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5.02.19
▲朝鮮新義州太陽樓
新義州有一幢新建的地標建築太陽樓,圓圓的形狀真的很像太陽,高23層,是新義州第一高樓,丹東跟新義州只隔一條鴨綠江,在丹東就能看到新義州這棟圓形建築。大家發現沒有,太陽樓跟瀋陽站前那個銅錢大樓有點相似,只是中間沒有正方形的空洞。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y54rklg.html
▲瀋陽站前銅錢大樓
左:中朝友誼大橋,右: 鴨綠江斷橋
鴨綠江斷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44.2米,寬11米,最初由日本駐韓國統監府鐵道廳(朝鮮總督府鐵道局的前身)於1909年5月動工建設,連接朝鮮平安北道新義州與中國安東(今丹東),次年10月竣工通車。為便於超高船舶通行,中方一側在第四孔處架設旋轉式「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90°。本橋為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梁,1943年4月日本在此橋上游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橋(今中朝友誼橋),本橋因此被改為公路橋。
韓戰期間,由於本橋作為中方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軍多次派出轟炸機轟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並有三座橋墩被炸塌。戰後中方一側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被習慣上稱為「斷橋」(1992年曾改名為「端橋」,2000年後恢復),而朝方一側則將所屬六孔和中方剩餘兩孔殘橋拆除,僅存橋墩。(本文棕色字皆取自維基)
中朝友誼橋(朝鮮語:조중친선다리/朝中親善다리,中國朝鮮語:중조우의교/中朝友誼橋),又名鴨綠江大橋,位於1911年建成的舊鴨綠江大橋上游百米處,由日本殖民政府在1937年修建,1943年5月竣工。本橋全長946.2米,有橋墩12個,是當時日治朝鮮和滿洲國的國界橋,現今是連接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丹東市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北道新義州市的跨國橋梁。
1950年11月到1951年2月期間,為了切斷中國大陸輸往朝鮮半島北部的物資援助,美軍使用B-29轟炸機及F-80戰鬥機機頻繁轟炸新、舊兩座橋,而它們也不斷地被修復。戰爭結束後,只修復新橋並繼續使用,舊橋被遺棄,名「鴨綠江斷橋」(韓語:압록강 단교)。兩座橋現今均為丹東的觀光熱點,可遠望北韓新義州。
如果說,不小心跟錯了團,但結束後給我這樣漂亮的鴨綠江景色,還是非常值得。
朋友在好久以前(10-20年前囉)曾跟團來過東北三省,問我是否值得重遊,我說除了瀋陽以外(歷史感太重/個人不愛歷史&政治),覺得這次走過的景點都很棒,雖然丹東小小的,但是光是在鴨綠江畔散步,都覺得景色絕美(除了太冷外,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