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懷念醫院管理大師張錦文並憶往事-
(一)前言(二)畢生貢獻台灣醫界
望醫心切(2002年出版):張錦文與臺灣醫院的成長.

一.前言
2012年11月12日,看到新聞報導,國內醫院管理大師
張錦文於11日下午,在台北新光醫院因心肺衰竭,
歸於主懷,享年七十九歲.
連續好幾天一直想著過去幾十年來和他一起工作相處的
點點滴滴,想起他的苦樂人生,他的大智慧大格局,他的大無畏,
他對社會的熱誠,他一生的豐功偉績,而從此卻要接受以後再
也見不到他的事實,心中之難過,不捨和心酸,實在無以言宣,
一直想寫篇文章紀念他,總是千頭萬緒,
一拖再拖就是無從寫起,轉眼已是一年......
一九九三年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江東亮主持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叢書],
為了瞭解台灣醫院產業的發展歷史,由張錦文親力親為,
李淑娟採訪整理,歷時八年完成,
於民國九十一年出版[望醫心切 / 台灣醫管第一人/ 張錦文],
這是[一部台灣醫院產業的發展歷史],詳述了
[醫院管理開山祖師],[醫院經營者代言人]
的一生努力和心路歷程.
張錦文在書中自許: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凡事淡然處之,心中已了無遺憾!!!!],
倒是透露了他有的是雄心大志,
一生當過理事長,教授,所長,校長;
但因為不是醫生,在醫院最大只能當到副院長,
難免有些許大志難伸,總是為人作嫁的無奈.
對張錦文來說,他的境遇借用宋朝石曼卿的一首詩,
或許能表達一二:
[年去年來來去忙,為他人作嫁衣裳,
仰天大笑出門去,獨對東風舞一場。]
也像極了江炳坤最大的憾嘆:
[人生最大遺憾,兩度與行政院長擦身而過!],
然而無論如何,在歷史評價上,
張錦文被譽為[台灣醫院管理教父],還是當之無愧!!!!
二.畢生貢獻台灣醫界
記得2008年的某天下午,
我在電視上看到正報導著說他罹患血癌,
我當下立刻打電話給他,
他說我是第一個打電話安慰他的人,
他現在住在淡水紅樹林捷運站對面,
要我找時間去敘敘舊.
我心中擔憂,只能祈禱上帝疼惜好人,
讓他必能克服病魔.
一晃又是幾年,我腦子裡一直就是他高大碩壯,
聲音洪亮,勇往直前,不畏艱苦,笑容滿面的影像,
實在不能想像也無法相信,一個滿腔熱誠,喜愛熱鬧,
豐沛活躍的生命,如今驟歸沉寂.
令人怨嘆:天妒英雄,國土福薄;
所幸,天雖不假其年,他在興建大型醫學中心,傳授醫院管理科學,
促進醫療環境進步和關懷弱勢等等方面的偉大貢獻,
確是流芳百世,不虛此生!!!
張錦文民國23年出生於嘉義縣布袋鎮的討海家庭,
排行13,上有兄,姊各6人,曾經一度因家境貧困,
他這個老么被父親送人撫養,幸好母親不忍,又把他抱回家.
他也常開玩笑說:早期政府沒有實施[節育政策],
蔣夢麟在他出生後才喊[兩個恰恰好],
否則他這個排行老么一定也不會來到這個世界.
所以他特別珍惜這種難得的生存機會,
告訴自己要比別人活得更有價值,
也因為這種體認,引導了他的大志氣和大成就.
張錦文雖然家境清寒,但喜愛讀書,
中學時參加了童子軍,喜愛體育,美術和音樂,
還當了南光中學的第一任樂隊指揮,
可謂品學兼優,多才多藝.
其後,他成為全村第一個考上台灣大學的子弟,
在台大商學系畢業後,獲得當時擔任馬偕院長的
美籍醫師羅慧夫賞識,協助他赴美國密西根大學
取得台灣第一位醫管碩士.
學成歸國後重返馬偕醫院服務擔任副院長,
開始發揮長才,和羅慧夫聯手引進西方先進醫療觀念,
創設國內第一個加護病房、燒燙傷病房
和自殺防治中心,奠定了他在台灣醫療界的地位.
在民國55年以前的台灣,醫院還很少,
不過是一些省市立醫院而已,其規模也僅有
100床至200床左右,因此病人一床難求是尋常事,
擠在急診室的景象更是司空見慣.
這時候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馬階醫院,
也開始成為家戶喻曉的好醫院.
張錦文生性活潑外向,
於參加扶輪社後,他結合扶輪社力量,
在民國58年成立「生命線」,
隔年又促成設立專供青少年協談的「張老師」專線.
從此張錦文在醫療界的名氣如日中天,
也在台灣醫療界闖出了[醫院管理專家]的名號.
他新聞界的朋友稱許張錦文是創造了
[金馬]的年代[註1],是台灣醫界邁向現代化的推手.
[註1][金馬]是張錦文的綽號,他的英文名字叫[Kima Chang],
用中文說就叫[金馬].
1972年,他因此榮獲蔣經國總統親頒
[十大傑出青年獎].
張錦文在擔任馬偕醫院副院長後,
有鑑於美國醫院協會對醫院
所產生的重要性,且深信未來的台灣將會有大量醫院
暨病床的需求,所以他親自拜訪台灣大學附設
醫院院長邱仕榮教授,提議台灣應籌設成立醫院協會,
來改善台灣的醫療管理水準,
並請位居台灣醫界龍頭之尊的邱仕榮院長為號召,
於民國57年元月邀請各方醫院代表共同創辦
「中華民國醫院行政協會」,即為其後之
[中華民國醫院協會],也是2003年以後的
[台灣醫院協會].
張錦文並於1994年,2000年及2002年擔任
第五任,第七任,第八任三屆共九年的理事長,
他所提拔的長庚醫院總院長吳德朗,
隨後也當了兩任共六年的理事長,
可謂為台灣醫療界出盡心力,鞠躬盡瘁.
張錦文自己在醫院管理科學上的成就,
讓他有把這項科學傳承給下一代,
以利擴大貢獻於台灣醫療界的任務感.
他總是在台灣北中南四處奔波,親自推廣,
講授[醫院管理學].
他除了在1969年擔任國防醫學院社會醫學研究所
兼任講師,1970年擔任馬偕護理校長,
1983年到1998年擔任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
研究所所長、副授教、系主任,
1999年擔任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
並在1997年10月9日廣邀全國醫務管理科、系、
所主任、所長及醫療衛生機構相關
人員研商成立[台灣醫務管理學會],
且獲推選推為首屆理事長,前衛生署署長王金茂博士
為名譽理事長,學會於1998年10月正式運作,
對台灣的醫院管理觀念,技術水準
樹立了無遠弗屆的影響和貢獻.
張錦文一生最大的心血,是親自策畫,
興建了許多大型醫學中心和大醫院,如馬偕、
長庚、新光、成大、奇美等醫院的籌設,
高雄義大醫院,台北書田醫院的籌建顧問,
並擔任長庚紀念醫院,花蓮門諾會基督教醫院
和台南逢甲醫院的董事,甚至到對岸的中國,
協助台資醫院如明碁醫院等的興建.
他也曾應衛生署邀請,擔任中華民國首任
中沙醫療團團長,遠赴沙烏地阿拉伯進行了
國家的的醫療邦交.
後來又到非洲馬拉威協助籌建醫院.
在醫療社團及公益服務方面,他擔任了,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名譽理事長,
醫療品質健保費用委員會,醫院評鑑委員會,
衛生署醫療網委員會等委員.
回顧他的一生,從台灣落後的社會到經濟突飛猛進的
亞洲四小龍開發國家,社會環境丕變,
正是面臨醫療轉型的劇烈和重要時刻,無論是醫院體制,
新醫院籌健,醫療改進,醫院管理教育,醫療社福,
甚至健保制度,他總是無役不與無時不參,
確是近代台灣醫療工作史上的偉大長期奉獻者.
張錦文一生對國家社會的熱忱貢獻,開創馬偕及長庚
現代化醫療體系,尤其對於台灣醫院管理貢獻卓著,
曾獲頒[行政院衛生署獎章],
[技職教育名人獎]、[醫療資訊終生成就獎]等殊榮.
他所獲得的肯定和嘉獎,其中重要者尚包括:
1974年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總裁蔣中正
[介壽運動公園貢獻獎],
1989年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醫療貢獻獎,
1999年的首屆[國家公益獎],
2009年的第十九屆醫療奉獻獎之[特殊貢獻獎],及
2011年由馬英九總統親自頒發獎座的
首屆[醫管貢獻獎].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任教於中國醫藥學院醫院
管理研究所所長的張錦文,於退休之際,
在各界好友及熱心人士的提議下,
為肯定他四十年的貢獻醫界成果,
發揮及延續其無我無懼之醫管人精神,
特推動成立了「財團法人張錦文基金會」,
用以培養醫管後起之秀,鼓勵莘莘學子努力向學,
肯定自我,學以致用,
共同致力於醫管專業化及醫療經營環境之改善,
以期努力提昇台灣的醫管專業及民眾的就醫品質.
張錦文同時也把他自己的教學退休金
全數捐給了基金會.
這個基金會發揮了鼓勵醫管學生努力學習和
研究的機會,同時為了避免檳榔對美麗寶島台灣民眾
的危害,基金會也推動了「全國無檳榔醫院」活動,
及培訓「檳榔防制大使」計畫,
積極進行投入檳榔防制的工作,
協助民眾建立檳榔危害的正確觀念,進而全面拒絕檳榔.
張錦文對於檳榔的危害有著非常深刻的切身之痛,
因為他的雙親都是嘉義布袋的漁民,
為了抵抗冬天寒冷的海風而有了嚼食檳榔的習慣,
最後因為嚼食檳榔紛紛罹患口腔癌及食道癌過世.
2010年基金會由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擔任
第四屆董事長,並於2010年11月5日,更名為
[財團法人中國醫藥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錦文基金會],
以彰顯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張錦文之學術成就及貢獻.
張錦文在醫療學術界及管理界可以說是:
起於馬偕,播於長庚,定於中國醫藥大學.
(待續)
- 2樓.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2013/12/03 09:40
金龍兄這篇大作,對張錦文大師的介紹如數家珍!
詳細而精確,可見吾兄與張大師的交情親蜜,
張錦文大師一生為台灣醫療貢獻至偉,出力出錢,
笑笑身為台灣的一份子應對張大師致上無限的謝!
感謝笑笑老哥的鼓勵和欣賞. 張金龍/終生陸戰隊 於 2013/12/03 19:40回覆 - 1樓. 天空之城景觀2013/12/02 23:49吾兄心心念念:情義之悼念
拜讀金龍兄悼念張錦文管理大師大作
可見你倆性相近~義薄雲天~思思念念伊:情深感嘆切
23年生:少老哥兩歲~大師何其貢獻人類之偉業~更生一事無成羞虛長兩歲
大師這句話有意思:早期政府沒有實施節育政策~蔣夢麟喊「兩個恰恰好」時候~他溜的快~
當六男六女的第十三么弟~慢一點就來不了這人間~他珍惜此生:我們慶幸有他來世間貢獻濟人機緣~真是難得的巧遇善緣啊‧
看他雖只能當馬偕醫院副院長~但貢獻豈是院長們所能及‧
吾兄心心念念:情義之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