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說是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1965)前驅或迷你版,Cary Grant演單親爸爸,劇情想當然更輕鬆有趣,與小演員互動可看性高,勝過與女主角Sophia Loren談情說愛,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原創歌曲「Almost in Your Arms」,另一首「Bing! Bang! Bong!」亦琅琅上口。
Tom Winston(Cary Grant)忙於公務(政府公職律師),少與家人相處,與老婆分居三、四年,待簽字離婚,老婆車禍驟逝,岳父要Tom放棄小孩監護權,Tom決定領回三子女獨自撫養。
義大利女子Cinzia Zaccardi(Sophia Loren),自稱家貧且被未婚夫拋棄,其實她出身世家,爸爸是交響樂團大指揮,出入上流社會,受貴族教育,但厭倦承襲父蔭,似「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1934)富家女、「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1953)公主,羨慕市井生活,因此逃家充當女傭,經過相處,繼任女主人。
劇本對白滿有趣的,1950年代美國風情尚存典雅,Washington, DC街道、服裝、車輛、露天交響音樂會,看得很有紀念性,音樂也好聽,口琴穿插靈巧,包括那首Waltz舞曲「That's Amore」。
更難得是突顯單親爸爸難為,最後再婚讓少年哥哥覺得失戀了,怕孤單的妹妹覺得晚上不能再去找爸爸,多愁善感的弟弟覺得媽媽都會突然死去,因此不參加婚禮,每個孩子都有想法,如何解決不時出現的難題,運用智慧、按下情緒,實是為人父母做不完的功課。
本片最好看的還是因為有Cary Grant,進退有禮、脾性好、又有趣,與劇中子女對戲可愛好玩,「Who sir, me sir? Yes sir, you sir. No sir, not I sir. Who then sir?」,其實他與童星對戲都很好看,包括後來「謎中謎」(Charade,1963)、「呆鵝爸爸」(Father Goose,1964),都是很正經被童星整來整去,一點都不覺尷尬愚笨,就是很自然很好笑,相信他台下也跟這些小演員相處愉快,台上始能這麼安然被逗弄。
有一點奇怪的是,Cary Grant、Sophia Loren都很有銀幕魅力,但擺在一起沒甚麼火花,Sophia Loren冶豔甚至慓悍風格,跟義大利男明星Marcello Mastroianni合作,或許棋逢敵手銀幕絕配,但不適合Cary Grant溫文瀟灑,尤其前段Cary Grant結實挨了她一巴掌,真有點愣一下,除了「寂寞芳心」(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1944)演母親的Ethel Barrymore有打過兒子Cary Grant外,再沒看過其他對戲女星動手這麼直接猛烈。
雖然戲裡戲外Cary Grant深深迷戀Sophia Loren,後段露天舞會男女主角戲假情真,互相看盡眼底意亂情迷,卻未讓觀眾神往,劇中爸爸跟女傭談戀愛其實牽強,還不如後來「諜海密碼戰」(Arabesque,1966)與Gregory Peck搭配來得好。
Cary Grant因接演「氣壯山河」(The Pride and the Passion,1957),熱烈愛上Sophia Loren,當時妻子Betsy Drake甚至趕去西班牙拍攝現場力挽狂瀾,無奈裂痕已顯,1958年兩人分居,1962年離婚。此片多年前重映,我在左營中正堂看過,枯燥乏味至極,悶坐逾兩小時,只記得散場走出室外,真就是重見天日。合演還有Frank Sinatra(1915-1998),此人擔綱任何角色,無論嚴肅或歌舞,就算得過奧斯卡獎,甚至主持節目,都覺得不如回家聽他唱片。
話說回來,向來欣賞Sophia Loren(1934-)愛憎分明演技,更佩服她真實人生謹慎有智慧,面對Cary Grant熱情追求,不為所動亦不想嫁給外國人,有情有義選擇義大利製片家Carlo Ponti(1912-2007),白首偕老50年。而在Shirley Temple(1928-2014)、Lauren Bacall(1924-2014)相繼過世後,AFI選出世紀25大傳奇女明星,碩果僅存Sophia Lo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