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7 榛山
2011/12/09 21:39
瀏覽2,730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今天非假日安排休假一天,這種假有點不好意思說,不過據說發明這種假的公司可以去領諾貝爾獎@@||| 不想浪費一天窩在家裡的我,判斷天氣似乎不差,手邊又有"榛山步道"的GPS檔,因此決定來去新竹觀霧走一趟。
根據"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官網對"榛山步道"的介紹:海拔2489公尺的榛山山頂,步道路程約為4130公尺,是欣賞日出的極佳地點,在此處亦可以眺望雪山群峰,及大霸尖山;榛山步道在4、5月可見高山杜鵑的綻放,如森氏杜鵑、台灣杜鵑等,檜山步道沿線陰溼林下或林緣可見黃花鳳仙花、台灣特有種之棣慕華鳳仙花等等植物,生態景觀十分豐富。
事後來看,這裡提到的"榛山山頂"應該是指觀景台,因為榛山基點處其實展望不佳,且最後那段1.7公里左右的路非常不好走。
跟平常一樣,今天早上6:00就起床,之前在竹東住了7年,常常開著手排車到週遭的山裡跑山路,因此對往觀霧的路不算陌生;但多年沒去,再加上幾次風災的蹂躪,路況不算太好,到達觀霧山莊時已經8:30了。今天在停車場只遇到2台小巴,載著一群看來是要走森林浴步道的遊客,整裝啟程後回望山莊,天氣如我所願真的還不錯: 一開始走的是"大鹿林道西線",平坦好走: 沒幾分鐘到達一處施工路段,原本坍方的路幾乎已經要整修完成了(2004年艾利颱風造成五峰鄉慘重災情,林務局封閉了雪霸國家公園的榛山步道好多年,一直到今年才又新開放): 陽光從高聳的杉林縫隙中透出,走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步道,沒太陽的地方多少還是會有寒意: 步道旁展示的伐木時期運送機具,一旁的說明立牌說明了這是台"單線循環式集材機": 這種木材運送方式,是將砍伐的原木,用吊綱絲般用機器帶動齒輪,從低處吊到高處的林道上,再將原木卸下。週遭的樹幹上也裝了數個齒輪當作示範,原汁原味呈現早期的伐木盛況,就只差機器不會動: 偶爾發現還沒來的及掉落的楓紅點綴在一片翠綠之中: 經過20分鐘在"大鹿林道西線"的輕鬆步行,正式到達"觀霧榛山森林浴步道"入口: 旁邊的立牌清楚標示週遭的步道與景點,今天的目標是地圖下方的"榛山": 步道入口的超大型儲水槽,裡面存放的應該都是最新鮮的山泉水: 造型典雅又堅固安全的木橋橫越"馬達拉溪": 9:33到達三叉路,左右都可以上榛山觀景台,之前網路上的資料都說走右邊上山, 再加上地上有人貼心的用石頭排成向右的箭頭(雖然不明顯),所以我決定右去左回: 接下來就是一路上坡,雖是原始步道,又連日降雨,但恰到好處的人工設施讓步道走起來頗為輕鬆: 地上不只看的到楓葉,還有這種特殊顏色的落葉: 這裡的地形很特殊,沒有植被覆蓋或樹木生長的地方呈現灰白色,若加上下雨,泥土流動的感覺就好像一幅美麗的水彩畫: 步道旁奇怪的樹幹,詭異的紅色,又不太像是人為漆上去的: 許多登山步道都是依照"之字型"路線修築的: 又見楓紅落滿地,今年沒去賞楓,今天走這條路線可以稍微補償一下了: 還沒中午,天氣依舊晴朗,但中午過後的天氣就不敢保證了: 即將步出之字型路線,地上的積水倒映著樹木與藍天,最近下雨真的下得太兇了,爬山的心情與意願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前面的步道即將出現展望,再比對手上GPS,"榛山觀景台"應該快到了: 哇!!!我夢中的"聖稜線"就在觀景台的一側迎接著我,忍不住大叫了一聲(反正今天沒遇到半個人): 聖稜線,日語:聖稜線(せいりょうせん);英語:Holy ridgeline,指的是臺灣北部雪霸國家公園內的"雪山山脈"從大霸尖山(世紀奇峰,標高3,492公尺)至雪山(次高山,標高3,886公尺)連峰間高峻的山稜線。
日本人台灣山嶽會總幹事"沼井鐵太郎"在1927年(昭和2年)首次攀登大霸尖山,後來在1928年(昭和3年)發表一篇《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文裡描述:『……這神聖的稜線啊! 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 戴上勝利的榮冠, 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此即為山嶽界稱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主脊連峰為"聖稜線"的由來。從此之後,這條神聖的稜線即深深地烙印在愛山人的心靈裡。 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聖稜線這條大霸尖山、雪山之間險峻無雙的高連山脈,才真正首次被純粹登山家以繩索隊伍橫斷完成,開啟了聖稜線輝煌的山岳歷史。
這條昔日的探險級縱走路線,隨著時代的推演,縱走的隊伍漸漸地踏出一條明晰的途徑;民國六O年代之後的百岳登峰運動與七O、八O年代的社團雪山六路會師登山運動,更吸引了眾多的隊伍,在這條神聖的稜線上活動,而傳統的聖稜線行程-大霸尖山到雪山主峰,已無法滿足愛好翻山越嶺的登山癡迷,於是有人把行程延伸,加入了武陵四秀的行程,成了"聖稜ㄚ型"或是"聖稜O型";"ㄚ"型就是從武陵農場起攀,先縱走桃山、喀拉業山、池有山與品田山之後,續走塔克金溪經霸南,以輕裝往返大霸群山,再循傳統聖稜路線至雪山主峰;"O"型則是在縱走武陵四秀後,直接從品田山西側垂降品田斷崖,再於布秀蘭山接上傳統聖稜的路線。多變的組合與選擇,讓聖稜線成為雪山山脈最著名的縱走路線。
回到現場,此觀景台有著360度的視野,眼前的聖稜線從"大霸尖山"一直到"雪山"(上次相見是一年前帶"堯堯"再次上"雪山"),今天雖然不時被雲遮住,但大老遠從連日陰雨綿綿的台北來此,這樣的收穫已經非常非常滿足了: 心苦背了一機三鏡上來,為的就是這個,雖然被雲霧鋪上一層薄紗,"大、小霸尖山"依舊清晰: 只是每每看到"大霸尖山",就會回想起多年前本有機會去一趟,卻因為感冒臨時取消,從此就因為風災封閉道路,必須多踢將近20公里林道才能到登山口,至今一直沒機會前往。不得不感嘆,人生真的要把握眼前、活在當下啊。
觀景台上自我陶醉了一陣子,爭取時間,繼續往榛山基點前進,因無明顯的指示,照著預先下載的GPS的軌跡尋找了約5分鐘,才在原路往回退了好幾十公尺處找到了幾乎讓人認不出來的路經,猜想大部分人都只走到觀景台,往基點的路應該乏人問津,還好有登山布條可以引領正確的路: 一開始的路還算舒適好走: 但沒多久,就進入了織密的箭竹路段,這後續的1.7公里,讓我嚐到了從未經歷過的箭竹大餐,畢生難忘: 一路上的箭竹都比我的身高180公分還高,幾乎是在沒有路的狀況下隨著布條,一邊低頭尋找不甚明顯的狹小路徑、雙手與身體還得一邊把堅硬的箭竹撥開;在加上雨後的箭竹富含水分,全身幾乎像是在洗澡,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濕透了: 經過30分鐘之後與150公尺的爬升,終於到達了"榛山"……的北峰(應該不是標高2510公尺)……天呀!在箭竹中奮鬥了這麼久,竟然還沒到基點? 好吧,繼續努力!雖然雙腳好像泡在水中,全身也濕透了,一定要在12:00之前到達基點!最後,在從觀景台出發後的70分鐘、1.7公里之後,11:40到達了"榛山"。榛山,海拔 2489公尺 ,立有三等三角點6617號及森林三角點: 休息了一下、回個電話(剛剛箭竹林裡有人狂call)、吃個橘子,看看天氣變化很快,拍個照片該離開了(這個基點還真的是沒啥展望可言): 緊接著又一頭鑽進無窮無盡的箭竹林: 偶爾還需跨越腳下的的倒木(有些還真滑): 極少路段會步出箭竹林,看到雲霧已籠罩四週,不得不催促自己要快快下山: 12:35回到"榛山北峰",此時陽光露了一下臉: 讓我全身濕透、且不斷磨耗我的耐心與精神的箭竹林,陽光下倒是還滿美麗的: 腳邊一株不知名的植物長得很美,藏在密密麻麻的箭竹林底下,忍不住拍了下來: 耶!!!終於步出箭竹林了: 百岳對我已經遙不可及了,竟然還有隊伍以"千岳俱樂部"為名: 13:10回到了觀景台,依舊沒半個人影,趕快把已經可以擠出一攤水的鞋子、襪子脫光光,放鬆一下: 遠方的"聖稜線"已經躲到雲裡了!爬山拍照的最高原則就是:有機會就拍!若想著回程再拍,往往都會後悔不已: 觀景台的另一面,也漸漸被雲霧掩蓋: 我獨自邊休息邊吃飯糰,料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想來陪我耶(金翼白眉): 不知是想討東西吃還是對我獨自一人好奇,她在我周遭跳來跳去,陪我好久: 最後大概是覺得無趣,又一股腦得跳進旁邊的樹叢裡: 雲霧間的空檔,拍了一張"雪山"的照片,圈谷則是在另一頭: 13:45,該下山了,免得下雨;回程走另一邊的步道回去,路程較遠: 開始一小段仍為舒適的步道: 不久便出現石階,一路都是,跟上山的路徑大異其趣: 還有小巧可愛的木橋,看起來很新: 無窮無盡的人工石階,想必一定花了不少錢吧? 這段路落差頗大,一路都鋪有石階,想來的人可以好好想想如何選擇上山與下山的路線,這是下坡的終點,施工完善: 接下來的路段一直到三叉路都是平坦好走得林道,且林相豐富: 似曾相識的植物,只覺得她很美,就拍了下來: 這頭黃色落葉滿地、那頭紅色落葉滿地,好像走進了一幅畫: 滿地楓紅在相機的特殊效果下,更讓人更為之驚艷: 年久荒廢的機具就留在步道上: 處處可見傾倒的巨木,不過這是國有財產,碰不得喔: 快到三叉路口了,網路上看到的涼亭出現在眼前: 涼亭下方有個小瀑布,角度問題,看不到她的全貌,但充沛的水流聲不絕於耳: 經過三叉路、出了"觀霧榛山森林浴步道"的步道口,慢慢走回車上。其時從觀景台下山後,腳就一路不舒服,因為兩雙襪子全濕,換穿一雙備用襪,但只有一層厚度,鞋墊也因積水過多被我取出,所以一路下山不甚舒服;不過,走著走著也回到早上的施工路段了,只是天候已經與早上大為不同: 回到"觀霧山莊"取車,依舊沒有遊客,回程拍下了濃霧中的"觀霧遊客中心",十分美麗: 有一陣子沒走這樣刺激的中級山了,只能說上"榛山"基點那段路的難度,完全不輸一般入門的百岳。今天總路程約十來公里,去程的GPS軌跡圖與高度圖如下(軌跡由上往下為去程): Google Earth顯示如圖(左下往右上),遠方即為"聖稜線": 這次與箭竹奮鬥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沒下雨卻搞到全身濕透,下次一定要有萬全的準備,才不會再像今天這樣狼狽。
最後,附上兩張觀景台拍的全景照:
根據"觀霧國家森林遊樂區"官網對"榛山步道"的介紹:海拔2489公尺的榛山山頂,步道路程約為4130公尺,是欣賞日出的極佳地點,在此處亦可以眺望雪山群峰,及大霸尖山;榛山步道在4、5月可見高山杜鵑的綻放,如森氏杜鵑、台灣杜鵑等,檜山步道沿線陰溼林下或林緣可見黃花鳳仙花、台灣特有種之棣慕華鳳仙花等等植物,生態景觀十分豐富。
事後來看,這裡提到的"榛山山頂"應該是指觀景台,因為榛山基點處其實展望不佳,且最後那段1.7公里左右的路非常不好走。
跟平常一樣,今天早上6:00就起床,之前在竹東住了7年,常常開著手排車到週遭的山裡跑山路,因此對往觀霧的路不算陌生;但多年沒去,再加上幾次風災的蹂躪,路況不算太好,到達觀霧山莊時已經8:30了。今天在停車場只遇到2台小巴,載著一群看來是要走森林浴步道的遊客,整裝啟程後回望山莊,天氣如我所願真的還不錯: 一開始走的是"大鹿林道西線",平坦好走: 沒幾分鐘到達一處施工路段,原本坍方的路幾乎已經要整修完成了(2004年艾利颱風造成五峰鄉慘重災情,林務局封閉了雪霸國家公園的榛山步道好多年,一直到今年才又新開放): 陽光從高聳的杉林縫隙中透出,走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步道,沒太陽的地方多少還是會有寒意: 步道旁展示的伐木時期運送機具,一旁的說明立牌說明了這是台"單線循環式集材機": 這種木材運送方式,是將砍伐的原木,用吊綱絲般用機器帶動齒輪,從低處吊到高處的林道上,再將原木卸下。週遭的樹幹上也裝了數個齒輪當作示範,原汁原味呈現早期的伐木盛況,就只差機器不會動: 偶爾發現還沒來的及掉落的楓紅點綴在一片翠綠之中: 經過20分鐘在"大鹿林道西線"的輕鬆步行,正式到達"觀霧榛山森林浴步道"入口: 旁邊的立牌清楚標示週遭的步道與景點,今天的目標是地圖下方的"榛山": 步道入口的超大型儲水槽,裡面存放的應該都是最新鮮的山泉水: 造型典雅又堅固安全的木橋橫越"馬達拉溪": 9:33到達三叉路,左右都可以上榛山觀景台,之前網路上的資料都說走右邊上山, 再加上地上有人貼心的用石頭排成向右的箭頭(雖然不明顯),所以我決定右去左回: 接下來就是一路上坡,雖是原始步道,又連日降雨,但恰到好處的人工設施讓步道走起來頗為輕鬆: 地上不只看的到楓葉,還有這種特殊顏色的落葉: 這裡的地形很特殊,沒有植被覆蓋或樹木生長的地方呈現灰白色,若加上下雨,泥土流動的感覺就好像一幅美麗的水彩畫: 步道旁奇怪的樹幹,詭異的紅色,又不太像是人為漆上去的: 許多登山步道都是依照"之字型"路線修築的: 又見楓紅落滿地,今年沒去賞楓,今天走這條路線可以稍微補償一下了: 還沒中午,天氣依舊晴朗,但中午過後的天氣就不敢保證了: 即將步出之字型路線,地上的積水倒映著樹木與藍天,最近下雨真的下得太兇了,爬山的心情與意願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前面的步道即將出現展望,再比對手上GPS,"榛山觀景台"應該快到了: 哇!!!我夢中的"聖稜線"就在觀景台的一側迎接著我,忍不住大叫了一聲(反正今天沒遇到半個人): 聖稜線,日語:聖稜線(せいりょうせん);英語:Holy ridgeline,指的是臺灣北部雪霸國家公園內的"雪山山脈"從大霸尖山(世紀奇峰,標高3,492公尺)至雪山(次高山,標高3,886公尺)連峰間高峻的山稜線。
日本人台灣山嶽會總幹事"沼井鐵太郎"在1927年(昭和2年)首次攀登大霸尖山,後來在1928年(昭和3年)發表一篇《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文裡描述:『……這神聖的稜線啊! 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 戴上勝利的榮冠, 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此即為山嶽界稱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主脊連峰為"聖稜線"的由來。從此之後,這條神聖的稜線即深深地烙印在愛山人的心靈裡。 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聖稜線這條大霸尖山、雪山之間險峻無雙的高連山脈,才真正首次被純粹登山家以繩索隊伍橫斷完成,開啟了聖稜線輝煌的山岳歷史。
這條昔日的探險級縱走路線,隨著時代的推演,縱走的隊伍漸漸地踏出一條明晰的途徑;民國六O年代之後的百岳登峰運動與七O、八O年代的社團雪山六路會師登山運動,更吸引了眾多的隊伍,在這條神聖的稜線上活動,而傳統的聖稜線行程-大霸尖山到雪山主峰,已無法滿足愛好翻山越嶺的登山癡迷,於是有人把行程延伸,加入了武陵四秀的行程,成了"聖稜ㄚ型"或是"聖稜O型";"ㄚ"型就是從武陵農場起攀,先縱走桃山、喀拉業山、池有山與品田山之後,續走塔克金溪經霸南,以輕裝往返大霸群山,再循傳統聖稜路線至雪山主峰;"O"型則是在縱走武陵四秀後,直接從品田山西側垂降品田斷崖,再於布秀蘭山接上傳統聖稜的路線。多變的組合與選擇,讓聖稜線成為雪山山脈最著名的縱走路線。
回到現場,此觀景台有著360度的視野,眼前的聖稜線從"大霸尖山"一直到"雪山"(上次相見是一年前帶"堯堯"再次上"雪山"),今天雖然不時被雲遮住,但大老遠從連日陰雨綿綿的台北來此,這樣的收穫已經非常非常滿足了: 心苦背了一機三鏡上來,為的就是這個,雖然被雲霧鋪上一層薄紗,"大、小霸尖山"依舊清晰: 只是每每看到"大霸尖山",就會回想起多年前本有機會去一趟,卻因為感冒臨時取消,從此就因為風災封閉道路,必須多踢將近20公里林道才能到登山口,至今一直沒機會前往。不得不感嘆,人生真的要把握眼前、活在當下啊。
觀景台上自我陶醉了一陣子,爭取時間,繼續往榛山基點前進,因無明顯的指示,照著預先下載的GPS的軌跡尋找了約5分鐘,才在原路往回退了好幾十公尺處找到了幾乎讓人認不出來的路經,猜想大部分人都只走到觀景台,往基點的路應該乏人問津,還好有登山布條可以引領正確的路: 一開始的路還算舒適好走: 但沒多久,就進入了織密的箭竹路段,這後續的1.7公里,讓我嚐到了從未經歷過的箭竹大餐,畢生難忘: 一路上的箭竹都比我的身高180公分還高,幾乎是在沒有路的狀況下隨著布條,一邊低頭尋找不甚明顯的狹小路徑、雙手與身體還得一邊把堅硬的箭竹撥開;在加上雨後的箭竹富含水分,全身幾乎像是在洗澡,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濕透了: 經過30分鐘之後與150公尺的爬升,終於到達了"榛山"……的北峰(應該不是標高2510公尺)……天呀!在箭竹中奮鬥了這麼久,竟然還沒到基點? 好吧,繼續努力!雖然雙腳好像泡在水中,全身也濕透了,一定要在12:00之前到達基點!最後,在從觀景台出發後的70分鐘、1.7公里之後,11:40到達了"榛山"。榛山,海拔 2489公尺 ,立有三等三角點6617號及森林三角點: 休息了一下、回個電話(剛剛箭竹林裡有人狂call)、吃個橘子,看看天氣變化很快,拍個照片該離開了(這個基點還真的是沒啥展望可言): 緊接著又一頭鑽進無窮無盡的箭竹林: 偶爾還需跨越腳下的的倒木(有些還真滑): 極少路段會步出箭竹林,看到雲霧已籠罩四週,不得不催促自己要快快下山: 12:35回到"榛山北峰",此時陽光露了一下臉: 讓我全身濕透、且不斷磨耗我的耐心與精神的箭竹林,陽光下倒是還滿美麗的: 腳邊一株不知名的植物長得很美,藏在密密麻麻的箭竹林底下,忍不住拍了下來: 耶!!!終於步出箭竹林了: 百岳對我已經遙不可及了,竟然還有隊伍以"千岳俱樂部"為名: 13:10回到了觀景台,依舊沒半個人影,趕快把已經可以擠出一攤水的鞋子、襪子脫光光,放鬆一下: 遠方的"聖稜線"已經躲到雲裡了!爬山拍照的最高原則就是:有機會就拍!若想著回程再拍,往往都會後悔不已: 觀景台的另一面,也漸漸被雲霧掩蓋: 我獨自邊休息邊吃飯糰,料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想來陪我耶(金翼白眉): 不知是想討東西吃還是對我獨自一人好奇,她在我周遭跳來跳去,陪我好久: 最後大概是覺得無趣,又一股腦得跳進旁邊的樹叢裡: 雲霧間的空檔,拍了一張"雪山"的照片,圈谷則是在另一頭: 13:45,該下山了,免得下雨;回程走另一邊的步道回去,路程較遠: 開始一小段仍為舒適的步道: 不久便出現石階,一路都是,跟上山的路徑大異其趣: 還有小巧可愛的木橋,看起來很新: 無窮無盡的人工石階,想必一定花了不少錢吧? 這段路落差頗大,一路都鋪有石階,想來的人可以好好想想如何選擇上山與下山的路線,這是下坡的終點,施工完善: 接下來的路段一直到三叉路都是平坦好走得林道,且林相豐富: 似曾相識的植物,只覺得她很美,就拍了下來: 這頭黃色落葉滿地、那頭紅色落葉滿地,好像走進了一幅畫: 滿地楓紅在相機的特殊效果下,更讓人更為之驚艷: 年久荒廢的機具就留在步道上: 處處可見傾倒的巨木,不過這是國有財產,碰不得喔: 快到三叉路口了,網路上看到的涼亭出現在眼前: 涼亭下方有個小瀑布,角度問題,看不到她的全貌,但充沛的水流聲不絕於耳: 經過三叉路、出了"觀霧榛山森林浴步道"的步道口,慢慢走回車上。其時從觀景台下山後,腳就一路不舒服,因為兩雙襪子全濕,換穿一雙備用襪,但只有一層厚度,鞋墊也因積水過多被我取出,所以一路下山不甚舒服;不過,走著走著也回到早上的施工路段了,只是天候已經與早上大為不同: 回到"觀霧山莊"取車,依舊沒有遊客,回程拍下了濃霧中的"觀霧遊客中心",十分美麗: 有一陣子沒走這樣刺激的中級山了,只能說上"榛山"基點那段路的難度,完全不輸一般入門的百岳。今天總路程約十來公里,去程的GPS軌跡圖與高度圖如下(軌跡由上往下為去程): Google Earth顯示如圖(左下往右上),遠方即為"聖稜線": 這次與箭竹奮鬥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沒下雨卻搞到全身濕透,下次一定要有萬全的準備,才不會再像今天這樣狼狽。
最後,附上兩張觀景台拍的全景照:
由左至右:境界山(2931M)、伊澤山(3297M)、大霸尖山(3492M)、小霸尖山(3360M)、加利山(3112M)、池有山(3301M)、品田山(3524M)、班山(2182M)、三榮山(2868M)、雪山北峰(3703M)、穆特勒布山(3626M)、北稜角山(3880M)、雪山主峰(3886M)、大劍山(3593M)、能加山(2324M)、佳陽山(3313M)、小劍山(3216M)。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版權所有,圖片禁止轉貼,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以免觸法!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