就普及得多了。
對於洋槍的使用,1855年湖口之戰時,汪等太平軍“先鋒隊”就使用洋槍突擊,1858年的繁昌之戰,太平軍劉官芳部已大量使用洋槍。後期太平軍裝備的洋槍洋炮數量極多,如忠王幾千人的衛隊都以洋槍為武器,蘇州城裏裝備洋槍的士兵更多達20000人。


太平天國北上打到湖南的時候,曾國藩在《討粵匪檄》裏說出了這次造反跟歷代造反的不同,在於它是一場“滅教”運動:儒釋道都要被基督教消滅。曾國藩把跟太平天國的戰鬥視為捍衛儒教、撲滅邪教的“聖戰”。儘管太平軍在自己的檄文裏打出了漢滿華夷之辨的民族牌,但在“教”的層面,它對儒釋道的激進破壞做法,無法說服廣大儒生歸服,最終還是被一干儒教士大夫消滅了。中國近代史上邊緣知識份子用西方舶來的新意識形態取代儒教的第一次嘗試歸於失敗。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社會萬象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