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白樺」的一篇序文「寂寞與熱鬧」有感
-- 寫在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華人作家之際
-- 返臺沉思之二
「寂寞與熱鬧」一文是大陸作家「白樺」為其書《溪水,淚水》所寫的序。 書是由臺北三民書局出版。以直行排版印刷,閱讀時自右至左,想是為了適應台灣讀者的閱讀習慣。「白樺」是十分有名的中國大陸作家,在後記裡會稍做介紹,此處暫時略過。
此文雖是以序文方式安排出現,內容卻是特殊,與書本身的故事迥異。我來回看了數遍,覺得它似乎非只為該書而寫,包含的意義更深遠廣闊,倒像是為關注文學或有志于寫作的人而寫。雖然說以中文表達,述說的主題是中國文學,但其應用對象範圍又好像適于普世的寫作者。有鼓勵有分析在裡頭,覺得十分有價值,就寫了這篇讀後。
三段第一句﹕即是作者白樺在序文中的自問問題,他說﹕「全世界都會有人提出同樣的問題,即『中國文學的未來如何﹖』」,接着他分別以五句自答了此問。可見,回答的比重比問題本身多很多,因此序文中重點不在問題而在回答與回答的內容,這是很明顯的,也是本篇讀後的重點。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中國土生土長的作家「莫言」。無巧不巧的,幾年前,法國籍的中國作家高行健亦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似乎無聲地證明作者白樺深遠的先見之明。
他第一句的回答﹕「中國文學到了應該發出巨大轟鳴的時候了!」。用的理是「中華民族無疑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民族,在爭取社會變革的生活中表現了非凡才智和大無畏的奮鬥精神,。。。使得許多已問世的文學作品相形之下黯淡無光。」作者問,「這是為什麼﹖」作者忽此一問,讀者讀此「文學作品相形之下黯淡無光...」突然一驚,心想此話說得偏激嘍,不大合理喲。。。也想要知道為什麼﹖ 呵呵。
白樺先生並沒有賣關子,很快地揭示他的觀察,如下﹕ 一、許多文學天才,通常沒有庸才那麼幸運,過早地么折或者受挫而暗啞。這是說什麼﹖猜測他指的是被排擠打壓的落莫文人才子,要不是他那個年代(作者于1930年出生),要不就是更早。他在這裡含蓄地為這些人表示不平。二、許多文學青年為更加輝煌、悲壯、和迫切的目標所吸引,放棄或半放棄他們曾經熱衷並十分喜愛的文學。此句隱意逐漸明朗,很可能指涉那些以文學為進身階梯的,或受到其他因素不能堅持下去的。同時含有諷刺與惋惜的意味。
三、「許多文學青年,震攝於生活本身的生動、深刻、知難而退。」此句與上點類似而不同。我認為他似乎在形容絕大部份的一群人只願把文學當做第二、第三、或甚至第四、五、六七的志趣。讀到這裡,我似乎開始冒汗了! 。。。
四、他深刻的指出,「更多的文學家缺乏韌性,陷入浮燥的深淵,步履維艱。」大師的劍鋒寒光凜凜,直趨要害所在。原來我冒得是冷汗。哈。是否這就是作者最終的分析,對當今我們華人寫者依然適用﹖不! 也許我們應該更乾脆地承認,完全適用。
於是,作者下了結論﹕「其實,文學是一種寂寞的事業。」又說,「偉大的文學作品只能出自耐得住寂寞的天才之手。」您以為這結論下得夠精彩吧,沒想到更精彩的還在後頭。
接下去的一段話,我認為是全文中的靈魂﹕「漫長的封閉式的歷史,使我們很晚才對屈辱、尊嚴、疼痛有多一點的認識,也有了些幽默感。」「缺乏思考才會麻木不仁,。。。」「我們流了那麼多血,卻用水來作畫,結果當然是很快地還原為一張白紙。」「我們不善於痛定思痛,逆境中迷失於自憐與怠惰,順境中沉溺於浮華和輕狂。在黑夜中十分堅強的神經,卻在一點磷火前變得十分柔弱。。。」「即使我們有記憶又有什麼用處呢﹖愛和恨都沒有留下血肉模糊得烙印,甚至壓根沒有清晰的愛,也沒有清晰的恨。」 走讀至此,我已完全清楚,作者用他自己親身經歷做例子,在闡述一個文學面的普世現象。
這段文字的深刻精彩,可能對台灣的多數的讀者是陌生的,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文字後面的含意。很可能因為我們生長的環境不同。但是,環境與苦難或有不同,我們對逆境的折磨經驗應不會錯認。因此作者的反省體認也就成了可相通的共同語言。
面對作者尖銳指控,讀到這裡我已面色慘白,無言以對。更何況我是在一個安穩環境中成長的人。白樺回答第三句﹕「偉大的文學作品只能自由自在地從天才的靈魂奔瀉出來。阻擋激流的壁立的山峰只能濺起眩目的浪花和警鐘般的回響。」看似指控的後面,似乎又讓我看到深有含意的指引--深刻地認識生活,面對一切。
作者又說﹕「真正的文學作品依存又不依存作家自己,更不會依存於任何曲解生活真相的意念,即使權威得猶如懸在頸項的鋼刀一般的意念。」回答的第四句﹕「偉大的文學作品只能出自執着的、大無謂的天才之手。」這無疑地為許多退卻而彷惶的文學耕耘者注入一針強心劑。
結論
他最後一句(第五句)和第一句是完全一樣的。但他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不知道淡泊是不是可以明志,但我確切的知道寧靜可以致遠。」如果說,當代的文學耕耘者對長篇大論式的剖白早已失去胃口,不妨就把這句當作座右吧。我個人以為,這句是作者提煉本身文學創作歷程與經驗的總結智慧。他說﹕「對於文學天才,沒有比寂寞中的勤奮和一雙冷峻的眼睛更為適宜了。」 -- 此文獻給生活百忙中的寂寞勤奮的文字耕耘者。
「文學是寂寞的事業,把熱鬧留在身後。」 -- 白樺
12月6日初稿,7日二稿。紙聲,臺北。
後記:
白樺,原名陳祐華。1930 年生于河南信陽。著有創作《今夜星光燦爛》、《苦戀》,詩集《鷹群》、《孔雀》、《我在愛與被愛時的歌》、《遠古的鐘聲與今日的迴響》、小說《遠方有個女兒國》等。其中,劇本《苦戀》發表後震動全中國文壇,觸犯當時的政治禁忌,並不斷的受到各種批判圍剿運動迫害,直到後來的平反。現居上海,專業從事寫作。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4樓. 譚老2013/01/21 07:44白桦
的书我没读过,这个人早年在军队,政治道路也很坎坷。但还应该认为是共产党作家。他有部书叫《苦恋》,改编成电影叫《太阳和人》,受到官方严厉批判,该电影也不许上演。譚老兄,抱歉遲回覆。是的,他的「苦戀」發表當時還在體制內被細細討論過、經過調查認定為正面,後來中央有人不同意,就成為他災難的開始。我蠻欣賞白樺其人其文。覺得他文筆純正功夫扎得深。中國許多這樣的作家詩人值得紙聲深刻學習。感謝來訪留言。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3/01/26 09:35回覆 - 13樓. 一畝桑田2012/12/24 14:10寧靜
淡泊是否可明志,
寧靜必然可以致遠,
自古創作者多孤寂,
還好有優迪園可以取暖.
UDN 是高尚的園地。孤寂在此轉化為以文會友的溫馨。感謝 一畝桑田來訪留言。祝 筆安,聖誕快樂,新年如意。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25 09:30回覆 - 12樓. 若莘2012/12/19 11:23見識主筆者喉韻中的力道
通篇加深加粗的黑體字
見出主筆者喉韻中的力道
拜讀好文來著
若莘呵呵,我想很多人或許和我一樣,反反覆覆試驗過不同的字體。。。 目前只有這種最適合。感謝你的欣賞此文與字體的表現,肯定具相當美學的基礎。我亦十分喜歡。 希望它能再細一些。 謝謝你的來訪回應。祝福 佳節愉快,筆安!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20 04:49回覆 - 11樓. 白帆2012/12/14 13:39讚
讀過他的《苦戀》,喜歡他冷靜思考的大腦,悲涼的筆鋒,他是一個真正的文學家。
白帆你好,很高興你看了白樺的作品。如遇知音之感! 說真格兒的,本文膚淺,用意只有兩點﹕其一,透過白樺先生文筆與點撥(實際是白樺在免費義診,看病抓藥),與文友互勉。二、向臺灣讀者介紹白樺與他的作品。 文友們對第一點反應熱烈。但您,是唯一觸及到我隱含的第二重用意。顯然 UDN 裡的格友們像您這樣廣泛閱讀並對--特別是早期的-- 大陸名作家,有所涉獵的還不是明顯的多。 個人覺得是台灣文友的損失。事實上,最近幾年的大陸作家抱走不少聯合報文學獎大獎,(何等類似本屆金馬獎!),不是沒有原因。
承蒙你的來訪、閱讀與留言回應,至此總算感到了我所作的筆記、構思、以及吃力緩慢的中文打字等等投入,得了完整圓滿的愉快和喜悅。 祝 文安!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14 15:44回覆 - 10樓. Miss楊2012/12/12 23:38作者的指控,全文中的靈魂
我想不只是文學家吧~
大中華民族性就是如此
八國聯軍的歷史殷鑑
應該可以作此經典
嗟呼!
這說的好,我們的民族性。原本我並沒想到這點,這麼一說,白樺序文就更有含意了。呵呵,謝謝提醒。你是冷靜理性的角色﹖ 我有沒有沾到一點邊﹖ 哈!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13 13:05回覆 - 9樓. 小燕子的feeling2012/12/12 14:09做一個「快樂的孤獨精靈」
震攝於生活本身的生動、深刻、知難而退,卻因而陷入浮燥的深淵,使步履維艱。然,文學雖寂寞,那自由裡的那隻「孤獨精靈」所奔瀉出來的靈魂怎麼說都是個天才之作,因為都是獨一無二。
紙聲大哥呀,不管淡泊是不是可以明志、是不是可以致遠,熱鬧總是留在後人的熱情與否裡。當自己兩腿一蹬+眼睛一閉啥米攏不知啦!~是不?
若能做一個「快樂的孤獨精靈」,善用自己智慧,善用自己所長,在天地間、在生命裡 留下一段回報的力量,想必將不虛此行。是唄?
小燕子 總愛 歐北想 歐北共
呵呵,沒有歐北共的是~妹妹我來看您啦!
就怕您老把我門給踹垮了咩~老猛老,腳力還挺猛的哩
天氣冷吱吱,這門壞了還得了,加上經濟不景氣,修繕費沒得要呀!所以硬冒著寒風千里迢迢趕緊自動來報到囉~~問安哪!~多保暖哦
呵,終於來了,。。哦不,是「酷姬女王」來。。。來了。有失遠迎。「快樂的孤獨」讓給我就好,你還真適合做「酷姬女王」。 請問女王這次要停留多久﹖ 臣民不可一日無君,請女王不要再(往外)跑了。。。 說實在的,連老臣都有點想念女王。。。(拭淚中)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12 18:44回覆 - 8樓. 紫楓(紅拂女)2012/12/11 21:28*-*
我寂寞 我勤奮 我熱情 我執著
寫了一輩子 我放下
不論有無天才 不論有無名利
不論熱鬧在前在後
盡了力就好 過程愉悅就好
紫楓說得痛快精彩! 幾個「我」與「不論」的句子,讓人熱血沸騰,神采飛揚。呵呵! 「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瀟灑身影,笑傲人間,李白東坡也要引為知己,紙聲為您浮一大白! 最棒的結語。感謝來訪留言。 祝 文思泉湧,筆安!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12 03:28回覆 - 7樓. 嵐山2012/12/10 09:46知難而退
這是通病啊~ 沒有信心,培養環境,歷練不多,還有缺乏老師...等等,都是障礙! 高手很多,但與讀者共鳴的確少數。 美國的高中也有中文課,以外國學生來學中文寫作,登天還難。普偏性是世界化第一步。(淺見,請包涵) 祝佳節愉快。
嵐山(Blue Mt.) 敬上絕非淺見啊。呵呵。是的,這是通症。也是白樺先生文章指出的一部份現象。 至於外國人學中文,若是漢學家多有所成。見漢學家一覽表(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566486/)。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之所以脫穎而出,因有人將他的著作翻譯(猜猜是誰會做這件事﹖) ,達21本之多,受到西方文學界廣泛的注目。另外,根據評委會,他得到提名原因之一,是文學的原創性。 白樺先生雖然並沒有在此篇序文強調「原創性」,但提到「偉大的文學作品」 偉大的定義之一,應已包含了「原創性」。我相信已經包含在裡頭了。 近來可好﹖ 先祝福你 聖誕快樂,新年如意噢!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10 11:49回覆 - 6樓. 雨田2012/12/10 07:58文學
文學跟其他藝術一樣,以文字或其他媒介探索生命中最真實的自我,經過磨難考驗焠煉一顆聖潔的靈魂。
中國的大環境具有豐富的神傳文化背景,複雜的生存空間卻也讓人在“真實”的表述中有最大考驗,失去了真一切都不再有意義。一針見血。真,說得真好。真確擁抱自己(使命感),面對一切,真實的生活着,以真的生命情性,源自一顆真的靈魂,寫出真的作品,真即是我,我即是真,我就是作品,作品就是我。謝謝 陶然居來訪留言。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10 09:24回覆 - 5樓.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2012/12/09 11:09文學與生命
文學的本身就是生命
是生命的自我覺察表述書寫
沒有經過激盪 怎有火花的沖天
唯有走過寂寞才懂得熱鬧的層次
透過心與靈魂的交織 看到血與肉的分裂 重組 癒合
靈姑娘,「文學的本身就是生命」是個嚴肅的命題,很不錯的觀察。咦﹖怎麼到後來又走到「分裂 重組 癒合」呢,這不是你文章裡最拿手的特色﹖ 呵呵! 謝謝你的留言分享。 -- Ps. 紙聲 Pagesound 於 2012/12/09 18:0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