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為什麼影響大部分人的生活呢,甚至到現在還在蓬勃發展,你會發現現在99%創業者都會投入電商的領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電商嗎?絕對不是開個網店那麼簡單,這次我就是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本業-電子商務,簡稱電商,源於英文 Electronic Commerce ,也就是在網路上進行商業交易活動。隨著 1990 年代電商巨頭 eBay、Amazon、樂天、阿里巴巴相繼成立,你平常會使用的蝦皮、PChome、momo購物就是電商的例子,,所有透過網路進行商品、服務買賣的交易方式,即可稱為電子商務。所謂電子化或網路化,其實就是指比起實體商店,在操作電子商務時,你有更多的數據可以參考,並以此作為下一步行銷策略的依據。這些數據不只包括銷售額,更包含電商網站的點擊率、廣告的曝光度、網站的停留人數等,因此相較於傳統店面只能去計算來店人數和銷售額,電子商務可以獲得的數據其實更完整。
電商可根據銷售方與銷售對象不同,可分為以下四種不同的模式
1.B2B (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例如原廠對代理商、批發商對零售商、原料廠對品牌商。如果你的電商是B2B經營模式,那麼你的受眾就會是跟你一樣是企業的公司。在商品到個別的消費者手上前,會經過中下游、批發商、供應商等過程,這些過程仰賴的就是B2B的貿易模式。不只是產品,如果是像企業提供服務,如網頁軟體的撰寫等,也算是B2B。大家比較熟知的電商平台中,採取B2B的模式的有中國的阿里巴巴、台灣的台灣經貿網、 Amazon Business等。
2.B2C (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銷售直接賣給終端消費者,是指企業透過網路,將商品賣給個人消費者。這是目前最常見的電商形式。如品牌的官網就是典型的B2C。B2C的商業模式,因為受眾會是獨立的消費者,因此下單介面的上手度乃至社群的經營如何吸引受眾,都被認為是很重要的。例如:消費者直接上Apple官網訂購 iPhone、上Uniqlo網路商店購買衣服。
3.B2B2C (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通常這樣的銷售模式會有一個「平台商」作為中介,企業銷售方將產品進駐在平台,而終端消費者再透過平台來下單消費,例如:momo摩天商城、PChome商店街、蝦皮商城、yahoo超級商城、Rakuten樂天市場等等。擁有產品的企業透過付費給這些電商平台,以獲取在平台上的曝光、宣傳和銷售,這就是B2B2C的商業模式。
4.C2C (Consumer to Consumer),消費者對消費者,屬於個人對個人的銷售模式,例如yahoo拍賣、蝦皮拍賣、早期的露天拍賣、旋轉拍賣等等。
電商因為能更準確地捕捉這些數據,因此當一個人能看得懂這些數據背後的內涵,並清楚做如何的操作能讓這些數據更加優化時,基本上他已經具備成為成功電商百分之七十的能力了。雖然距離「電商」的概念被提出已超過 30 多年,但根據 eMarketer 在 2021 年初發表的統計與預測資料,電商依舊呈現持續成長的趨勢,預估到 2024 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將會來到近 6.4 兆美元(約 177 兆台幣),佔整體零售業銷售額的 1/5。所以我認為行銷可以說是一連串打心理戰的過程,因此若把消費者作為攻略目標,對對方的心理狀態、想法、甚至是行動有越多的了解和把握是最好。
你知道因為疫情的關係,這兩年加速了原本就在進行的企業數位化,而民眾的辦公、生活、飲食及消費習慣也已逐漸改變,電子商務儼然成為疫情中最大的受益者,預期到2025年,電子商務的滲透率將由現今的15%上升到25%。
電商好處1:時間/地域不再受到限制
實體店面本身就有地域和空間的限制,即便一家再好的店,如果想要擴大經營,也只得透過開分店的方式擴展銷售範圍。但電子商務沒有這個問題。運用電商銷售,就像請了一位24小時不休息的接單人員,不受門市開店/打烊時間限制,只要有客戶上門,就能賣出商品。此外,網路無國界,只要有網路和商家的物流能夠支援,無論消費者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透過網路下單。
電商好處2:輕量開始,省去店面成本
無論是實體店面的租金,抑或是顧店的人力成本,對店家來說都會是很大的消耗。因此,電商特別適合沒有雄厚開店基金的創業者。相較開實體店面,開設電商的門檻低很多。電商銷售不像實體銷售必須選定店面,並投入裝潢、水電及租金等成本,可幫助創業者在前期省下大量資金,將心力放在找到精確客群和顧客溝通上。
電商好處3:數據導向,即時調整
雖然做電商無法實際看到消費者的樣貌,但卻可以透過更精確的銷售分析,了解實體店面難以量化的數據,如訂單數、客單價、熱門商品組合等。若是經營自有官網,就能再進一步掌握流量分佈、流量來源、會員消費統計等數據,甚至還能分析商店中各版位的 Banner 或各檔活動的點擊、轉單率是否理想,並即時調整優化。而且網路無遠弗屆,只要連的上網路的地方即可成為辦公的場所,即便是在國外、咖啡廳亦或是在家都能藉由網際網路來辦公,也因如此可以很方便的服務來自四面八方的顧客,相對實體商店就會有所限制。
電商好處4: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
這幾年來由於電商的發展,身邊越來越多人都漸漸習慣網路購物的模式,也對電商平台的信任度與依賴度大幅提升,根據統計,電商的銷售數據每一年都在創新高,讓我們拿實體店鋪和電商的數據做個比較就知道。就台灣而論,早在2017年,市場研究機構 eMarketer所提供的數據報告就預測了,台灣整體零售業2018年至2022年只會有每年不到1%的成長率,不過電子商務卻可在此中維持每年近7%的成長率。然事實上,因著2020全球疫情的爆發,這個數字或許還是低估了台灣電子商務的發展。
說了以上四個好處,我覺得電商也有三個缺點要讓大家知道,1.商品的狀況是無法掌握的,因為大多數顧客只能透過賣家上傳的照片與文字來了解商品,也會透過評價去感覺商品的好壞,只要客人對該商品產生疑慮就可能的無法下單。2.相較於實體店,電商上消費不像實體店可以馬上結帳,馬上把商品帶走,顧客需要等待物流的配送時間,不管買家或賣家都要承擔運送過程時間過長或配送時有所損傷,都有可能導致顧客滿意度的下降,所以選擇信用品質良好的物流公司就是一個很大的考量。3.目前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進入電商產業,顧客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所以要如何透過產品本身跟行銷管道來吸引顧客就是一大學問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