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文
2023/04/26 20:00
瀏覽1,312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唐朝「詩鬼」李賀,在他所寫「金銅仙人辭漢歌」裡的名句,慨歎朝代的衰敗。此句一出立時名動天下,200年來包括歐陽修、賀鑄等多人引用,卻無人能寫出,堪與之爭風的下聯。直到宋代石延年在某日酒醉之後,靈機一動,神來之筆的「月如無恨月長圓」,巧妙地在詞義和音律上完全契合,終於補上了這塊孤懸已久的半璧。
 
這一切看在一代文豪蘇東坡眼裡,其實並不盡然心服。他「水調歌頭」中的「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頗有藉著以月的圓缺傳達人的愛恨,間接與石延年的「月如無恨月長圓」遙相呼應。至於他「蝶戀花」中的「多情卻被無情惱」,也呼應了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之後在金元時代,感情異常豐富的元好問,兩度對「天若有情天亦老」發出了慨歎。首先是千古一問:「雁丘詞」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有趣的是這故事的主角卻是兩隻大雁,多情的他在葬雁之後發出的慨歎。接著就是他對「天若有情天亦老」在「蝶戀花:春到桃源人不到」中的正式回應:
 
過眼風花人自惱,已挫群芳,更約明年早,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世間原只無情好。
 
到了民國時代的毛澤東,卻把「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話當成對民生疾苦的關切,所以它的回應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從李賀的感嘆朝代興衰,石延年的見景傷情,到元好問的無情最好,直至毛澤東的人間滄桑,這自唐代以降的千古佳句,至今仍在尋找下文,迴盪縈繞在詩人們的心中,久久不去。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天方夜譚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