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活動之四 - 向天山與面天山
2017/12/19 11:03
瀏覽33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向天面天哥倆好,遠似山東大饅頭;

草山最大火山湖,只在豪雨方成池。

 

面天樹蛙嗶嗶叫,雌鍬形蟲鳴吱吱

向天池內向天蝦,有緣方可與相會。

 

 

面天山和向天山為一對雙生火山,位於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西區,是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最後一段步道。兩座山噴發與形成時間大約相同,兩座鐘形火山都是因為熔岩流從火山口的旁邊流出所形成。遠看如同二個山東大饅頭,一個發酵完全,一個似乎發酵不完全。

 

向天山上有個終年乾涸的火山口凹地湖,稱之向天池,直徑130M深約20M,是一個池底滲水性高,暫時性水池,只有在豪雨後才會在中央形成深可5M直徑80M的池塘,若無持續雨水積蓄,在10~14天池水就會乾涸。

 

向天池中,有一種特殊的水生甲殼類物種,稱之向天蝦,名稱是因為在台灣區域,目前僅在陽明山向天池中發現生存記錄,以其形狀如蝦,故名”向天蝦”。向天蝦學名是”湖沼枝額蟲”  (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或豐年蟲(又稱為仙女蝦, fairy shrimp)。身體顏色呈綠色,體積,生命周期十分短;分佈於東亞地區,涵蓋日本南印度等國家。

 

向天蝦之希罕,在於向天池這樣蓄水環境的短暫周期正好合適”向天蝦” 獨特生存方式的生存。當豪雨過後水位夠高時就會出現"向天蝦"快速繁殖下一代,在很短的蓄水期,孵化,成蟲,育卵,死亡;卵在乾涸的環境中保持休眠狀態,直至下一次水期來臨,周而復始。大自然賦予各種環境的生命形態,真是非常奇妙的。

 

在面天山有兩個特殊昆蟲,”面天樹蛙”與”鄭氏肥角鍬形蟲”。

面天樹蛙學名Kurixalus idiootocus),其主要棲息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潮濕的灌木叢或草原。面天樹蛙是因為牠最早是在陽明山面天山 區被發現,模式標本的採集地點位於陽明山的面天山區,所以才取名面天樹蛙的。

鄭氏肥角鍬形蟲(學名:Aegus jengi[1]台灣特有種鍬形蟲,模式產地為陽明山國家公園面天山,為中國鍬型蟲分類學者黃灝與台灣鍬形蟲愛好者陳常卿於2016年底共同發表的新種鍬形蟲。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