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最大的臺北新高堂書店(東方出版社)
2015/06/17 23:23
瀏覽5,489
迴響1
推薦16
引用0
新高堂書店(今衡陽路重慶南路口)創設人村崎長昶(1870-1950)在日治初期(1895)即來臺擔任陸軍省雇員,當時他才廿六歲。同年開設村崎事務所,經營工程承攬和水路運輸,其後又從事土地家屋的買賣融資業務,資產開始不斷增加。1915年,為配合臺北廳長井村大吉的市區美化政策,新高堂拆掉了舊建物,築起三層樓高的紅磚建築,搖身一變成為占地二七〇坪的大書店。一樓陳列雜誌,二樓陳列圖書,三樓作集會娛樂的場所。
.
新高堂能夠擺脫小文具店性質,迅速發展成全臺首屈一指的大書店,主要原因即在於日人移民人數增加與殖民教育的推行;此外,新高堂銷售管道多元,不僅於店鋪零售與經銷其他書店之圖書,也長期壟斷公小學校的教科書與總督府圖書館的採購。當時每有輪船從日本內地載運書籍抵港,船上輸入的圖書有大半為新高堂持有。
.
戰後,村崎回到日本後,臺北市長游彌堅邀集文化界人士范壽康等人集資籌辦東方出版社,公推日治時期擔任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主筆的林呈祿擔任社長,租下新高堂書店原址作為東方出版社社址。積極推動國語文,致力於兒童讀物出版,並創下多項第一。譬如,臺灣本土第一家出版社、出版臺灣第一本國語辭典、首創將兒童讀物加註注音、創刊臺灣第一本集漫畫、插圖、小故事於一書的《東方少年》月刊。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 1樓. 阿勇(ayon)2015/06/18 12:50
以前 小時候 常去逛東方出版社 裡頭(二樓)很多青少年讀物
後來 長大後 就常逛商務印書館 三民書局
很可惜,小時候沒機會逛「東方少年」的聖地。 不再年輕 於 2015/06/18 17:5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