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pAN3MDjKWj0?si=NrdK6m5whBibkuC3
需求與匱乏是心理學的名詞,我就不引用太多解釋名詞,那些去網路搜尋一大堆,我用簡單的比喻。
心裡有需求,長期被忽視,或是沒滿足,影響外在行為。
需求都是很隱藏在內心的,但是外人都看得到行為。
我們可以從別人的外在行為,推算【對方可能在哪方面匱乏】。
--->對他人寬容.見怪不怪.從對方言談就能理解對方的匱乏(這是要經驗累積,見微知著和過度解讀就是一線之隔,否則就是過度解讀)
我們自己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哪方面匱乏,自己想辦法補足,即使補足不了,至少不要在情感方面踩坑,【不能拿別人補自己,例如:希望天將神兵幫我把討厭的人事物拿走.天將百分百完美伴侶拯救自己】
--->對自己向內求
用個簡單比喻:
不匱乏:一房子的名牌.奢侈品,即使被刮.被雨淋.被偷.弄丟,因為【家裡一大堆】,心裡都不覺得可惜,不會影響情緒。
壞了沒關係,家裡還有一大堆,或是再買一個。
有這樣的底氣就是因為【不匱乏.不缺】,這是真的內心不缺,不是嘴硬那種。
匱乏:省吃儉用好幾個月,才買一個名牌.奢侈品。
如果這個名牌.奢侈品被刮.被雨淋.被偷.弄丟.弄髒,肯定會生氣.不甘心.懊悔.低落.覺得倒楣,有些可能【羨慕】別人有錢家裡一堆奢侈品,或是【忌妒】別人不用太努力就有一堆奢侈品,會產生【計較】的心出來,甚至記一輩子,這就是匱乏。
佛教講法就是【執著】。
會執著,就是心理匱乏,覺得【不夠】。
用名牌奢侈品這種物質比喻心理,其實不完全恰當,但是衍生的情緒是類似的,還有物質比較能量化和想像,心理的需求很難量化。
例如:我覺得你不夠愛我,請問要怎麼衡量愛?
要對方上刀山下火海來證明?這就是自己的內心坑洞,怎可能靠外在來填補?永遠填不完。
即使對方真的上刀山下油鍋,做完之後,自己又會想一堆招數來【要對方證明愛自己】。
這就是向外求(要外在條件滿足,才等於如何如何),而不是向內看(自己內心的匱乏.空洞)。
太多匱乏感,就會拿其他填補。
原生家庭相處不好,容易早戀,拿戀愛補家庭不美好的缺口。這樣的心理動機談戀愛,容易衍生【找錯人談感情】的問題。
例如:蕭紅,不停戀愛,不停找錯人,蕭紅的戀愛就是都在低谷,蕭紅太想要藉著感情,拯救她不如意的現況,找的人越找越不靠普。
想逃離家,找表哥,結果表哥先放棄回家去了。
再找汪恩甲,結果蕭紅大肚子,汪恩甲把她丟旅館跑掉了。
再找蕭軍,蕭軍是接納懷孕的蕭紅,但是也不影響蕭軍家暴和劈腿。
再找端木蕻良,端木接納蕭紅懷著蕭軍的孩子,但是蕭紅生重病的時候,端木不見人影。
蕭紅就是這樣的例子,就是想要抓緊浮木,結果給她帶來災難的都是這些男人。
蕭紅沒有解決內心的匱乏感,她很有勇氣,和原生家庭抗爭,但是她又把男人當浮木來抓。
蕭紅看似桃花沒斷過,但是哪個又是靠得住的好緣分?
【看似很多,其實沒得選擇】,都是當下蕭紅想要逃避現實,就趕緊抓住身邊這一個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