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2023.01.25
↑ 鹽水大眾廟
大眾廟又名聚波亭,鹽水鎮昔時稱「月港」,乃一天然內港,永曆16年(1662)鄭成功部將何積善及范文章等,帶領大批移民入台,在今大眾廟前關墾為貿易港,舟船往返於福州、廈門之間,並於此古榕樹旁搭建涼亭,以供過往商旅休息,由於前方乃商船漁船聚集之處,每當向晚漁火點點,有「聚波漁火」之美景,而名曰「聚波亭」。
昔時鹽水商業繁盛,往來大陸及台灣西部各港口的船隻雖多,但由於船隻受地形、季風與潮流影響,加以當時海盜橫行,航行險惡,於是航民皆迎請故鄉神明以庇祐航行平安。相傳當時曾有航行閩台之間的泉州商人,於杭海間遭遇海盜襲擊,正值危急之際,忽然出現一手執利刃之長鬚勇將,將來犯的海盜擊退,據傳其容貌頗與傳說中奉祀之雷府大將軍相似,方知乃大將爺顯神威。爾後,雷府千歲之顯赫神威,便深植於往來商旅心中。
後由於地形變化,倒風內海逐間淤淺,港口功能遂失,大將爺神像也由原奉於船上,移祀於聚波亭內。至乾隆6年(1741),信眾聚資建廟,廟名沿用聚波亭,又名大眾廟。(取自文化資源地理資訊)
↑↓ 鹽水天主堂
鹽水天主堂,1955年德國籍的胡國臨神父為了傳教,建起一棟以木材為主結構的教堂,之後多次擴建,一直到1986年完成主體建築「祭天殿」,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鹽水天主堂。
鹽水天主堂在擴建之時,瞭解到外來宗教要能融入民間信仰才能有效的傳播福音,因此在各種表達形式上,都大力與台灣民間信仰結合,是文化融合的最佳表徵。
鹽水天主堂其實隸屬梵諦岡「羅馬公教會」的台南教區管轄,是教廷認可的天主教堂。(取自網路)
↑側牆上的彩繪,耶穌與門徒都穿著東方服飾,衣著上裝飾有佛教常見的凝空衣帶,腳踏祥雲。上面的文字是「耶穌向門徒說」。
↑ 這棟房子和我小時候住的房子很像,拍照留念,我和姐住在左邊前面的房間,上下舖,窗上沒有採光罩,也不會有冷氣這種東西。
鹽水八角樓是鹽水的地標,日治末年盟軍轟炸時炸毀了前落臨街坊巴洛克建築的街屋,戰後56年(約1951年)由葉家大房葉瑞西後裔葉爾修先生之母,葉柯碼珯出面購買下來後,從台南親戚加購一批冷凍機器,並以冰與銀均銀白色,掛牌銀鋒冰果室賣冰至今,已逾半世紀。(取自鹽水漫遊網)
↑ 大排長龍
↑ 鹽水觀光美食城(後方有公廁)
Maggie說看到老闆咻咻咻...功夫很厲害才拍的,但我沒看到,但敢寫《緣投居ㄟ店》~應該老闆自認很帥
↑↓ 永成戲院
永成戲院在1945年開張成立,但其前身並非戲院,而是黃直先生經營的「永成碾米廠」,日治時期,黃家的碾米廠,因與日本政府長期合作的關係,累積廣大的官商人脈,生意相當興隆,二戰爆發後,碾米廠也受波及,日人撤出台灣後,受到重創的碾米廠風光不再,黃直先生便將其改建為戲院,也就是永成戲院由來。(取自台南旅遊網)
永成戲院是鹽水在二次大戰後成立的三家戲院之一,屬於暨放電影又演戲的混合戲院。其創設時隸屬臺南縣鹽水鎮(今臺南市鹽水區),由於三家戲院均位在康樂路上,故康樂路又有「戲院路」的別稱。該戲院是三間戲院中最早營業,亦是最後結束營業者。
2019年4月9日,公告為臺南市歷史建築。(取自維基百科)
↑戲院裡面真的有人在台上表演,但因人太多,我們只虛晃一下(要注意看屋頂~很重要)
再走過去就是月津港燈會會場囉~
- 4樓. 新天新地2023/02/07 09:23很「漂亮」的木造屋頂,是因為漂亮,不是安全因素吧?!😅😅我想應該不只是看漂亮,當然我對建築也不懂,只是木造屋頂基本上只用卡榫,在工藝與精緻度上比現代建築更加精細,且要保存這麼多年也不容易啊~ Olivia 隨心所欲 於 2023/02/07 17:11回覆
- 3樓. 新天新地2023/02/07 01:50為什麼要注意看屋頂呢?😅😅
- 2樓. 皓呆土豆2023/02/06 16:38想不到鹽水還真熱鬧 ,可以去逛逛 ~是啊~有空可以去走走喔~蠻有小鎮風味的
Olivia 隨心所欲 於 2023/02/07 08:49回覆
- 1樓. ''2023/02/06 07:46這一家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